漲價成百姓熱門話題 專家分析物價從何漲起

漲價成為百姓熱門話題

“水費漲了,油價漲了,糧食也漲價了,電費不也要漲價了嗎?”家住北京海澱區甘家口的張女士對記者説,“什麼都在漲價,這個月家裏的支出又多了不少。”

正如張女士所言,進入自今年第三季度以來,北京市的基本生活物資和日用消費品價格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漲價已經成為近一個月以來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

其實早在人們明顯感覺到物價上漲之前,有關部門就已經預測到了今年價格上漲的高峰期可能在三季度。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3.6%。其中,城市上漲3%,農村上漲4.6%。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4%。分類別看,食品價格上漲9.5%;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價格上漲0.3%;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9%;居住價格上漲3.7%。

記者在搜狐財經頻道看到一份有關於物價上漲的民意調查。參與調查的15680人中在被問道“您認為現在哪些生活資料在漲價”時,有23.68%的人認為是水價,28.30%的人認為是糧價,另有20.40%和27.63%的人認為是電價和油價。有網友在看到這個調查結果後評論説,正是由於什麼都在漲價,所以大家的答案才這麼平均。然而近一個月來各種生活資料的漲價情況到底是怎樣呢?記者就此問題走訪了一些北京市民。

水價上漲,不影響低收入人群

水價上調可以説是上個月人們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張女士告訴記者,她自己草草估算了一下,由於居民用水價格每立方米由2.90元調整為3.70元,她家這個月可能水費可能要增加10元錢左右。

而據北京市發改委負責人介紹,如果按每人平均用水量3立方米計算,調價後影響居民每人月增支2.40元,每人年均水費支出達到133元。以2003年北京市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計算,水費支出佔可支配收入的1%左右。

張女士認為每月多支出的十幾元錢雖然不會對家裏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但是節約用水還是很有必要的。記者在張女士所在小區隨機走訪了幾戶居民,他們告訴記者,其實在水價上漲之前,他們就採用了各種方法來節水,所以水費並沒有太大的增加。

對北京低收入群體而言,生活水準不會因水價調整而下降。水價調整前,北京市政府有關部門結合今年調控計劃,同時考慮市場價格自發上漲因素,已于7月1日調整了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和相關社會保障標準。此外,為解決低收入人群洗澡難問題,北京市將在城八區平房集中地區建設50余家政府扶持的便民浴池,便民浴池用水享受居民用水價格,每人次的洗浴價格將不超過10元。

油價上漲,買車、用車要三思

油價的大幅度上漲也是北京市民比較關心的問題。在採訪中有不少人認為油價的漲幅有些大。記者在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採訪了幾位準備買私家車的顧客。他們大都表示現在只是來看一看,買車時一定會考慮油價的因素,因此可能會等一段時間,待油價穩定以後再考慮。

在一家汽車銷售店,工作人員李先生介紹説最近汽車的價格雖然比較低,但銷售情況仍然不容樂觀。李先生告訴記者油價的持續上漲顯然已經影響到了汽車的銷售,許多人選擇汽車時也更青睞于小排量、低油耗的微型車。

李先生自己也有一台吉利美日,平常上下班開。他告訴記者幾天前他就把油加滿了,怕的就是油價還會再漲。李先生説,如果油價還進一步上漲的話,他可能就不會再開車上下班了,因為相比之下坐公共汽車要合算得多。李先生很慶倖自己當初買了一台低排量的經濟型轎車,而他的同事現在有不少人已經在考慮把私家車由大換小了。

電價上漲,虛驚一場

8月29日,記者偶然到工商銀行懷柔支行辦理業務,發現營業大廳裏的人非常多,開放的3個窗口都排起了十幾個人的長隊,還有人不停的進入營業廳。

銀行保安不停詢問剛剛進來的客戶辦理什麼業務,並且建議要辦理存取款的客戶去附近的其他儲蓄所辦理。保安熟練地指導著來買電的客戶填寫單據,而人們大多都要詢問一次最多能買多少度電,然後在單據上面填寫最高的2000度。在記者待在營業廳的短短十幾分鐘內,就大約有20名客戶填寫了買電單據,在窗口排隊等候付款。

排在記者旁邊的一位女士告訴記者,聽説9月份電價要漲了,所以趕在漲價前多買幾度。而她單位裏的同事這幾天幾乎都來買了電,全是2000度,誰不願意多省一點錢呀。

然而這一次人們的憂慮卻顯得不是那麼必要。9月2日,北京市發改委召開了調整居民用電價格聽證會。在聽證會上代表們對電價調整提出了兩套方案:每度電漲價三分或五分。據悉,新電價方案經聽證出臺後,還要經市政府批准,報國家發改委核準執行。但幾乎可以確定的是,電價上漲決不會超過每度電三分錢,而決不是此前傳聞的電價要大漲。

糧價上漲,只是受季節影響?

記者從京城幾家批發市場了解到,北京市活禽銷售並未受到安徽巢湖地區禽流感的影響,銷售依然火爆。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活禽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近30%。例如去年淘汰産蛋雞的價格一斤為2.8元,今年為4元。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人們對糧食、食用油、肉、蛋的價格上漲反應比較強烈。在海澱區的幾個社區農産品銷售站,記者採訪了十幾名來買菜的市民。大家普遍認為現在的豬肉、雞蛋價格偏高。

業內專家認為,第三季度是生豬、禽類上市淡季,且有中秋、國慶兩大節日,市場的需求較大。從供需形勢分析,9月份價格將會繼續保持高價,甚至緩漲。10月以後,隨著高溫天氣結束,市場供應會逐步恢復,肉、蛋價格將出現回落態勢。但由於糧食、飼料將維持高價,特別是隨著冬天、春節的到來,消費量增加,肉、蛋價格回落的幅度不會很大,較高價位至少將維持到春節。(吳雪林)

物價從何漲起?

9月3日舉行的北京居民電價聽證會跳過了“該不該漲”這個討論程式,直接進入“該漲多少”的討論,電價上漲已成定局,而這只是近期漲價中的一項。

最近北京市民有點覺得想法跟不上物價的漲法,先是居民用水價格由2.9元漲到了3.7元,商業用水由21.2元漲到41.5元,成品油的漲價速度更是讓人目不暇接,從今年3月份到9月初已 三次提價,汽油已漲到3750元/噸,柴油價格為3320元/噸。

不僅如此,部分生活消費品的漲價已影響到了居民的生活,相關部門的統計顯示,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上漲3.8%,商品零售價格總水準上漲2.6%,工業生産資料流通環節價格總水準上漲14%,糧食價格上漲了32%,分類別來看食品價格上漲9.5%,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價格上漲0.3%,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9%,居住價格上漲3.7%,這是1997年以來同期最高漲幅。

中國人民銀行的一份調查顯示:中國城鎮居民對當期物價滿意指數為負11.8,這是1999年央行開始此調查以來的歷史最低水準。雖然各級政府在價格監管調控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使物價有所回落,但物價的現狀並不能令市民滿意,很多人認為物價的上漲已影響了生活。

糧油水電:各有漲價內因

糧食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于同申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最近一輪的物價上漲的原因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糧食價格上升直接拉動了這一輪消費品物價指數上升;另一方面,能源緊缺和投資過熱促進物價的上揚。

去年糧食減産使今年糧食價格大幅攀升,由此而拉動了消費品的物價指數上升。今年的夏收和秋收形勢良好,這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價格回落。而且,有專家認為此輪糧食價格上揚將會促進農業的發展,帶動農民的積極性。于同申教授認為,糧食的漲價幅度還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這輪漲價並不是壞事,它在一定程度上使農業的壓力轉弱。

同時國家採取了新的措施積極引導糧食市場的規範化,出臺了《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表示國家將加強糧食流通管理,增強對糧食市場的調控能力,並鼓勵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從事糧食經營活動,促進公平競爭。

“糧食價格上漲不是讓人擔心的問題,”于同申教授説,“讓人考慮更多的問題是能源緊缺和投資過熱能否進一步控制的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説:“必須承認,中國確實面臨十分嚴峻的能源挑戰。中國必須高度重視能源安全,儘快制訂能源發展戰略。”

北京市電力公司負責人孫江濱在居民電價聽證會上説,今年電煤價格上漲,居民用電價格要體現成本上漲,而在此之前水價早已實行了“階梯式水價”,油價漲價更是連招呼都不打連跳三級,這些都讓北京人感到能源緊缺所帶來的剌痛感。

有資料顯示,北京已經成為世界上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大城市之一,每人平均水資源量不足300立方米,遠遠低於國際公認的每人平均1000立方米的下限。1999年以來,北京發生連續乾旱,境內降水量僅為多年平均的70%左右,境外來水不足多年平均的30%,密雲、官廳等水庫地表水供水入不敷出,地下水連續超採,城鄉供水矛盾十分尖銳。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首都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

南方的形勢也不容樂觀,南方的水資源雖多,但是人為的污染卻出現了“守得青山沒柴燒”的現象。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吳季松曾表示,南方存在比較嚴重的水質性缺水,即達到品質要求的水不夠。長江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里,但長江沿岸重化工企業雲集,沿岸的城市多將廢水直接排到長江,再加上危險品運輸和油輪多,導致長江污染嚴重。而且一旦有化工廠或運輸危險品的輪船出現意外,整個長江沿岸將出現缺水危機。

于同申教授對中國的水資源狀況感到很擔憂,他説,中國經濟的發展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損害環境為代價換來的,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這將會使中國經濟的發展大打折扣。

水資源的短缺引發了水價上漲,但同時也給人們敲響了節水的警鐘。據測算,北京市如果實施階梯式水價,大概能節水2000多萬立方米,相當於北京市10天左右的自來水用水量。

今年夏天的電荒讓人們再一次感受到了電力的緊缺,對於電價的上漲,很多人表示這在意料之中。今年是近二十年來中國電網缺電形勢最嚴重的一年,據悉,二季度電力缺口在2000萬千瓦以上,三季度電力缺口2500至3000萬千瓦左右,全年共計缺少電量約600億千瓦時。煤炭供應不足是缺電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前我國60%以上的煤炭都用於發電,但依然只能滿足電力企業60%左右的煤炭需求。

據中能電力工業燃料公司統計,國電系統的煤炭庫存今年以來連創新低,河南、山東、安徽等省份出現了電煤庫存不足,大部分電廠存煤都在警戒線以下。而2003年我國原煤産量為17.36億噸,比上年增長3.43億噸,增幅為24%,2002年較2001年增幅更高達26.03%。近兩年全國原煤産量都以20%以上的超高速增長。

中國煤炭豐富,目前還不存在短缺的現象,但矛盾的是煤炭産能建設嚴重滯後,所帶來的是煤炭利用能力短缺,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煤荒繼而是電荒的局面。

另一方面,煤炭節節攀升的價格給電力帶來了壓力。目前秦皇島港的煤炭離岸價每噸達到450元左右,比年初增長了155元。用煤企業把煤炭運到華東地區,加上運費每噸已經達到500多元。煤炭價格的增幅和單價的增量都創歷年最高記錄。而煤炭作一種基礎性産品,它的價格會直接影響到其他相關行業。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歐新黔在全國煤炭工業經濟運作會上表示,近期煤炭價格漲幅過大,對經濟的平穩發展十分不利。

而煤炭漲價的理由也很充分,煤炭的價格包含了鐵路運費、海運運費、碼頭裝卸費等費用,這些費用日漸增長,煤炭哪有不漲價之理?

業內專家對此的看法是,媒炭的價格上漲,會對後續産品有影響,最終會影響到整個社會所有的消費者,這勢必會對經濟的發展帶來阻力。

于同申教授説,煤炭雖然不屬於資源緊缺,但是有豐富的資源卻無法及時合理地利用,帶來的後果是一樣的。

8月25日淩晨,國內各地統一上調汽、柴油價格,油價的三連跳讓人們有點反應不過來。我國在3月31日進行了今年的第一次提價後,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有小幅回落,但很快再次上漲,並在5月1日再次創下新高,於是接著在5月18日,我國進行了第二次成品油提價。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在此後先是大幅回落後又大幅反彈,8月19日,國際原油期貨價格達到創紀錄的每桶48.7美元。因此,國家發改委決定,適當提高成品油價格和汽、柴油出廠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40元和220元,這是我國進行第三次成品油提價。

據統計,去年中國的石油消耗量達2.5億噸,其中進口石油9112萬噸,消費量和進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石油進口的依存度達35%,消費量和進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對進口原油的依賴,使國際油價的一舉一動直接牽動中國油價。

動蕩的國際環境和對石油不斷攀升的需求使國際油價一路飚升。而原油進口持續增長,不僅增加了國家外匯支出,而且增加煉油加工及運輸成本,波及工業、農業、交通運輸以及人民生活,造成了市場不穩定,影響了經濟發展。

對油價最為敏感的是運輸業和有車族,油價的不斷上升使他們越來越擔憂。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説:“如果按每車每月150升的消費量測算,每月多支付汽油錢40元左右,全國用車消費者每月至少多支付10億元左右。”

有專家預言,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將有增無減。在2010年和2020年,中國石油缺口將分別1.55-1.57億噸和2.4-2.95億噸,中國石油對海外資源的依存度分別為46.3-52.3%和55.8-62.1%。

中國石油的供需矛盾不斷加深,使中國對國際原油進口量不斷加大,國際油價上漲對中國經濟所産生影響與衝擊會越來越大,如何擺脫國際油價對中國的絕對控制,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另外,國內石油市場的地域壟斷是油價漲價無所顧忌的另一原因。一些國有壟斷性石油企業被賦予了太大的權力,有專家説,國內石油壟斷性局面不利於開展良好的市場競爭,對其價格也不能起到好的疏導作用。

投資過熱是誘發因素

于同申教授認為投資過熱是誘發物價上漲的一大原因,他説,投資過熱會引起投資品價格的上漲,層層推進從而帶動了總物價的上漲。據悉,我國25年來投資年平均增長約15%,而2003年以來就超過20%的水準,2004年將超得更多。

是什麼原因促使了投資過熱?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認為原因有三:外資和民營企業加大了投資力度,地方政府項目投資增加以及國家為了解決資源瓶頸問題加快了原材料和電力行業投資步伐。

投資過熱的複雜性在於綜合了燙手的政府項目與過熱的民營投資,企業的投資要順應市場競爭,政府要保護自己的立項項目,如何平衡這其中的關係是解決投資過熱的關鍵。

政府希望政府的手和市場的手能完美聯合,打造健康的市場體制,但對於這個目標目前卻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最起碼的表現是中國的利率市場還沒有形成。

通脹威脅考驗政府

雖然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聞發言人、副秘書長曹玉書公開否認中國出現了通貨膨脹,但現在“通貨膨脹”這個詞被越來越多的人提起。微微回落的物價並沒有使人們徹底放鬆,有專家擔心油價的高漲、未取得明顯抑制的投資過熱等因素會給通貨膨脹帶來壓力。

陳東琪認為,總物價水準的上漲會導致貨幣供應量、信貸的超常規增長,出現貨幣發行過多的通貨膨脹。從這個意義上來説,人們對通貨膨脹的擔憂不無道理,今年以來國內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一直在快速上揚,尤其是7月份上漲了5.31%,不僅超過了央行設定的5%警戒線,而且也是1997年2月以來單月最高,更是比2003年CPI的1.2%平均漲幅高出3倍以上。不少人説通貨膨脹已來到中國,並對中國的經濟順利發展感到擔憂。

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有關人士對記者説,人們不必為物價感到擔心,物價已渡過了高峰期並已開始回落,這一方面是因為市場自動調節,另一方面國家採取了一些措施進行宏觀調控。而對目前市場部分消費品的價格還居高不下的現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有關專家的解釋是市場價格存在一個滯後反應。

于同申認為目前的通貨膨脹現象還處於預熱階段,屬可控制範圍之內,但是如果政府不採取相關措施,通貨膨脹將會給整個經濟帶來嚴重影響。

靠市場的自動調節能力已不能戰勝物價的上升局面,這一輪的通貨膨脹對政府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考驗。曹玉書曾表示,國家宏觀調控會在通貨膨脹前未雨綢繆,抑制其進一步惡化。

為防止價格總水準上漲過快,國家發改委在加強物價監管方面出臺了許多文件,如《關於嚴格控制出臺漲價項目的通知》,要求各地從嚴控制出臺調價項目,保持市場基本穩定,規定了凡是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月環比超過1%、或同比累計連續3個月超過4%的地區,暫停出臺提價項目3個月;《關於加大價格監督檢查力度,進一步做好化肥、種子等農業生産資料價格檢查的通知》和《關於對化肥生産用電價格繼續實行優惠政策的通知》,要求各地要防止和平抑農資價格暴漲,保護農民利益。同時根據已出臺電價、水價政策,理順水、煤、電價格關係。

為了緩解能源緊缺,在喚醒人們的節能意識的同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積極制定《國家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並提出把制定並實施中長期能源發展規劃,解決能源問題放在重要位置;同時政府加大了煤炭開採及管理能力,並增強交通運輸能力以保證全國各地發電系統的用煤量;加速南水北調工程並積極治理水質污染;大力開展石油天然氣節約和合理使用,繼續發展國際石油貿易和合作開發並逐步建立石油儲備制度和風險規避體系。

對於投資過熱,國務院出臺了控制電解鋁、水泥和鋼鐵投資的103號文件,央行出臺的差別存款準備金制度和再貸款浮息制度,銀行除了對信貸數量進行控制之外,還加強了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票據交易、債券的吞吐、存款準備金利率調整。

這些宏觀調控措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曹玉書説不能掉以輕心,仍要密切關注物價變動趨勢。

業內專家認為,宏觀調控只能解決一些比較急迫的問題,深層次的問題還是要靠深化改革,進行適合經濟結構調整。(中國經濟時報 楊婷)

《中國經濟時報》2004年9月8日


物價上漲 北京市民如何應對
10城市物價調查:津排名第四 接近通脹警戒線
專家:中國油價上漲對國內物價水準影響不大
徐連仲:下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將溫和上漲
7月江蘇物價上漲趨勢被遏制
發改委專家預測:價格上漲的高峰期可能在三季度
政府疏導價格矛盾 中國物價上漲出現減緩跡象
本輪價格上漲開始對城市居民生活産生較大影響
調查顯示:香港"跌出"全球十大物價最貴城市之列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