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專家:中國治沙塵暴應積極尋求國際支援  

    “中國治理沙塵暴應該得到國際間的支援,應該在技術和資金上尋求周邊國家、發達國家、國際組織、世界銀行的支援與合作。”這是美國南佛羅裏達州水資源管理署高級環境科學家伍業鋼博士為中國治理沙塵暴提出的一項建議。

    近年來,中國遭受沙塵暴襲擊的頻率不斷增加,影響和危害不斷加劇,目前,全國沙化土地面積為174.3萬平方公里,佔國土總面積的18.2%。正在北京召開的政協九屆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就治理土地沙化的議題徵求了部分海外專家學者的建議。

    從事生態學和環境科學研究25年的伍業鋼在分析了沙塵暴的起因後指出,中國有悠久的與沙漠抗爭的歷史,有很多成功的治沙先例,如寧夏柳楊堡鄉上土溝村的沙區農民建立了一种家庭經濟與生態農業結合的生産模式,構造了沙區農民生態莊園的典範。這些成功的典範應在中國因地制宜地大力推廣。

    伍業鋼還提出,中國要加強對乾旱、半乾旱生態系統和農業的研究,大力推廣滴灌技術,保護水資源,加強對沙漠化形成和擴張規律的研究和監測,要科學地、適當地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退耕還濕地、退耕還河江流地,同時開創新的産業,為當地居民的就業、生産、生活提供新的出路。

    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北方沙漠化治理對策技術研究被列為中日環境保護合作研究項目的課題之一,已持續進行了近10年。日本築波大學農林學系的專家石敏俊作為日方成員之一一直參加這一合作研究項目。石敏俊在提出建議時指出,在農牧交錯帶應重視發展舍飼畜牧業,這樣既可以充分利用耕地産出的農作物及其秸稈資源,也可以在耕地種植牧草,充分開發當地飼料資。,同時,舍飼畜牧業的發展,又可以為旱作農業提供有機肥料,改進地力再生産,為發展高效集約農業提供土地肥力條件。

    澳大利亞澳華科技協會會長孫君泓則為中國治理沙塵暴推薦了一種治沙固沙的優良地被植物——馬藺。

    他指出,馬藺生命力極其旺盛,有著極強的適應能力、繁殖能力、更新能力和極快的生長速度,具有耐踐踏、生長週期短、見效快、管理簡單粗放、維護費用低等諸多優點。由於馬藺具有美化環境、凈化空氣的作用,因此這種植物不僅可以在防風固沙、荒漠化治理以及鹽鹼地植被改良中應用,還可以在公路護坡和堤壩坡綠化以及城市園林綠化中大面積應用,是一種極佳的綠化優質材料。另外,馬藺的花、種子和根還均可入藥,具有良好的藥用經濟價值。孫君泓認為馬藺在治理水土流失、自然植被改良等生態工程建設中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朱華穎)

    

    新華社 2002年6月27日

    


新疆全方位遏制北部沙漠侵入綠洲
發揚石光銀的治沙精神推進我國防沙治沙事業
荒漠化防治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
最新統計顯示中國沙化土地達174萬多平方公里
綠化治沙不圖報 奇琳華甘做"沙漠裏老額吉"
日本老人,來中國種樹
我國初步建成北方沙塵監測網路
農民開始成為治沙主體
植樹造林難治沙塵暴 我國防治沙塵暴有兩大誤區
不少沙塵暴源於蒙古 中蒙兩國將聯手治理沙塵暴
環保專家提出降低沙塵暴頻率強度新對策
這樣的綠色行動值得每個人來參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