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系列報道-中國文化新革命(4):“酷”之誕生

    美國《時代》週刊2002年11月11日系列報道:中國文化新革命(4):“酷”之誕生(作者:漢納比奇/Hannah Beech)

    過去,對於中國雅皮士來説,再沒有比穿一身中國本土品牌的衣服更讓人丟面子的了。即使是最愛國的民族主義者也知道,本土品牌就意味著廉價和庸俗。雄心萬丈的中國雅皮士講究穿著意大利的服裝,開著德國的車子,拿著美國的MBA學位。一時間“中國製造”只剩下了食品這一塊自留地,但是緊接著,南亞的鮑魚、歐洲的豬蹄以及非洲的魚翅便成了宴會餐譜上的炫耀品。

    但是這都是以前的情形了,現在,所有這一切都一去不復返了。“日本製造”曾經是拙劣手工製品的代名詞,如今卻已經代表著藝術和時尚。無獨有偶,“中國製造”也在逐漸使自己變得更加具有美感和魅力。這不僅體現在高品質的洗衣機、電視機以及電腦的生産上。這是一場由時尚大師領導的美學革命,這些大師們提高了“中國製造”在各個領域內的水準:從建築到電影,到服裝,再到烹調。隨之逝去的是:設計拙劣的水泥建築,老生常談的史詩電影,以及只有歌廳的招待小姐穿起來才會覺得舒服的旗袍。

    現在,那些時尚大師們令中國的建築充滿現代氣息,這裡既有明代的極簡單派藝術風格,又有對細枝末節的吹毛求疵;而且,這裡不再有世俗的華麗,也不再有廉價的咬合。他們對中國本土産品以及歷史文化的推崇已經令其他的中國人開始逐漸拋棄“洋為貴”的哲學,而改為信奉“東方”。“終於,我們發展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民族,”上海服裝設計界的大腕陳逸飛説,“現在,我們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我們對自己的産品也有足夠的自信。”

    如今,有品位的中國人講究吃挂爐烤鴨,穿唐裝,並且在自己週末度假的別墅裏挂上當代名家的字畫以及蘇州的絲織挂毯。電影中的中國城市居民通常是喝著綠茶,讀著性愛指南。地産業巨頭張新(音)説:“這裡沒有你在海外的唐人街裏所看到的那種艷俗的中國藝術風格。”

    這一審美品位“大躍進”的下一步任務便是讓世界相信,中國人不是只能夠製造毛茸茸的玩具和方便簡易的閃光燈。“中國現在確實已經能夠生産高品質的手工藝品了,”房地産開發商潘石屹説,“為什麼我們總是要靠打‘價格牌’來促銷呢?”英雄所見略同。服裝設計師陳先生已經在紐約的曼哈頓設立了辦事處,致力於向“巴尼斯”等有特色的零售商推銷自己的服裝;美廚家張勁潔(音)最近終於得償夙願,在新加坡嶄新的藝術中心——埃斯普蘭納德——開辦了一家餐館;畫家朱偉(音)將自己的作品賣給了倫敦、紐約等城市的頂級美術館;而電影製作人陸川(音)則希望,雖然自己的影片已經不再依靠神秘的中國歷史來吸引觀眾,但是依然能夠得到西方影迷的認同。

    “我們中國人有時候會顯得缺乏自信,”陳先生説,“改變這一現狀的最好辦法便是用可以顯示我們自己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才智、而不是抄襲西方的産品征服全世界。”時代的弄潮兒們已經認識到,只有當“中國製造”在全世界範圍內代表著品位和高雅時,真正的文化新革命才會水到渠成。

    中國網2002年11月18日


《時代》系列報道-中國文化新革命(3):衚同的藍調
《時代》週刊系列報道(2):興起在中央帝國的中産階層
《時代》週刊系列報道(1)文化新革命:百花齊放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