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際旅鳥應留住——台灣看環保之一  

    圖片説明:台北野鳥學會為各國家、地區的觀鳥者提供服務,圖為來自日本的觀鳥者在台北野鳥學會選購紀念品。(王連偉攝 )

    從五十年代物質極度匱乏的基礎上起步,台灣用了三四十年的時間實現了經濟起飛。在“台灣奇跡”、“台灣經驗”的榮耀與光芒裏,當時還很少有人能夠反省:台灣為此付出了多麼沉重的生態代價?

    日本對寶島台灣的森林進行了半個世紀的掠奪性砍伐後,為了追求眼前的經濟增長,台灣又開始了新一輪砍伐,為伐樹炸山修路,推土入河;為出口設置高污染産業……直到一些地區水土破壞、山體崩塌,直到美麗的淡水河、愛河成為黑河、臭河,以至西方媒體描述這裡的環境時用過“豬圈裏的台灣”這樣刺目的字眼。此外,從1959年起相繼發生的多次水災、颱風,使再多的水泥堤壩也難擋住大自然對台灣的警告和反撲……一些理智、對社會有責任心的人最先意識到台灣經濟繁榮背後的陰影,開始走到一起組成社團,以各種方式投入到環保的事業中。

    成立於1984年的台北市野鳥學會便是台灣鳥類資源保護的先行者,也是目前台灣會員最多、影響力最大的保護鳥類及其棲息地的民間社團,為台灣制定相應的自然資源保護措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記者採訪台北野鳥學會的時候,正值學會當選台灣2001年“推動環境保護有功團體”。

    台北市野鳥學會在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條不起眼的巷子裏,辦公場所緊湊、簡樸,但半空中懸挂著台灣特有鳥種——台灣藍鵲的模型,四壁陳列著鳥類及動植物的書籍、音像,有一種自然和書香的氣息。聽朋友介紹,學會的總幹事余維道先生是一個熱情、敬業的人,相見一談果然如此。余先生沒有客套,説起鳥以及環境保護的問題非常投入,對自己工作的熱愛溢於言表。他向記者強調,賞鳥決不只是閒情雅趣,在台灣一直對資源的開發多於保護、人們只陶醉於眼前的經濟利益的背景下,世代與人相伴、被人讚美的鳥是人們關注環境、尊重地球上其他生命的一個切入點,是培養孩子們對大自然産生興趣的一條通道。借著賞鳥,更多的人會走進自然,關心自然,愛護自然。因為乾淨的水、空氣和樹木才是鳥得以歡唱的家園。余維道説:“鳥是一個地區環境的旗艦物種。”

    台北野鳥學會辦公室的最裏面還有一條窄窄的樓梯通往地下,那裏有一間不算大的會議室,擺放著簡單的桌椅,有關鳥類知識和環境調查的講座就在這裡舉行。記者拿到了學會定期寄給會員的“活動預報表”,看到除室內講座,學會還定期為會員及隨時的參與者設計了週日例行活動、每月第二周、第四週週六聚會、每月最後一個週四戶外觀鳥。在每年的暑假安排夏令營,針對從小學到高中不同的年齡段開展活動。還根據季節及生態變化情況組織自然體驗之旅,今年4—6月份的路線為:澎湖生態文化之旅、雲林湖本村生態保護區、觀霧、馬祖風景區……以此吸引更多的人走近自然,提升社會的休閒消費品味,並通過學會義務解説員的講解慢慢建立起對自然環境的科學視角。

    除了進行環境教育外,進行各項鳥類資源的調查、建立基本資料庫、訓練專業解説人員、接受委託調查有關野生鳥類項目、代售觀鳥工具及書籍、救助受傷野鳥等都是台北野鳥學會的日常工作。記者在學會採訪時,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精心護理一隻短尾信天翁,並打電話向比較有飼養經驗的日本越洋諮詢。每一個匆匆從外面歸來的工作人員都先問一下這只信天翁的近況,這種自然流露的對野生動物的關愛是影響周圍人群的無言而有效的力量。

    最令人關注的是,台北野鳥學會開創台灣環保社團的先例,嘗試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工作。自2001年12月起,學會代台北市經營管理關渡自然公園,除最初的啟動資金外,後續資金自籌,門票及活動收入全部用於公園的管理。這項工作雖然剛剛開始,但記者在關度自然公園採訪時注意到,因為有熱愛自然並具備專業知識的人員管理,公園的設施和主題更合乎自然的規律,比如把對鳥類的干擾降低到最小的觀鳥木屋、保留原生態的野溪生態區、餐廳走廊上設置的望遠鏡等。令公園在供人休閒遊覽的功能外,又成了一個接受自然科學知識的場所。

    像台北一樣,基隆、桃園、新竹、台中、花蓮、屏東都有自己的野鳥學會,台灣從北到南有20個野鳥學會,雖然各學會的規模和影響力並不相同,但他們的目標都是關度自然公園電子展板上醒目的一句話:天際旅鳥應留住。鳥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任人揮之即去,招之即來,但一部分人已經認識到鳥類資源對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這是台灣的一大幸事。寶島台灣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在經濟過度開發及工農業生産污染中已經告急,人類能夠用幾十年的時間創造“經濟奇跡”,但決不可能在幾十年的時內恢復大自然在數百萬年間孕育的平衡。盡可能平復幾十年只問經濟不計代價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傷口,盡可能多地留住天際旅鳥,還需要長時間耐心而艱苦的工作,這不禁讓人有“悔不當初”的感嘆,並且警醒! (陳曉星 王連偉)

    

    人民網 2002年4月18日

    


台灣自來水浪費嚴重
感受台灣的好人好事
環保不分民族生態沒有國界:訪德國女孩Sonja
中國缺民間環保組織
“自然之友”觀鳥報告:北京是鳥類的家園嗎? 
《紐約時報》稱中國的麻雀越來越少了
世界地球日:使地球保持生機
環保走在生活最前端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