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下的中國教育  

    經過兩個月的漫長暑假,上海200萬學生在9月2日到校上課,開始新學年。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下,教育曾被視為市場經濟的最後一個堡壘,對私人辦學總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直到最近幾年才開了綠燈。現在,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以至大專都允許民辦,有些私校還是一枝獨秀。

    中國的義務教育為九年,包括六年小學和三年初中。原則上,義務教育免費,其實也收一些象徵性的費用,通常是每學期310元人民幣(下同),貧苦家庭可以免繳。高中學費則分為公立和私立兩種,前者每學期從910元到1200元,私立的一般是3350元,此外大約需要1000元的食宿費,書籍、制服和其他雜費一般是300至500元。大學學費在1萬2000元左右,另加食宿、書籍等費用。

    名校的高門檻

    比較起來,中國的教育費用不高。但是,這只是表面現象,還有一些不透明的收費。其中,最普通、也是最大的一筆是所謂"擇校費",即外界通稱的"贊助費"。

    贊助費並無一定的標準,名牌學校介於1萬到5萬之間,也有個別"貴族"學校高達10萬甚至更多,而且要一次付清。別以為能交付贊助費的都是富裕之家,多數家庭都是迫不得已。因為政府規定,戶口在某區的學生只能在附近學校就讀,要是該區學校辦得不好,學生成績差,而另一區的學校設備師資俱佳,管理有方,學生成績普遍優異,那麼,許多家長都會費盡心機,甚至不惜傾其所有把子女擠進去。但是,名校學額有限,要進斯門只有用鈔票。這就是"擇校費"或"贊助費"的來歷。當然,那些有門路又有關係的人,另當別論。

    最近,我特地去浦東一所有名氣的小學訪問,想弄清贊助費的真相。本來是要求會見校長的,但警衛告知"我們的領導很忙"(這是對校長的普遍稱呼)。費了不少口舌之後,才由一位女教師代見。她吞吞吐吐地承認,該校要收贊助費,本地學生是5000元,外國人包括新加坡是2萬元。附近還有一所名氣很大的中學,聽説贊助費高達5萬元。那位"領導"的架子更大,除非登門者有頭有臉,否則他一概不見。

    不只是小學和中學要收贊助費,連幼兒園也不能免。浦東有一所幼兒園,贊助費就在1萬至1萬5000元之間,住宿和其他雜費每月約1000元。這個幼兒園的設備的確很好,宿舍全部空調,有游泳池、溜冰場、舞廳,等等。每逢星期五下午放學時,許多私家車排成一條長龍來接子女回家。不過,除了一流設備,這家幼兒園的教學方法和內容並無特殊之處。

    公平地説,政府一直在盡可能地糾正教育界這股不正之風,三令五申不準學校亂收費。然而,正如大家所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現在各校的贊助費,不論多少都不發收據,政府也就無可奈何。

    在昔日中國,教書是一種清苦的職業,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今天,中國教師是翻身了,雖然一般中學教師的月薪只有2000元左右,但大部分教師都從補習中獲得可觀的收入。我認識一位中學教師,他收了十名補習生,每人每次(兩小時)收費50元,一次共有十個學生,試想一個月收入有多少。而英文補習老師更成為天之驕子。

    更高層次的是開辦工商管理(MBA)課程,一些名牌大學還紛紛爭辦EMBA,專門為企業界的精英提供進修課程,收費驚人。例如,復旦大學EMBA班的80天課程,收費高達23萬元。交通大學稍低,但也要21萬8000元。復旦、交大都是金字招牌,貨真價實。但也有一些濫竽充數的MBA課程,只要交足學費,文憑就可到手。

    的確,除非他日有更好和更客觀的新標準,學位和文憑將繼續是求才用人的標準。但是,文憑和學位並不一定能代表真才實學,況且還有一個品德問題。我們在求學時代,強調立大志,做大事,而不是陞官發財,今天的青年人聽來恐怕已經很刺耳了。

    ——聯合早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