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發展與環保“雙贏”之路

    作為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如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浙江省紹興縣大膽探索,積極實踐,走出了一條具有本地特色的經濟與環境“雙贏”的新路子,既推動了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又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

    堅定理念:經濟環境協調發展

    上世紀80年代後,伴隨著鄉鎮工業的迅速發展,以水污染為主的各種污染問題日益增多,既導致了群眾不滿情緒的增加,又制約了鄉鎮工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為此,紹興縣委、縣政府確立了“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發展經濟決不能以犧牲環境和生態為代價”的觀念,痛下決心,“鐵腕”治污。

    在這些年的集中治污中,我們也遇到過不少阻力,有來自企業經營者的,也有來自幹部群眾的,但我們堅持做到“班子變了目標不變,成效有了力度不減,體制順了管理不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僅打消了廣大企業經營者的顧慮,使他們可以放手發展生産,也有效地改善了生態環境,群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滿意率逐年上升,關於環境的投訴日漸減少,人大、政協關於環保的議案提案數量也在逐年下降。有關環境保護的議案、提案,今年只有3件。

    突出重點:集中進行水污染治理

    上世紀90年代初,以印染業為主的工業廢水的偷排漏排,使平原內河水環境品質明顯下降,嚴重影響了工、農、漁業生産和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面對這一嚴峻形勢,紹興縣委、縣政府下定決心,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堅持用改革的思路集中治理水污染,積極推進環保産業化。

    一是集約化治理。改變以往“誰污染,誰治理”的分散治理方式,探索出一條由點源治理向集中治理轉變的新路子。1992年起,先後投資5億多元,建設治污管網收集處理系統,使全縣總排污管網達300多公里,納污面積300多平方公里,納入排污企業300多家,日處理污水能力30萬噸,直接受益人口30萬。1998年開始,通過市縣聯合,又投資5.16億元,建設日處理30萬噸的紹興污水處理廠,並於2001年7月建成投運。目前,投資6.5億元、日處理3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正在抓緊建設之中,預計到年底可竣工運作。縣截污管網工程和污水處理廠的系統整合,使全縣90%以上的工業廢水和部分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統一處理、達標排放。

    二是市場化運作。在治污工程建設上,我們依據環保法規,遵循市場規律,改革投資機制,走出了一條“政府組織、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生態建設路子。堅持“誰排污、誰出錢、誰得益”的方針,拓寬融資渠道,面向社會籌措資金。排污管網建設資金根據投資規模,按排污量向企業收取入網費;污水處理廠建設資金,根據“保本微利、服務企業”的原則,向企業收取排污運作費,達到了政府不投資、部門不負債、運營有積累、社會事業社會辦的目的。

    三是規範化管理。在治理老污染的同時,強化源頭管理,嚴格控制新污染和生態破壞。近3年中,制止並勸退污染項目85個,限期治理企業300多家。強化污水排放管理,由縣政府核定“環境容量指標”,核發排污許可證,實行總量控制。加強環保執法,維護了縣域環境安全。

    打造平臺:節約資源清潔生産

    一是推進産業集聚。紹興縣經濟起步于鄉鎮工業,當時是村村辦廠、處處冒煙的低、小、散格局,造成了産業層次低、資源消耗大、污染治理難的局面。為此,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作出了建設工業園區、促進産業集聚的決策。遵循生態學原理規劃工業園區佈局,制定産業政策,明確産業導向,確定“大項目進濱海,好項目靠柯橋,小項目搞集聚”的原則,全縣已建成“二大六特十二小”的三級工業園區體系。同時,在柯橋城區實施“退二進三”戰略,將城區印染企業逐步遷至濱海工業區。通過工業集聚,整合了生産要素,有利於集中供熱、供水、供電,也有利於工業廢水、廢氣的集中治理,從而大大減輕了污染壓力,降低了環境治理成本。

    二是倡導綠色生産。依靠科技進步,大力推行綠色生産。投資200多億元引進低能耗、輕污染的紡織印染設備近4萬台(套),推廣數位噴染技術,減少用水量,減少結構性污染。我們還與浙江省環科院聯合建立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站,全縣已有近40家單位通過認證。

    三是發展迴圈經濟。充分發揮企業在物質迴圈建設體系中的主體作用,積極探索發展迴圈經濟,實現經濟效益、資源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多贏”。印染企業採用鹼減量廢水對苯二鉀酸回收利用技術,既降低了廢水中COD濃度,又節約了資源;熱電行業普遍推行印染廢水和火電廠煙塵綜合治理技術,促進以廢治廢;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推廣沼氣綜合利用,其中福景達農業有限公司成為全省3個示範工程之一。

    抓好載體:創建生態示範區

    一是加強生態鎮(村)建設。紮實開展生態鎮(村)、綠色學校(社區)等創建活動。目前,全縣已建成9個綠色生態鎮,10個市級生態村,其中夏履鎮還于1997年被聯合國環境署授予“全球500佳”稱號。在農村連續四年開展“雙字號”工程,從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環境問題入手,先後實施了“雙改”(改墳、改廁)、“雙清”(清理河道、清理垃圾)、“雙治”(整治生活環境、整治社會風氣)和“雙建”(建衛生鎮村、建文化村)等系列工程,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環境面貌,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文明意識。

    二是加強生態農業和生態林業建設。開展以糧食、茶葉、畜牧業為重點的生態示範園區建設,目前,全縣已有省級生態農業園區8個,市級先進農業園區13個,市級現代林業園區3個,建成34萬畝生態公益林。加強小流域治理,建成福全迪埠、夏履西江等一批小流域治理工程,降低水土流失率。

    三是加強生態旅遊景點建設。先後開發柯岩風景區、香林花雨、蘭亭國家森林公園、瓜渚湖生態公園等生態旅遊工程,其中柯岩風景區已成為國家4A級風景區。

    通過這幾年實踐,紹興縣在生態環境建設上取得了明顯成效,先後被命名為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範縣、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綠化造林百佳縣;2000年3月,被評為首批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去年,又被國家環保總局推薦為“全球500佳”參評單位,是歷年來我國推薦參評單位中惟一的縣。如今,全縣大氣環境品質保持在國家Ⅰ-Ⅱ級,區域環境噪聲達到功能區標準,村鎮飲用水合格率達到9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51.4%。

    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去年,全縣國內生産總值235億元,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3900美元,列全省第一位;財政總收入24.05億元;自營出口14.62億美元,躍居全省首位,重返全國十強縣。(徐紀平,係浙江省紹興縣委書記)

    

     人民網-《人民日報?華東新聞》 2003年6月19日

    


紹興將重建魯迅紀念館
浙江水權交易新版本:慈溪花七億從紹興買水
悠悠紹興古縴道
古城紹興:魚和熊掌怎樣兼得?
譜寫“鑒湖越臺”新篇章——紹興市國際友城活動記事
紹興才得模範城又奔生態市
水鄉紹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