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隊雲集庫區 衝刺搶救三峽文物

    12月24日,多家媒體發佈了這樣一條消息:日前,國家在三峽庫區啟動了由64支考古隊參與的搶救829處文物點的全球最大的文物保護工程,總投資預計逾10億元。

      三峽文物保護工作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時間問題。由於2003年三峽工程的二期蓄水越來越近,到時候三峽的大部分文物就會被淹在水下,時間的緊迫將文物搶救性發掘推至最後衝刺階段。

     三峽考古打開另一部“二十四史”

      隨著三峽文物發掘工作的深入,考古學家興奮地發現,三峽考古實際上是在長江流域打開另一部可與黃河流域相媲美的“中國二十四史”。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在巫山大廟龍骨坡就發現距今約204萬年的直立人巫山亞種,把中國人類史上推了數十萬年。1999年重慶考古隊在豐都高家鎮、煙墩堡發現多處舊石器時代遺址,一下將三峽地區的舊石器文化向前推了5—10萬年。新的考古發現説明,三峽庫區正是中原文化與楚文化交融的一個重要通道。

      三峽的文物,上迄數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下至明清時期。現已發現60多處舊石器時代遺址和古生物化石地點,100多處古代巴人遺址和墓地,470處漢至六朝的遺址和墓地,6處古代枯水題刻和數十處宋代以來歷代洪水題刻等。華夏曆史文化不間斷地在這裡留下了發展足跡。

      近年來,盜掘者也在同考古隊展開“爭奪戰”。奉節縣寶塔坪遺址、巫山縣江東嘴墓地,都曾慘遭盜掘。隨之而起的是文物的倒賣和走私日益猖獗。

      湖南考古研究所等單位今年在對萬州吊嘴漢墓群進行發掘時發現,21座漢墓中竟有20座已被盜墓者“光顧”,大量文物已遭受毀滅性破壞。奉節縣曾有收藏者以幾包化肥向農民換得一棵堪稱“國寶”的出土漢代搖錢樹。巫山縣的一棵出土搖錢樹流出國門,後來在美國被拍賣到300萬美元。

      另一方面,相對於三峽眾多文物,原計劃的保護資金和人力不足。重慶市豐都縣文管所僅有5人,要負責10多處考古工地,每人每天只有5元補助。

     專家稱重要文物會得到及時搶救

      中國文物研究所專家喬梁説,國家為搶救三峽文物投入了空前的人力和物力,“有關三峽庫區大部分文物都將永沉江底的傳説,毫無根據。”

      考古專家們嘗試在六百多平方公里的三峽庫區動用先進科技手段,如遙感技術、探地雷達等,無需大面積開挖土地,就能找準遺址方位。白鶴梁石刻已有1200餘年歷史,是世界第一的古水文站,專家們採用“無壓容器”的概念,構思了興建世界一流的水下古水文博物館的方案。為給文物“安家”,可保存30萬件文物、投資達5億元的中國三峽博物館正在重慶興建。

      針對三峽文物的盜掘破壞、流失狀況,除了公安、海關等聯手打擊犯罪活動,庫區各縣還在最基層的村社佈下了最隱秘的一層保護網,安插資訊員和聘請名譽文物保護員。

      規劃專家測算,如果按正常的工作方式,要完成三峽庫區文物搶救與保護工程,至少需要50年。可是現在最多只有15年的時間,考古工作者正在庫區120多個考古工地加速地展開發掘。

    《長江日報》2001-12-31

    

    


投資逾30億的三峽重慶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啟動
即將進入第九個施工年頭 三峽工程進展如何?
三峽成世界最大考古工地
——專家稱,庫區文物永沉江底傳聞毫無根據
三峽庫區:19座污水處理廠開工
三峽重慶庫區水環境治理首批國債項目開工
別了,長江三峽
三峽庫區成為舊石器時代考古富集區
三峽工程永久船閘安裝完畢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