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審表明:創業板發行人品質評價體系成熟
創業板市場的功能與模式
三呼不出急煞券商 創業板鑼聲不響也套人
主機板市場與二板市場的協調
五大因素制約二級市場發展
國家經貿委副主任稱創業板遲遲不出事出有因
難産的創業板 難過的創業企業
林毅夫:二板市場短期內難有作為

   創業板簡介  世界創業板動態   創業板上市公司“大閱兵”
創業板市場的功能與模式

    創業板市場的基本功能

    從發達國家的實踐來看,創業板(即二板市場)的基本功能應當包括:

    ———為中小型科技企業和處於初創階段的民營企業提供一個持續融資的渠道。中小型科技企業在初創和成長階段普遍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同時,儘管擁有先進的技術,但由於市場尚未開發或科技成果産業化尚未實現等因素的影響,這一時期的創利能力並不強,從而導致資本高投入與低産出之間的矛盾。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中小型科技企業都曾經或正在面臨融資的困境。而在我國,數量眾多的民營企業也面臨著融資渠道狹窄的困境。二板市場的設立將使中小型科技企業或部分成長潛力較好的民營企業通過初次上市、增發新股、配股等途徑獲得企業發展所必需的資金。

    ———為風險資本提供一個退出渠道。二板市場作為風險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作為風險資本的退出渠道而刺激風險資本市場的發展。眾所週知,如果沒有便捷的退出渠道,風險投資資金就無法實現增值和迴圈流動,也無法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風險資本市場。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退出機制是風險資本市場的核心機制。現實中可供選擇的退出渠道是多種多樣的,包括在二板市場公開上市、股權協議轉讓和企業回購等。其中在二板市場公開上市是最為重要同時也是投資收益率最高的一種風險資本退出渠道。

    ———推動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善和進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對於我國的中小型企業來説,變革其不盡合理的內部治理結構與擴大融資是同樣急迫的任務。通過在二板市場上市而轉變為公眾公司,將推動國內企業逐步成長為真正的規範運營的現代股份公司。

    ———調整證券市場結構、完善資本市場體系。在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證券市場都體現出適應不同資本供給與需求的多層次特徵。不同層次的市場服務於不同的企業,滿足不同的資本供給與需求:主機板市場主要是為國內國際較大型的成熟企業融資提供支援,而二板市場則為成長潛力較大但規模不足的中小型企業融資提供服務,此外還有一些為更小型的企業提供服務的場外交易市場等等。二板市場是資本市場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層次。

    完善二板市場功能的基本方向

    觀察各國二板市場的實踐,可以發現二板市場的整體成績較為一般。德國的“新市場”堪稱歐洲最為成功的二板市場,美國的NASDAQ非常成功,但它已經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二板市場而是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主機板市場。英國于1995年設立的AIM、馬來西亞於1997年設立的MESDAQ、東京證券交易所于1999年推出的MOTHERS、以及荷蘭的正式平行市場(Official Parallel Market)等眾多的二板市場的實際運作效果並不理想,香港的二板市場運作到現在也面臨著比較大的困難,由於缺乏高素質的科技龍頭公司以及相當多的科技網路公司難以營利,香港創業板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已顯得不足。這説明,建立一個真正成功的二板市場並非易事,需要從制度、技術等方面對二板市場功能加以完善,才有可能取得好的運作績效。

    我國即將設立的二板市場將肩負起為中小型科技企業和民營企業提供融資支援、推動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的重任。因此,必須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來完善二板市場,促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綜合起來看,一個成功的二板市場需要具備以下5個條件,這同時也是完善二板市場功能的基本方向:(1)保證上市公司的高品質。從各國二板市場的成敗得失中可以看到,上市公司品質是決定股票市場競爭力的根本性因素;(2)完善的市場法律架構和成熟的投資環境。應當建立健全二板市場的有關法律法規,對廣大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利益提供法律上的保障,對上市公司的違規行為依法進行制裁,以維護二板市場的持續發展能力;(3)高效率的監管體系和風險監控運作機制。由於二板市場針對股票發行和交易的制度安排比主機板市場更加市場化,因此高效率的監管體系和風險監控體系就尤為重要。這其中嚴格規範的資訊披露制度是核心制度;(4)持續地推進股票發行、上市與交易的市場化。在股票發行、上市及交易諸方面,應當引入國外成功的二板市場的先進機制,如股票交易的做市商制度、發行上市的保薦人制度、股票發行的核準制度等等;(5)積極推進二板市場的資訊化和國際化建設。新設立的二板市場必須緊跟資訊化和國際化的大趨勢,應當採用先進的交易技術手段,從而降低交易費用、提高交易效率和保證交易的高透明度。同時還要積極推進我國二板市場股票發行與交易的國際化,積極面對證券交易市場之間的國際競爭。

    (作者為廣發證券研究員)

    《人民日報》 2001年0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