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區也該輪休

    雲南玉龍雪山海拔4200米以上的地方分佈有19條大小不一的冰川,是北半球離赤道最近的高山溫暖型冰川,對氣候環境變化反應最為敏感。科學家研究發現,近年來,玉龍雪山冰川每年以30米的速度後退。有關專家認為,除全球氣候變暖使冰川規模減小,旅遊開發是導致環境變化的另一重要原因。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和長假的增多,旅遊熱慢慢升溫。旅遊資源成為許多地方發展經濟的龍頭行業和新的增長點。但隨著對風景區的開發,很多珍貴的自然資源受到了嚴重破壞。如今,一些受到“重點保護”和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産的風景區被有關環保組織“黃牌警告”的事件屢屢見諸報端。

    以破壞自然環境為代價來換取旅遊開發的經濟利益,無異於竭澤而漁。好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據報道,玉龍雪山積雪減少的現象已引起麗江有關部門的重視,他們將採取控制遊客量、進一步增加區域植被覆蓋面積、修建人工湖等措施來保護和合理開發雪山資源。

    另據報道,為了保護生態和生物的多樣性,黃山風景區對“疲勞”景點實行了“輪休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已經先後對遊人相對比較集中的始信峰、丹霞峰、蓮花峰和天都峰實行了“輪休”,每個景點輪休的時間一般都在3年以上。

    麗江對遊客量進行控制、黃山讓風景區“輪休”,肯定會使當地經濟遭受一定損失,但卻為當地乃至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這兩地的做法,讓筆者想到我國漁業的“休漁”。前些年由於狂捕濫撈,嚴重影響了魚類的繁衍生息,我國近海四大經濟魚類數量驟減,已基本不能形成漁汛。漁業管理部門從長計議,採取果斷措施實行了“休漁”制度。十幾年後的今天,“休漁”收效十分明顯,漁業資源得到了較好的恢復。

    目前,保護大自然並沒有成為所有旅遊管理部門的自覺行為。旅遊管理部門也該學習“休漁”的做法,對我國的旅遊風景區進行整體評估,強制那些處於疲勞狀態的景點休養生息,恢複元氣。這樣做可能會有一些“陣痛”,但從長遠看卻是非常有意義的。(李平安)

    《人民日報》2003年2月14日


中國還自然風景區以本來面貌
專家呼籲剎住風景區人工化、商業化、城市化“三化”風
風景區旅遊經營權能否出讓?
世界遺産風景區開發過度 專家呼籲高峰期限量旅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