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淮:資本問題的核心是什麼  

    談到資本,我們首先會聯想到股票。20年的改革讓我們認識到一個客觀事實:經濟制度調整必須改變産權。實質上,無論解決什麼問題,歸根到底,就是解決産權的問題。

    那麼,什麼是企業資本呢?首先,實物資産不僅是財富更是資本,是用來賺錢的。如果是資本,就應當贏得利潤,而不是服務,而不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其次,要重視價值層面的承諾。生産的量並不重要。

    我們再來探討,是否需要産權化呢?我們走過許多彎路,甚至企圖回避這個話題,採用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以及廠長責任制、承包制等手段來進行或者推進改革。後來,終於把這條路走到頭了。十五屆四中全會決議文件都把産權制度改造提了出來。所謂國有經濟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進行戰略調整,也就是説要讓國有企業轉化為國有資本,以價值為實質形態,變其為可以買賣的東西,只有這樣,任何調整才有可能、也才能實現。

    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個説法是“推進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而在把握上是有問題的。首先要解決的、要回答的問題是企業的所有制,讓“新三會”決定決策權、支配權,等等。出資人的利益是第一位的。企業是為了利潤最大化而存在的,而不是資源支配、利稅最大化就是最大化。幾乎所有改革都與産權化有關。債轉股也就是産權結構調整,階段性的持股,然後把股票找機會賣出去。大家一定都知道湖北“九頭蟲”和“九頭鳳”的案例,如果處理不好大堂經理、廚師長、還有飯店老闆的關係,就要出亂子。再強調一點,要解決不同出資人的利益不是將他們對抗起來,而是要合作,要把技術要素資本化。不管什麼形式出資,都是強調收益而不是薪水,是利潤的一部分,是資本。

    改革開放到今天,中國加入WTO,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實際上,我國引用新資源是之前就開始了的,比如,基礎産業企業的海外上市。再比如,1980年中國僅僅有7億外匯儲備,而到現在,不包含700—800億的私人存款也有2320億。但是,這些外匯是依靠賣産品得到的,以後我們要賣産權。國際合作將是産權合作。當然,産權國際化在進入WTO之前就已經大規模展開了,是改革開放中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最近,股民,甚至其他老百姓對股市有意見,其實,他們討論的就是産權問題,這證明,産權市場化已經成為一個焦點,這是進步。國有經濟還要壯大,但是比重還要下降;而其他經濟形式也要壯大,但是比重要上升。過去民營企業發展是靠增量,比如5000元起家,然後逐漸有了100萬,然後一步步地增加。21世紀,私人財富起了重要變化,存量調整日益重要。人們逐步認識到,生活改善取決於資源利用的效率,而不是名義轉讓。所以賺錢的將是經營性資産。産權,不管是債權還是股權,都要走向市場。這不是個人信心問題,這是整個中國改革的需要,只有進行所有權改革,老百姓才能成為真正的主人。私人財富在達到一定累計之後,開始進行消費和投資的劃分,開始進行資本化。這樣,全社會絕大多數人成為股東將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總之,如果資本有問題的話,産權市場化以及私人財富資本化就是核心問題。

    (陳淮,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1993年獲研究員職稱,為國家級有特殊貢獻專家。現任國務院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市場研究所副所長。)

    21世紀人才報2002年07月09日


陳淮:我國就業崗位正成為最稀缺資源
陳淮:擴大內需依賴就業而非救濟
陳淮:財政政策正在向戰略性轉變
陳淮:減持基金可能問世
國有股減持再辨析 
陳淮/樊綱:減持與變現是可分離的
陳淮:我國將是國際油價不穩的最大受害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