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舉後政局重組七大猜想

    台灣媒體推出專稿,分析選情新動向。文章説,除非出現非常意外的變化,12月1日選後,國、民、親三黨仍然是維持各自不過半的局面,未來勢必要有政黨的合縱連橫,才能超過“立院”的半數。

    選後的兩個月,在立院與總統之間,會有什麼樣的拉扯衝突呢?這樣的衝突會如何影響內閣組成?而對選民來説,預見這種變化,對自己的投票選擇將産生什麼影響呢?

    歸納各種假設推測,共有下列七個可能。

    狀況一:民進黨加上“臺聯”,超過“立院”的半數;兩者意識形態相近,陳水扁的任命權也沒有問題。不過這一可能性很小,依目前選情看,“臺聯”所得席次有限,即使民進黨超過90席,怕都達不到過半數的113席,所以要拉攏其他的政團,這就形成狀況二。

    狀況二:民進黨加“臺聯”,再加上分裂出的國民黨或無黨籍政團,超過半數,意識形態也接近,成為穩定的結合。這是國民黨最大的夢魘,而且是非常可能發生的。近日陳鴻基等人倡言國民兩黨應合作,並稱有三、四十名“立委”與他的想法相同,引起很大議論,似可略窺端倪。國民黨必然盡一切力量防堵,否則閘門一開,國民黨很容易土崩瓦解,消失成好幾個小政黨,或靠民進黨、或靠親民黨、或獨自遊走于大黨間,求取最大的聯盟利益。

    狀況三:以民進黨為主的政黨聯合,沒有超過半數,但國民黨與親民黨也無法形成穩定多數,陳水扁任命民進黨人士為少數政府的“閣揆”,本質上不穩定,但政府可以存續一段時間。如果民進黨是“國會”第一大黨,陳水扁的任命權有一定的正當性,但如果國民黨是第一大黨,國親的聯合製衡,就能得到社會輿論較多的同情,而有狀況四。

    狀況四:以民進黨為主的政黨聯合,沒有超過半數,但國民黨與親民黨可以形成穩定多數,抗拒陳水扁的“組閣權”。雖然修憲之後,“立法院”並沒有同意權,但是有不信任的倒“閣”權,反對黨或威脅倒“閣”,或者在重大政策與預算上,完全杯葛行政院提案,政局長期紛擾不安,解決之道只有兩種:陳水扁解散“國會”重新改選,或是指派由國親兩黨共推的“行政院長”人選。

    狀況五:民進黨與親民黨聯合,可以超過半數,然而彼此意識形態距離太大,結合不是穩定的,而民進黨在與親民黨分享權力時,聯合政府由誰主導,部會如何分配,都成問題,更何況屆時距離“總統”大選只有兩年一個月,雙方競爭張力超過結合吸引力。

    狀況六:民進黨與國民黨聯合,過半數是一定的,但是這與狀況二不同,這是黨對黨的合作,如果沒有大意外,選後兩黨的勢力差不多,誰掌握“組閣”主導權,勢必成為爭執的焦點,近日林豐正所提出的三條件説,陳水扁方面已經強烈反應。

    狀況七:國民黨加親民黨超過半數,按照“內閣制”的精神,陳水扁指派兩黨共同推出的“閣揆”人選,政治責任由“閣揆”來負,民進黨重新成為反對黨。國親兩黨席次加起來很可能超過半數,但陳水扁堅持任命“閣揆”是“總統”的權力,而連宋兩人考慮兩年半後的“總統”選舉,哪一黨取得“行政院長”的資源,會影響權力平衡的消長,能否協議推出共同人選,也有很大問題。

    文章説,以上七個狀況,不是憑空存在的,距離投票日不到半個月,各政黨雖然沒有明説,但各自已經在做盤算,而選民們也在根據各種狀況,計算自己一票的作用。

    雖然有整合的困難,但國民黨與親民黨現正極力推動狀況七,堅稱需服從“‘國會’多數”,以及“憲法”裏的“‘內閣制’精神”,部分輿論與學者也附和同一論點,但是細究起來,與其強調應然,不如考慮現實政治下的憲政慣例。

    在制憲時,是有“內閣制”的精神,但多年下來,實際政治運作並不是如此,最有權力的人往往取“總統”的位子而不是“行政院長”,政治精英與民眾在經驗上,也認為“總統”才是權力中心,再加上近年多次修憲的結果,很難説現在的憲法體制是“內閣制”。

    臺大政治係教授吳玉山認為,此刻我們正在建立憲政慣例的關鍵點,國親兩黨的“‘國會’多數”,如果只是數字上的加總是沒有意義的,狀況七要能成事,必須顯示能夠聯合運作,歐洲許多政黨選前就以聯合的型態參選,大家有共同的政綱、共同推舉的總理人選。國親兩黨在選前既無法合作,選後若又不能持續一致行動,“總統”大選接踵而至,又何能期待他們能團結,而不重蹈一年半前的失敗?

    另外一方面,吳玉山認為,“總統”的偏好,應該是狀況三,即雖然“總統”黨(民進黨)無法超過半數,但單一“內閣”的自由度大些,不用被其他黨所牽制,所以陳水扁還是會先籌組單一“內閣”的少數政府,直到“國會”阻力讓它撐不下去時,再吸收“臺聯”(狀況一),“招降納叛”加入部分國民黨人(狀況二),甚至考慮與親民黨的結合(狀況五);但是不會同時拉“臺聯”與親民黨,這兩者是互斥的。

    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吳釗燮則對招降納叛的方式不以為然,他認為用這種方式“組閣”會使得政府付出很大的代價,“就像九六年要讓連戰過關一樣”。他與部分人士想推動民進黨與國民黨的結合(狀況六),“現在雙方殺紅了眼,情況並不樂觀”,民進黨內雖然有部分人持此主張,但不是主流,他們希望呼籲以促進選後民國兩黨坐下來談的環境。

    然而臺大政治係教授朱雲漢卻認為,狀況四或狀況二,才是可能的政局發展途徑,他指出,現在的“憲法”架構裏,“總統”能夠選擇的餘地並不多,雖然“修憲”時取消了“立院”“閣揆”同意權,但同時也賦予了“立院”過半數的倒“閣”權,如果半數以上堅持某一政策,“行政院”只有照辦。他的推演是,陳水扁必須考慮“立法院”選後的生態,違反這個生態,過去一年半的經驗就會重演。當時的國民黨還懼怕“總統”手中的“國會”解散權,不敢輕易發動倒“閣”,但是現在選舉勢力分佈已定,短期間再來一次,沒有太大的差別,最多是重復花費競選經費,倒是民進黨的“立委”,基於選舉的不確定性與花費,是否支援“總統”與反對黨對抗,還説不定。

    如果陳水扁不願陷入狀況四的兩難——或被迫指派國親兩黨的“閣揆”人選,或採取沒有把握的解散“國會”來解決,就必須加緊努力於狀況二,即拉出二十幾席的國民黨,加上民進黨與“臺聯”,是可以形成穩定多數的。

    朱雲漢認為,狀況二的聯合無須是個定型的結構,只要保持非正式協商機制,虛虛實實,讓對方弄不清楚是否過半,不敢任意提起倒“閣”案。非正式的另一個優點是可以去除李登輝的牽制,讓李只是助力,不是包袱。而尤其重要的是“閣揆”人選,最好是國民黨籍的財經清流,既有政治中立的形象,又可以令這二十幾席國民黨立委,不致成為政治孤兒。

    “泛藍軍”能不能整合,當然是決定狀況四還是狀況二的關鍵,朱雲漢認為歐洲聯合競選的模式,在台灣還沒辦法建立,但是他認為仍有機會在選後的兩個月中整合,而且這必須連“總統”大選的合作方案一併達成協定。雖然現在新黨高喊三合一,但朱雲漢認為可能的方式為,“三黨在‘總統’選舉前一年公開辦理‘總統’提名初選,決定的人選對國、親、新三黨有約束力,同時在明年一月以後,不個別與陳水扁交易,鞏固己方陣線,防止這二十幾人脫離”,朱雲漢指出這是反對陣營最佳的策略,“如果沒法整合,泛藍軍就失去機會了”。

    人民網 2001年11月19日


“立法委員”及縣市長選舉電腦計票作業展示會
陳水扁的嚴峻考驗與不再機會
——台灣年底選舉及選後局勢
台灣明星名人湊熱鬧 改行參加“立委”選舉
台灣“立委”選舉爾虞我詐大搞“諜對諜”
國民黨成立3000多人的捉鬼大隊抓選舉行賄
“立委”選舉號次抽籤 原住民兩“簽王”均女將
政壇惡質選風侵校園 臺大學生會長選舉無效
台中縣縣長選舉國親合作有譜
王建煊抽中台北縣長選舉候選人號次一號
陳文茜:台灣選舉像是進“窯子”
台灣四屆“立委”選舉回顧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