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華爾街日報:懷舊風格悄然流行

    [美]賴士利張 謝湘譯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正處在轟轟烈烈的政治鬥爭和社會動亂中,人們穿著破舊的棉襖,留著難看的髮型,下鄉勞動,大小喇叭成天都在播放革命歌曲。那是許多中國人都寧願忘記的一頁。但現在,卻有許多公司從那段歷史中找到了商業價值,使懷舊風格的廣告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媒體上。

    儘管某些過去時代的場景或形象可能會引起一些負面的感受,但還是有人認為這些東西在現代社會的背景下已具有完全不同的含義。所以在中國,早就有不少人從“文革”時期找到靈感並從中獲利。比如在先鋒派畫家的作品中常能看到毛澤東的形象,大城市的餐廳裏大多提供憶苦思甜飯———玉米麵窩頭和楊樹葉,而越來越多的廣告商是在最近才發現其中的商機的。新聞集團的衛星電視五頻道以推介國內歌星為主,目標觀眾是15—30歲的人群。最近這個電視頻道正在播放一個系列廣告片,其中一個版本是以中國七八十年代中小學校園裏的眼保健操為題材,所有的學生都跟著廣播裏的韻律大做揉眼睛的動作,以保護視力。其他幾個版本還包括穿老式服裝的老人、戴著紅領巾的少年和“為革命保護視力”的口號等。所有這些廣告的標語只有一個:保護視力,看五頻道。五頻道的李總經理説:“我們要宣揚一個觀念,那就是人應該為自己獨有的東西感到驕傲。”

    有一家上海的連鎖髮廊,在宣傳材料和員工名片上都印有一個六七十年代常見的社會主義工人形象。該公司經理説:“現在用這些標誌,同過去的意義完全不同。”中國(杭州)某集團公司的産品是一種抗衰老藥,主要針對40到60歲的消費者,這個年齡段的人大多有過下鄉勞動的經歷。為抓住這些人的心理,該公司在其兩分鐘的廣告片裏,展示了這樣的畫面:一男一女分別走在現代化的上海街頭,男人看到了街邊櫥窗裏的抗衰老藥,鏡頭立即回到30年前的黑白畫面———一個梳著小辮兒的姑娘坐在一個小夥子的自行車后座上,兩人上了一座鐵路橋,然後害羞地分別,小夥子轉身回了城,留下姑娘獨自一人落淚———鏡頭再次回到現代化的上海街頭,前面出現過的那個女人走上前看到男人,兩人相視一笑,廣告詞響起:“20年過去了,失去的青春依然如昨。”據説這個廣告播出後,使該産品僅在上海和浙江兩地的銷售額就從1000萬美元激增到4200萬美元。設計製作這個廣告的公司主管胡小惠(音譯)説,“那一代人非常念舊,現在改革的步伐太快了,他們還沒能完全跟得上。”

    懷舊風格的廣告片越來越多的因素有幾方面。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社會生活和科學技術急劇變革,許多人開始懷念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的簡樸生活方式。那個時代的中國政府憑藉強勢宣傳機器,使得許多歌曲和口號成為婦孺皆知的共同語言,現在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加上今天中國的變化之快,使得僅僅三四十年前的事就能在人們心中造成強烈的懷舊感。(摘自1月9日《亞洲華爾街日報》)

     《環球時報》 (2003年01月29日第十一版)


費加羅雜誌:在中國生活像在法國一樣快活
透視中國:激進與保守
北京女煙民人數增加
[爭鳴]中産階層傳媒神話
遠東經濟評論調查中國白領生活態度與方式
時代週刊-中國文化新革命(5):窗明几淨:潘石屹的住房變革夢
《時代》系列報道-中國文化新革命(4):“酷”之誕生
當唐裝遇見西服 東方革命一觸即爆
《時代》系列報道-中國文化新革命(3):衚同的藍調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