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聯想是個錯誤?楊偉強直言TCL電腦虧損  

    TCL電腦大事記:

    

    2000年11月,TCL推出國産第一台P4電腦

    

    2001年2月,TCL國內率先推出萬元P4

    

    2001年7月,TCL結盟LCD,對抗聯想P4加液晶

    

    2001年12月,TCL,聯想等六家廠商宣佈預裝WINDOWS XP

    

    2001年12月,TCL電腦虧損

    

    事實上,TCL電腦業績近期並不理想,渠道嘩變。據悉,TCL由於環節多,成本高,TCL北京區某重要分銷商已于去年底徹底放棄TCL,公司的負責人説,“做TCL的感覺是沒有炮彈了,你衝不上去”。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其高峰期每個月平均走貨400台左右,一年辛苦到頭,年底時TCL曾經承諾的返點卻沒有兌現,甚至還拖欠其20多萬的廣告費。

    

     TCL電腦虧損。TCL的電腦總裁楊偉強日前終於決定公開談談這件事情。在4月2日北京大學MBA的案例討論會上,楊偉強表示:“今天我作為一隻被解剖的麻雀,站在這裡供大家觀察。”

    

    事實上,聯想發家的時候 PC幾乎是100%的暴利,而我們進入的時候,這個市場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仰仗直覺

    

    楊偉強1995年加盟TCL做彩電銷售的時候, PC剛剛進入386的時代。此前的楊偉強,一直從事電腦的維修工作。1998年TCL要涉足 PC的時候,楊偉強又重新回到了電腦這個行當。“我走的時候是386,回來的時候已經奔2了”,楊偉強説:“1996年海信率先進入 IT,1998年3月是廈華,1998年5月TCL與海爾同時進入,之後是華為,康佳等等。現在回頭看看,只有我還可以站在這裡”。接受大家解剖的楊偉強不知道是喜是憂。

    

    問:當初TCL決定進入 IT的時候,有沒有過論證?憑什麼決定要進入這個市場?

    

    楊:1998年TCL進軍 IT,其實1997年就在考慮這個問題。誰在考慮呢?我們的總裁。1997年有一次到西南出差的時候,總裁就問我説準備進入 IT,我有什麼意見。我當時明確地回答沒有興趣。後來進入以前,只是請了當時總裁辦的一位碩士去摸了摸 PC市場的底。坦率地説,主要是決策者的直覺,沒什麼理性的分析,絕對不是什麼有專門的班子討論啊,麥肯錫什麼的。其實1991年TCL進入彩電市場的時候連這點分析也沒有呢。

    

    問:TCL為什麼要來趟 PC的渾水?你們要不要做第二個聯想,第二個IBM?

    

    楊:事實上,聯想發家的時候 PC幾乎是100%的暴利,而我們進入的時候,這個市場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當時IBM、惠普、康柏等國際企業是服務於國內的行業市場,國內品牌有70%也是服務於行業客戶的。而我們認為, PC是未來家庭資訊的中心,所以我們把目標鎖定在家庭用戶和DIY市場上。我們有的,是10幾年彩電銷售積累的感覺,我們知道工薪階層的消費能力。所以1999年7月的時候,我們發起了平價 PC攻勢,而且我們不裝作業系統,避開了國內盜版的大環境,被人們稱為“光屁股 PC”。當月我們的銷量就長了10倍。我們現在仍然認為 PC是未來家庭資訊處理的中心,所以我們要做新力,三星那樣的公司。

    

    Intel怎麼會為了一個僅佔聯想1/10佔有率的企業拋頭顱,灑熱血呢?所以我們不埋怨什麼。

    

    挑戰聯想是個錯誤?

    

    據IDC報告,目前國內品牌 PC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是聯想,約30%左右。其次是方正,約有聯想的1/3到1/4。第三陣營裏TCL是領先的,約有聯想的1/10。楊偉強站在5天前柳傳志站的講演臺上,指著市場佔有比率圖,頗有不甘的説:“我們怎麼會滿足於這樣一塊小餅呢?”然而,事實上,TCL電腦業績近期並不理想,渠道嘩變。據悉,TCL由於環節多,成本高,TCL北京區某重要分銷商已于去年底徹底放棄TCL,公司的負責人説,“做TCL的感覺是沒有炮彈了,你衝不上去”。據他説,該公司高峰期每個月平均走貨400台左右,但年底時TCL曾經承諾的返點沒有兌現,甚至還拖欠其20多萬的廣告費。

    

    問:現在TCL電腦的虧損是因為什麼?

    

    楊:我們和行業老大們還是有很大差距的。聯想已經佔有了30%的份額,而Intel需要有力量來制衡聯想。2001年的時候,受到網際網路大環境的影響,Intel把目光轉向了3COM,CISCO這樣的公司,使得AMD在晶片領域偷襲成功。所以P4是Intel要奪回晶片業老大地位的産品,這就意味著它會不惜血本。而2001年到2002年之間,聯想面臨領導人交接的問題,整個公司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內部,所以對於這樣的機會就相對漠視了。而我們抓住了這個機會,Intel有情,我們有義,所以雙方迅速“茍合”,這使得我們2001年上半年的P4戰略佔盡了天時、地利與人和,銷量是去年同期的7倍。因此我們對下半年的預期變得過高了。而很快整個 IT業開始不景氣,聯想經過整合後,很快發起了反擊,而且Intel很快和聯想聯手賣機器了。其實這也很正常,Intel怎麼會為了一個僅佔聯想1/10佔有率的企業拋頭顱,灑熱血呢?所以我們不埋怨什麼。

    

    問:有人説TCL業績不好是因為過早地與聯想衝突。TCL為什麼不去挑戰方正呢?尤其是去年方正面臨股權及人事的大變動。

    

    楊:這個問題在我這個被解剖的麻雀身上又狠狠扎了一刀。其實這就是賭。如果TCL沿著固定的套路,先挑戰方正的話,那麼永遠沒有出頭之日。我們一定要成為新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去年作為作業系統的 XP和作為新一代CPU的奔4同時出現,這種機會在業界是很難得的,而聯想又處在那樣的一種狀態,所以我們一定要搏,得罪行業老大是不可避免的。最起碼現在TCL的 PC産品已經進入了主流市場,人們提起我們的時候,不再把我們當作是家電企業了。

    

    當時儘管有新人舊人的衝突,也有老員工來哭訴,我還是堅持讓這些空降兵落了地。當時是天天開會,很多機會沒有認真地去考慮。這就像行船一樣,水高的時候看不到暗礁,水面低了就有可能觸礁了。

    

    楊偉強的失誤

    

    IT業整個的大環境固然與TCL的虧損有關,但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楊偉強很清楚不能把責任向外推。“其實去年我們在內部也犯了許多錯誤”。

    

    問:當初TCL電腦公司建立的時候,其實所有的框架都已經搭好了,只有你是新加入的,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嗎?

    

    楊:當時TCL有一個遍佈全國的彩電銷售網路,頂峰的時候達到14000家。所以當時我們認為這個網路可以成功地銷售 PC,於是把目光轉向了製造上。後來我們選擇了一家台灣公司合作,因為它們的製造非常強。而後來成立的合資公司的股份是50%對50%。這種戲劇性的結構導致了戲劇性的管理模式。董事長是台灣的,副董事長是TCL的;主管財務的是台灣的,主管市場的是TCL的;等等等等,幾乎是一對一的盯人。當時只有總經理是空著的,規定由TCL的人擔任。所以我上任的時候,周圍有很多套子,而總經理只有10萬元的財務權。所以雙方的合作非常痛苦,在1999年的時候就終止了。除了管理外,我們發現,彩電的銷售網路無法單純地複製到 PC的銷售上,因為 PC銷售所要求的資金流轉率等比彩電銷售的要求要高得多。當時許多專家建議利用TCL的銷售網路建成“航空港”,即利用同一個網路銷售不同的産品,可是我們現有的網路在銷售 PC時就要消耗掉11.5%的利潤,根本行不通。而台灣方面呢,由於一直給美國製造 PC,他們的生産線一天可以製造3000台,而我們一個月只能賣200多臺,反而提高了成本。所以我們不得不分手。

    

    問:你去年犯了什麼錯誤嗎?

    

    答:TCL進入 PC的早期我稱為草莽時代。當時是站在山坡上,我來指方向,兄弟們跟我上。後來進入了“三灣整編”時期,我開始引入職業經理人。在財務緊張的情況下我也堅持上了ER P系統。當時我們的企業在高速發展,在這個時期進行管理上的規範是應該的,因為快速的發展會緩解,甚至掩蓋許多問題。所以當時儘管有新人舊人的衝突,也有老員工來哭訴,我還是堅持讓這些空降兵落了地。可是隨即業績逐月下降,而我仍然強調管理、控制、規範。當時是天天開會,很多機會沒有認真地去考慮。這就像行船一樣,水高的時候看不到暗礁,水面低了就有可能觸礁了。我現在體會到,在企業內部轉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持業績,否則面臨的壓力會非常大。當時我們的網路萎縮,包括各地庫存轉移到中心庫,收回各個子公司的經營權,結果本來試圖增加公司內部的活力,卻引發了混亂。在市場不好的情況下又卡住了自己的脖子。這是我去年的一大糗事,拿出來給大家看看。

    

    我要感謝有一個寬容的老闆,讓我今天還可以站在這裡。去年我在巨大的壓力下,學習打高爾夫。

    

    內部的制肘?

    

    對於TCL來説, PC,彩電和手機是其三大支柱,而對於楊偉強來説,要想成為TCL的支柱之一,必須面臨如何在TCL內部爭取更多資源的問題,前不久TCL推出螢幕系列産品的時候,全部操作人員都是來自彩電部門的。當時就有業內人士表示看不懂,也有人説,這顯示了TCL內部的明爭暗鬥,而恰恰在這個問題,楊不那麼“任人觀察”了。

    

    問:TCL電腦提出 PC是未來家庭資訊中心,而TCL彩電部又提出彩電是未來家庭顯示中心,為什麼要分開説呢?

    

    楊:(沉默了一會)其實我們這兩個是不矛盾的,我們都是圍繞著同一個目標,所以都這麼説。(沉默)最早説家電和 IT的結合來自微軟的維納斯計劃,而這個計劃實際上要推動整個産業鏈的變化。微軟有這個實力,但是我們這些國內品牌是沒有這個能力的,而且往往得不償失,況且維納斯計劃最後失敗了。

    

    問:TCL集團總裁李東生最近説要集中全力做好家電,手機,而不是 IT,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答:(長時間的沉默)我要感謝有一個寬容的老闆,讓我今天還可以站在這裡。去年我在巨大的壓力下,學習打高爾夫。朋友説,打高爾夫的心態要是“爭強好勝,認賭服輸”。現在家電行業的毛利率仍然比 PC高,TCL的手機增長的也很快。可是我們上了ER P後,資金週轉從43天降到了28天,對上下游廠家的賬期的利用也好了很多,所以我們可以從內部挖掘資源,不需要集團給我新的投入了。(沉默)

    

    後來我們説要用同一個網路銷售彩電和 PC,所以 PC銷售點和彩電是在一樣的地方辦公。彩電現在的銷售已經很成熟了,業務人員是人人有手機,直接和客戶聯繫,都是“老張,我們的彩電到了,來提貨吧”這樣的。 PC現在有什麼呀,可是他們的辦公桌比我這個總經理的還好,我不是嫉妒銷售人員的辦公桌,而是他們的開銷,上海 PC銷售網張一個月就要開銷10幾萬,業績沒多少,這怎麼受得了。

    

    一個公司的CEO,必須面臨這樣的問題。而很多企業由於背負著很多包袱,是很難在短期內立新而又保持業績的。

    

    家電觸礁PC

    

    對於國內各個涉足 IT的家電企業來説,去年稱得上是悲慘世界。對此,楊偉強在極力表示樂觀主義的態度,為了他自己,也為了他“犧牲”掉的同行們。

    

    問:為什麼國內家電企業在涉足 IT時,總是顯得力不從心?你對海爾的變故有什麼看法?

    

    楊:我不知道這個問題是特指還是泛指。國內廠家涉足 IT,也許都不是很了解裏面的規則。其實這裡有一個破舊和立新的問題,一個公司的CEO,必須面臨這樣的問題。而很多企業由於背負著很多包袱,是很難在短期內立新而又保持業績的。至於海爾的變故,我想有它自己的道理吧。

    

    現在 PC市場上只有聯想一家佔到30%的,我認為這是很不正常的。這也説明,這個市場還有很多機會。

    

    《中國青年報》 2002年4月08日


TCL請歐文來做代言人
TCL收購康佳之謎透玄機 彩電業要換洋東家?
傳言TCL收購康佳 TCL不置可否康佳堅決辟謠
楊元慶 VS 楊偉強 兩位少帥的對話
吳士宏出局TCL?
長虹與TCL到底誰是老大?——商業調查再陷信任危機
TCL挑起奔4電腦價格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