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後的幾個變局

王家英

    對於下月1日舉行的台灣“立法院”選舉,儘管台灣朝野各方均各出奇謀,全力拼搏,但從種種形勢和跡象分析,民進黨、國民黨、親民黨三大黨不過半幾成不可逃避的現實。

    現在朝野政黨需要認真思考的,相信已不僅是能夠奪得多少議席的問題,而更可能是選後如何推動更有利於其政黨發展的合縱連橫。

    既然朝野三大政黨均極難突破三黨不過半的宿命,對選後合縱連橫的分析及佈局自然變得更有意義、更刻不容緩。

    其實,深入地看,三黨不過半固然是選後台灣朝野極可能面對的變局,但一個更為複雜且相當有可能出現的發展是,三黨雖然無一過半,而由國民黨、親民黨、新黨合起來的所謂“泛藍軍”,仍然取得絕對多數的議席。這可能性是相當大的,因為一般保守估計,在這次“立法院”選舉中,國、親、新三黨所可能取得的議席依次為80、35和10,合共有125席,遠多於絕對多數只需要的113席(台灣“立法院”共有225個議席)。

    假如“泛藍軍”真的取得絕對多數議席,選後的台灣政治極可能出現如下幾個變局:

    第一個變局較為簡單,即“泛藍軍”團結一致,迫民進黨交出組閣權。以民進黨一向對權力的堅持,讓步交出組閣權的可能性甚低。如此一來,台灣極可能重演去年底出現的朝野惡鬥,果真如此,台灣政局將會變得十分動蕩。但要“泛藍軍”團結一致制約民進黨,並非如表面看來那般容易,因為當中不僅牽涉到國、親、新三黨之間的權力分配問題,更關係到連戰和宋楚瑜二人對下屆首領選舉的佈局。當前國、親兩黨的明爭暗鬥日趨激烈,多少反映出選後兩黨合作的艱難程度。

    第二個變局是“泛藍軍”雖取得絕對多數議席,但無法團結一致,這當中又含有四個可能。一是親民黨與民進黨結盟;二是國民黨與民進黨結盟;三是國民黨分裂,部分出走的國民黨“立委”與民進黨結盟;四是民、國、親維持各自為政之局,亦即是國、親兩黨既不團結一致,又不與民進黨結盟。

    就意識形態和權力的角度而言,第一和第二個可能性並不大。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早前與陳水扁私下會晤,結果其支援者強烈反彈,對宋氏造成頗大的傷害,反映的正是民、親兩黨意識形態矛盾的嚴重性。所謂前車可鑒,如果親民黨珍惜其未來政治前途,應不會輕率與民進黨結盟。

    至於民、國兩黨合作的障礙,主要在於國民黨乃國會大黨,若與民進黨合作,其要求必多,民進黨不會輕易答允。更何況,連戰和國民黨對下屆首領選舉仍極具野心,在未能就此與民進黨達成共識前,亦很難與民進黨結盟,幫助陳水扁穩定政權。

    餘下的便只有國民黨分裂和民、國、親三黨維持互不結盟的局面。在這兩者之中,前者的機會又相對較大。原因有二:一、國民黨內確實有部分“立委”在意識形態上較接近民進黨。近日國民黨本土“立委”陳源基、陳雪芬公開呼籲“國、民合作救台灣”,正透露出國民黨內部的路線之爭已快速走向公開化。若國民黨中央在選後拒絕與民進黨合作,這些國民黨本土“立委”選擇出走投向民進黨將一點也不令人感到奇怪。

    二、即使選後民、國、親三黨維持互不結盟的局面,也不容易持久,原因是權力的追逐會迫使政黨走向對自己有利的合縱連橫。換言之,民、國、親三黨互不結盟只會是一個極不穩定的過渡局面,最終還是會演變出上述提及過的種種結盟模式。

    如果選後國民黨部分本土“立委”真的出走,並與民進黨組成在“立法院”的絕對多數聯盟,民進黨政權得到根本性的鞏固自不待言,而由於兩者意識形態相近,中間偏獨的“泛綠軍”更可能從此一躍而成為台灣政治主流,從而將“泛藍軍”推向長期的邊緣化,值得密切留意。

    無論如何,選後的合縱連橫既直接關係到各黨的生存發展和具體利益,其過程勢必渾沌多變,而由此造成的權力摩擦也勢必空前激烈,無怪乎宋楚瑜日前語重心長地説,選後的三個月是台灣政治的最恐怖時期。用“恐怖”來形容已是民主化多年的台灣選後政局,相信宋氏必有一番特別的體會!

     新加坡《聯合早報》2001年11月20日


台灣啟動“明鏡”專案保選舉
台中“兩王一後”爭位
十問台灣選舉
李登輝用日本話助選
台灣選舉後政局重組七大猜想
“立法委員”及縣市長選舉電腦計票作業展示會
島內過五成民眾尚未決定投票對象
陳水扁的嚴峻考驗與不再機會
——台灣年底選舉及選後局勢
台灣明星名人湊熱鬧 改行參加“立委”選舉
台灣“立委”選舉爾虞我詐大搞“諜對諜”
民進黨為搶選票不擇手段
國民黨成立3000多人的捉鬼大隊抓選舉行賄
民進黨作戰“內參”密件外流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