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謹防五類傳染病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各種各樣的細菌病毒也格外活躍,進入6月份以來,腹瀉病和傳染病的發病率急劇上升。中華預防醫學會對全國20個省市入戶調查結果表明,僅腹瀉病一項的發病率就為0.7%,5歲以下兒童為1.9次/人。暑期是各種腹瀉病和傳染病發病的高峰期,應該從現在就開始預防。

    腹瀉流行病

    中國7省1市的抽樣調查報出了一個驚人的數字:我國每年的腹瀉病患者達到8.36億人次,其中兒童所佔比重很大,佔2.93億人次。去年是暖冬,春早、夏長更是加大了腹瀉的發病率。

    傳染源

    感染性腹瀉位居腹瀉病之首,是由細菌、病毒、細菌毒素及某些寄生蟲等生物病原引發腸道感染出現的腹瀉。非感染性腹瀉由非生物病原引起,如腹部受涼、消化不良、過敏刺激、藥物反應及其他非腸道感染都可引發。最近幾年,蘇、皖、豫一帶流行的出血性大腸埃希菌(O157:H7)是目前僅次於霍亂的危險病種。1997年就已經在全國14個省市自治區發現,該病流行面積之廣、時間之長是世界罕見的。

    症狀

    病發開始主要是腹瀉,常伴有痙攣疼痛。不久將會轉化成水樣便或黃色稀便,慢慢發展為便血和腸出血,最後可能會轉成尿毒綜合症、腎綜合症等病,難以醫治。

    中華預防醫學會流行病學會名譽主任委員魏承毓建議:出血性大腸埃希菌感染主要是飲食不衛生導致的。目前飲水衛生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食品衛生仍然存在問題。具體的發病原因各國不同。美國發現這種病菌罪魁禍首是漢堡包的不衛生,日本則是在蘿蔔纓和半生不熟的食物中發現的。我國雖沒有找出具體有問題的食物,但已經確定這種病菌主要是以動物為傳染源。研究發現,進口肉類食品、冷凍食品和海産食品保存不當都可能會被大腸埃希菌感染。這種病菌喜歡在低溫下繁殖,平時家用的普通冰箱也會給病菌提供生存環境,所以冰箱裏久置的肉類食品最好不要食用。

    急性細菌性痢疾

    傳染源

    急性細菌性痢疾是國內分佈面積最廣的多發性腹瀉病,痢疾桿菌會隨病人或帶菌者糞便排出,通過生活接觸、被污染食物或水源或蒼蠅等方式傳播。該病菌型複雜、亞型多、流行菌群不斷交替演變。任何降低抵抗力的因素如受涼、過度疲勞、營養不良、暴飲暴食或其他慢性疾病均有利於菌痢的發生。

    症狀

    潛伏期多數為1至2天,典型表現為急性發熱,有陣發性腹痛、腹瀉時有黏液或膿血便,明顯有裏急後重及肛門下墜感,左下腹壓痛。中毒性菌痢易發生於2至7歲兒童,症狀多為高熱腹瀉或無腹瀉,表現為驚厥、嗜睡或面色蒼白四肢冰涼,口唇發紺,皮膚發花、血壓下降及意識不清。

    302傳染科主任醫師趙敏建議:一般應口服補液(葡萄糖20g、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5g、氯化鉀1.5g加溫開水至1000ml),明顯脫水者應靜脈補液。抗菌治療用環丙沙星等喹酮類藥物,兒童可選用三代頭孢菌素或磷黴素。中毒性菌痢則需及時送醫院搶救、治療。

    沙門氏胃腸炎

    傳染源

    沙門菌腹瀉是除傷寒及副傷寒甲、乙、丙以外的沙菌感染引起的腸炎,發病率在腹瀉病中居第三位。沙門菌造成的腹瀉現已知有2000多個血清型或變種,與人類關係密切的約50個菌型,以沙門式胃腸炎較為普遍。沙門菌喜濕耐寒,不耐熱,在水中可存活數月。該菌存在於豬、牛、羊、狗、雞、鴨及鼠類的腸道、內臟與肌肉中,當人們進食未煮熟的被污染肉類、內臟或蛋製品、乳類後,會感染發病。

    症狀

    急性胃腸炎型常伴有發熱、嘔吐、稀水樣便,少數有黏液膿血便;傷寒型腸炎症狀類似傷寒,患者會持續發熱,可能伴有肝脾腫大;敗血症型腸炎馳張熱,血培養為陽性,可能有局部感染。

    302醫院傳染科副主任醫師周志平建議:應以及時補液及對症處理為主,嬰幼兒及年老體弱者應用抗生素治療。

    病毒性肝炎

    傳染源

    經腸道傳播的病毒性肝炎是傳染病中比較可怕的一類。人們外出旅遊、游泳、進食海鮮、乘涼小吃、生冷蔬菜和水果都會大大增加感染甲肝和戊肝的機會。國內外都曾發生過甲肝和戊肝的爆發和流行。

    病毒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他們從糞便中排出的大量病毒會污染水源、食物及周圍環境,正常人群一旦接觸這些污染物,就可能導致發病。另外,夏季蒼蠅污染食物也是肝炎病毒的傳播原因之一。

    症狀

    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潛伏期大約為半個月到一個月時間。發病時特點相似,多數病人症狀初起時類似感冒或胃病,有發熱、怕冷、疲乏無力、不思飲食、噁心、嘔吐、厭油等等現象,容易被誤認為是感冒或胃炎。一般患者幾日後會退燒,但尿色漸深,出現眼和皮膚變黃,肝區疼痛等,此時肝功能異常(轉酶高達幾百、甚至至於幾千單位,膽紅素明顯升高)、肝脾腫大。

    甲肝和戊肝的易感人群及病情不同,甲肝患者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病程一般為1至2月,極少轉為慢性或重症肝炎。戊肝患者以青壯年和老人為多,其中孕婦和老年人病情嚴重且病死率高。戊肝患者黃疸持續時間較長,淤膽型肝炎比例高,總體看要比甲肝嚴重。

    302醫院感染科醫學博士劉士敬建議:甲肝和戊肝的治療原則和方法大致相同,急性期傳染性強,需要住進醫院隔離治療,主要使用復方雙花沖劑、茵梔黃製劑、清開靈注射等等,一般只要治療及時,充分休息,預後良好。

    甲肝和戊肝的預防主要從加強衛生管理,防止病從口入,注意飯前飯後洗手,勿食生冷。水果、蔬菜要反覆清洗,肉類和海鮮食品一定要新鮮,並烹飪熟透。醫療部門現在已研製成功甲肝疫苗,該疫苗預防效果好,可以在全社會推廣使用。目前戊肝的預防仍需從加強個人衛生和消毒措施做起。

    流行性乙型腦炎

    傳染源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日本腦炎)是由日本腦炎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夏季。日本腦炎多數為隱性感染,豬是主要的傳染源(人作為傳染源的可能小),病毒通過蚊蟲傳播。潛伏期4至21天,一般為14天左右。

    症狀

    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嘔吐、意識障礙以及頸項強直(脖子硬)等。病程第3天會出現驚厥或昏迷,重者出現呼吸衰竭。

    302感染一科副主任醫師葉文華建議:注意清潔、通風,室溫控制在26度左右。昏迷者要經常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暢,防窒息。保持皮膚清潔乾燥,防褥瘡。不能進食者應予鼻飼或靜脈補液。治療上控制體溫于38.5度以下,可以採用冰水敷、酒精擦浴及藥物等方法;針對不同的原因進行抗驚厥治療,積極治療誘發呼吸衰竭的原因,嚴重者應使用人工呼吸機,以改善缺氧,搶救生命。

    預防關鍵是滅蚊防蚊、日本腦炎滅活疫苗接種以及做好對豬、馬等牲畜的管理,降低動物圈帶病毒率,從而保護易感人群。

    控制傳染病的主要對策(連結)專家指出,首先要注意個人的飲食衛生;其次,積極開展以“三管一滅”(管水、管糞、管飲食,滅害蟲,包括蒼蠅、蟑螂、蚊子、老鼠等)為中心的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三是普遍開設腹瀉病、傳染病專科門診,儘早發現疾病,及時進行處理。(王晴)

    《京華時報》 2002年6月11日


夏季祛暑清熱藥粥數款
建立三級預防保健網路 多種傳染病在北京絕跡 
夏季常備的防暑藥
夏天吃什麼蔬菜好
國人健康遭遇12殺手
全球肝炎感染數字驚人
多種傳染病 北京“絕版”
注意傳染渠道 五一外出旅遊謹防13種傳染病
衛生部:我國狂犬病病死率居各類傳染病之首
衛生部要求各地加強傳染病監測
衛生部要求加強傳染病監測
夏季不宜貪吃的四種食物
“厄爾尼諾”會帶來危險傳染病嗎?
夏季飲食的五項注意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