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落實科學發展觀急需配套新政策體系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近日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已在全社會形成共識,但急需配套一系列新政策新法規。否則,再好的理念與戰略,也會淪為形式與口號。

潘岳説,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帶來了能源的過度消耗和污染的過度排放,使得資源環境形勢日益嚴峻。我國人口占世界的21%,但石油儲量僅佔世界1.8%,天然氣佔0.7%,鐵礦石不足9%,銅礦不足5%。而單位産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準高2.4倍,污染排放強度也很高,單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是日本的68.7倍,德國的26.4倍,美國的60倍。透過這些數字可以看出,我們拿到手的每一筆收入背後,都要付出更多的自然資源消耗和更大的環境污染代價。而這些代價,都要由中華民族的子孫來承擔。

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採取措施有效控制了環境污染惡化的趨勢,但環境形勢仍相當嚴峻。潘岳再次列舉大量數字,希望引起國人對環境問題的高度警醒。他説,我國每人平均水資源擁有量只及世界平均水準的1/4,北方和西部部分地區已列入國際公認的極度缺水區域。而2003年廢水排放總量達到500億噸;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1293萬噸,超過環境容量62%;二氧化硫、煙塵、工業粉塵的排放量比上年分別增長12%、5%、8%,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81%。2003年監測的340個城市中,輕微污染和嚴重污染的佔60%。與此同時,水土流失仍在加劇,局部地區如寧夏、重慶和陜西等省的水土流失面積幾乎佔當地國土面積的一半。

潘岳認為,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更需要一系列的制度設計,更需要出臺一系列新政策新法規,當前應從五個方面積極推進。加快研究實施綠色GDP。扣除了環境成本,一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數據就會大大下降,觀念的轉變有一個漸進艱難的過程,但必須邊探索邊實踐地走下去。國家統計局從2003年開始對我國的自然資源進行實物核算,這項工作是綠色GDP核算的基礎。目前國家統計局和環保總局正在積極組織研究和實踐。將環保指標納入官員的政績考核。要將公眾環境品質評價、空氣品質變化、飲用水品質變化、森林覆蓋增長率、環保投資增減率、群眾性環境訴求事件發生數量等指標納入到政府官員考核標準。對那些僅以單純GDP增長為業績而不惜破壞環境資源的官員,不能提拔重用。

保障公眾的參與環保的權利。我國政府為此做了很多積極的工作,2003年9月1日開始實施的《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政府機關要對可能造成不良環境影響並直接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專項規劃,在審批前舉行論證會、聽證會等聽取意見。但從總體情況來看,公眾參與環保的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應儘快就具體程式制定明晰的法律規定與訴求方式;借鑒採用發達國家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加強政府部門與健康的民間環保組織聯合。

用生態補償來體現社會公平。從能源消費來看,農村每人平均消費低,污染排放少,城市每人平均消費高,污染排放多;環保基礎設施和環境管理主要集中于城市,城市居民享受公共服務多,農民獲取的少。因此,應該建立城市財政補償農村環境的固定渠道。東部與西部地區、流域上游與下游、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也應該建立適當的補償機制。走生態科技之路。應充分發揮政府綠色引導和綠色控制的能力,將政府財政、系列優惠政策向新能源開發和迴圈經濟傾斜。同時把那些迫在眉睫的生態科技難題迅速推進,如保障人體健康的污染防治技術、大面積生態退化的修復技術、區域污染治理的綜合技術、生態監測預警的科技系統。

中國網2004年7月8日


吳邦國:樹立科學發展觀 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顧秀蓮: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婦女工作創新實踐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做好濕地保護管理工作
張幼文:和平發展道路與科學發展觀
吳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提高對外開放水準
路甬祥指出:堅持科學發展觀 推進科技事業發展
用科學發展觀維護人民環境權益
科學發展觀與文藝批評
世界環境名人北京探討科學發展觀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