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析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程度  
劉黃

    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到了什麼程度?日前,在北師大學術委員會、北師大經濟學院舉辦的研討會上,有關官員和專家學者展開了激烈的論戰。

    研討會上的觀點主要可概括為兩種: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的市場化經濟已經基本形成;另一種觀點認為,我國現在仍處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建立的前夜,市場經濟關鍵性的臨界點尚未跨過。

    我國市場經濟已初步建立

    國家經貿委綜合司司長李壽生提出,我國的市場經濟已經基本形成。他説,我國的企業市場化進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有企業市場化的進程。他認為,中國國有企業的市場化有四個重要指標可以衡量:

    其一,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种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新局面。

    其二,價格市場機制初步形成,絕大部分競爭性強的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由市場決定,建立了普及性的價格聽證會制度,增強了價格參與度,提高了政府定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其三,資本市場化程度正在深化,2002年7月末的最新數字表明,我國境內上市公司共計1187家,企業通過境內外上市共融資8320億元,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國有獨資公司分拆上市、多個國有企業共同發起上市及國有控股企業上市等)融資約6500億元,約佔全部融資額的80%,國有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增加的資本金已佔其所有者權益的18.6%。企業股本結構和經營機制轉變。

    其四,生産經營市場化機制已發生根本性變革。到2001年,全國共有企業集團2710家,有1994家企業集團母公司改為公司制企業,佔全部企業集團的73.6%,其中母公司為國有獨資公司801家,佔全部改制母公司的40.2%。有93.4%的企業集團有投資自主權。

    其五,繼石油化工行業體制實行改革後,電信、電力、鐵路、民航等壟斷行業的改革開始啟動。

    但李壽生也特別提到,當前企業市場化還面臨以下的問題:第一,産權制度改革滯後;第二,投資體制改革滯後;第三,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還不夠完善和配套。

    許多關鍵臨界點尚未突破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認為,中國現在正處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前夜,他提出四方面的闡述來支援這一提法:一、從基本生産要素的市場化情況看,除消費品市場價格外,其他要素的市場化程度並不令人滿意,首先在資金要素方面,從直接融資來看,我國股市距離規範成熟的股市尚差得很遠;間接融資的信用敗壞;從勞動力要素看,並未建立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市場分割與市場壁壘十分嚴重,且大多數人力資本游離于社會保障覆蓋之外,短期內應先解決城市打工人群的社保待遇;從技術要素看,智慧財産權保護的政策和手段都嚴重不足。

    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常修澤認為,上個世紀的後22年,是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初創階段,本世紀起,應當説正處於向市場經濟的轉換時刻。他説,的確我國的所有制關係開始發生結構性變化,但主要是靠增量部分所完成,存量部分(國有經濟)進行戰略性調整任務還很艱巨,戰略性結構調整並未取得明顯結果;市場機制在商品市場領域已經大部分覆蓋,但要素市場的雙軌制相當嚴重,包括資金、土地、勞動力、技術、管理等各個方面,且價格落差很大;從分配格局看,宏觀方面有了較大的調整,但微觀改革尚未破題,個人收入分配方面,特別是按技術要素和管理要素分配,還未有突破性進展;信用制度建設薄弱,難以支撐市場體制框架。

    市場經濟應有人文標準

    有許多學者提出,市場經濟是否成熟,除了經濟標準外,還應有人文標準。貨幣政策委員會秘書長易綱提出,在走向市場化時,不僅僅要追求“形似”,還要追求“神似”。對市場經濟的評價應是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包括文化和傳統方面在內,它建立在對産權尊重的基礎上。他説,什麼是市場化經濟的實質?首先是市場對産權的尊重;其次是市場對人的尊重。常修澤的看法是,市場經濟成熟的標誌之一,是“人的自由化和自主化,由計劃人向自主人的轉變。”他更進一步提出,特別是國企職工身份是否發生置換,從國有職工轉變為自然人。復旦大學新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史正富博士認為,有效的市場經濟必須以有效率的法律法規為保證。怎樣建立和改進中國法律法規的有效體系?怎樣組成市場支援型而非市場壓制型法律體系?就現階段看,他説,中國市場型的司法體制建設“尚未成熟”。

    

    《中華工商時報》 2002年9月11日


市場經濟下的中國教育
廖進球:市場經濟與誠信原則
龍永圖:市場經濟中品牌和信心最重要
國家經貿委李壽生:上半年經濟形勢好于預期
油價左右新興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不容信用缺失
朱鎔基:繼續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