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肆排污的造紙廠竟等待“驗收”

    泛著泡沫的醬黃色廢水順著排污暗渠滾滾而下,它的源頭是一家規模不小的造紙廠。記者近日在西安市未央區東北梁村,看到當地頗有名氣的蔡倫造紙廠,一邊嚴重排污,一邊火熱生産。附近的群眾説,這家企業偷偷排污已經許多年了,而當地的環保人員則説,這家企業已經多次檢查排污均達標,正等待驗收。

    明修便道,暗排廢水

    西安市有100多家造紙企業,40多家分佈在未央區,蔡倫造紙廠是區內規模最大的一家。未央區環保局介紹説,“蔡倫”年産量在5萬噸以上。

    記者來到蔡倫造紙廠背後,看到一條約2米多寬的渠道從村子的玉米田間穿過。“這原是灌溉渠,後來變成造紙廠的排污渠了。”一對正在地裏鋤草的夫婦説,“污水流了十幾年了,聽説有人管,但總是管不了,對周圍農田污染得很厲害,用這水澆地,小一點的莊稼就被‘燒’死了。”

    這渾濁的污水是從一條水泥管道裏流出來的,水流很大,衝進水渠時激起大量的泡沫,發出刺鼻的惡臭。渠中間設了道網,簡單過濾了垃圾和泡沫。

    農婦還向記者介紹,檢查組經常來檢查,但只到廠裏看,從不到村子裏來。每次檢查,廠裏就會擺出個樣子,開動設備處理廢水,等檢查的人一走,機器就關掉了。前段時間檢查得緊,機器就多開了幾天,渠裏的水也乾淨點了。我們趁這會兒才澆了幾塊地。現在又不行了。記者看到,一塊澆過污水的玉米地裏,地表凝結了一層紙漿膜,用手可以輕輕揭起。

    據了解,幾年前蔡倫廠曾給村子裏修了條路,方便了群眾進出。但這個村的村民説,修路的真正目的是要把排污渠遮蓋起來。記者循著排污管望去,一條一公里多長的水泥路伸向“蔡倫”造紙廠的污水處理廠,水泥路面高出兩邊許多,高出部分的兩側很奇怪地用紅磚嚴嚴實實地砌住了。污水處理廠大門緊閉,透過鐵柵欄門記者看到,墻上寫著幾個大字“凈化環境 造福人類”。

    此時恰逢一位老人推著自行車經過,記者上前打問,水污染成這樣,為什麼沒人向上反映?老人説,反映過,沒用。還指著蔡倫污水處理廠氣憤地説:這也是個聾子的耳朵——擺設!

    有處理設備就算達標嗎?

    記者電話詢問未央區環保局環境監理處,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説,前段時間剛剛檢查完蔡倫造紙廠。從檢查情況看,處理後的污水各項指標都合格,這家企業現在正等著驗收。“蔡倫”建有專門的污水處理廠,生産後的廢水通過污水處理廠總排污口排出,我們檢查過多次,都達標。他還説,這家企業經常進行自我檢測,化驗污水處理後的成分,也都是合格的。

    這位監理人員説,蔡倫造紙廠採用的是化學制漿工藝,廢水處理起來難度比較大。如果不處理,肯定不達標。記者走訪了陜西省環境監測中心站,這裡的專家對記者説,化學制漿工藝産生的廢水,其中的有害物質很多是肉眼看不到的,檢測起來也很複雜,花費也大,最基本的檢測項目就有5個。即使是沒有泡沫,水色發黃、有剌鼻味,其中肯定就有有害物質。

    據了解,西安市到目前為止,只對國有大型造紙企業安裝了環保監控系統,蔡倫造紙廠屬於鄉鎮企業,排污情況主要依靠檢查組的不定期檢查和企業自查完成。有沒有排污,主要由檢查時的結果來定。

    一位為一家小造紙廠做飯的農婦頗為了解其中的奧妙,她對記者説:“我接觸造紙廠多年了,裏面唬弄人的名堂多著呢。許多造紙廠都有除污設備,但大部分時間都歇著。檢查的人來了就打開一會,檢查得緊,開得時間就長一點。我做飯的那個廠專門建了兩個七八米長的水泥池子,檢查的人來了就從別處放進來清水,説這是處理後的水。”“説啥‘自查’哩,真假更説不來了!”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環保專家告訴記者,按照治理標準,造紙廠處理後的廢水應當是清水,可直接使用,但實際操作過程中,“清水”的標準被大打折扣,即使這樣,未央區也沒有幾家能達到。有了環保設備不等於環保達標。

    環保標準這條線該從哪劃

    一位長期在企業檢查環保問題的工作人員透露,目前西安仍在生産的不少造紙廠沒有環保設備,還有一些企業使用除污能力不夠的小型設備,生産規模和除污能力不匹配。蔡倫造紙廠還算是好的,起碼有一整套處理設備。“我們要求大一點的造紙廠都要上環保設備,但是不少上是上了,還是偷偷排污。這些企業分佈面廣,我們根本忙不過來。總不能天天蹲在企業裏!”

    據了解,位於未央區北部的渭河,近年來污染程度不斷加劇,所有監測水面污染指標都很高,陜西省環境監測部門長期監測結果表明,水源的工業污染80%以上來自造紙廠。另據了解,個別基層環保單位和人員以罰款為目的,交點錢就能過關,導致一些造紙廠的污染行為長期得不到遏制。

    陜西省一位環保專家介紹,對於規模較大的造紙廠,要達到環保標準,環保設備的投入一般應佔到全套設備投入的20%以上,而小造紙廠如果要達標,環保設備和生産設備投入接近1:1。而實際運作起來,處理一噸污水的直接費用約為40元左右,消耗的電、工人工錢等費用還不包括在內。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不少企業選擇了在處理措施上打折扣甚至搞“貓膩”來降低生産成本。

    國家明令要求,年産量在5000噸以下的小造紙廠必須關停取締。但一些基層環境執法人員乾脆將這個標準作為環保的執行標準,企業産量上了規模,環保監督就放鬆了。

    專家指出,對於環境執法人員和執法單位來説,環保標準這條線不是一條産量線;效益也不能簡單以企業的利潤來算,以污染環境為代價取得一些利潤,國家往往要投入成倍的錢再去治理環境,這樣的企業不管規模大小、盈利多少,都應該被看作是“虧損”。(劉喜梅 段博)

    

    

     新華社 2002年7月22日

    


開封污水排入護城河惡臭熏人
拿錢來 排污指標賣給你
誰弄臟了福田河新洲河?772家餐館排污兩河
排污小心電子眼 武漢自動監控網形成規模
沙角電廠成廣東排污大戶
環保意識需牢記 新疆環保局曝光8家頂風排污企業
我國制定標準限制畜禽養殖業排污
長江水質正在逐年惡化 湖北名列排污量第一
國家環保總局:排污費將納入財政預算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