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週刊-中國文化新革命(5):窗明几淨:潘石屹的住房變革夢

    美國《時代》週刊2002年11月11日系列報道:中國文化新革命(5):窗明几淨——記房地産商潘石屹(作者:漢納比奇/Hannah Beech)

    90年代末期,潘石屹便開始規劃自己心目中的現代中國住房。從那時起,很多朋友便勸説潘先生及早收手。這位北京的房地産商人計劃用鮮艷的紅黃藍三色粉刷樓房外面的墻壁。但是反對者説,這絕對行不通,因為中國還沒有那麼地色彩繽紛。中國政府曾強調,所有的公共建築都必須以灰色為主色調。但是39歲、生於甘肅省的潘先生堅信,無論中國的歷史傳統如何,中國人都不必整天生活在單調的環境中。他記得,就連現在已經變成土灰色的秦代兵馬俑,原本也被涂滿了驚世駭俗的色彩,因為有傳説,為了避免這些色彩的調製方法外傳,所有相關的染色匠都慘遭滅口。不過是因為幾個世紀的地下封藏,以及出土後的空氣污染,這些兵馬俑才失去了原來的顏色。

    儘管反對聲一片,但是潘石屹和他的妻子張新(音)毫不所動,極具魄力地在北京的東部興建了“SOHO新城”——一個集寫字樓和住宅區一體的社區。在設計上,“新城”以簡單的線條勾勒和寬大的門窗為特色,完全摒棄了內地大多數中産階層住宅所慣用的程式化的、嘩眾取寵的細節雕琢方式,比如説花飾的圓柱以及華麗的淺浮雕等等。

    為了進一步迎合中國市場,潘先生還別出心裁地在房間里加上了一些獨特的裝置,這些裝置可以給住戶提供極大的便利,但是往往會被那些一味抄襲西方建築風格的設計師所忽視。比如説給廚房裝上一個大功率的電風扇,這樣有助於減少油炸食品造成的油煙。“新城”還將整個單元劃分成一間一間的小屋,這樣有利於幾代人同堂而居。“即便是中國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住房,但是我們知道,”他説,“這樣的建築擺脫了抄襲西方的怪圈,完全代表了‘新時代的中國特色’。”

    感覺上,SOHO新城似乎將北歐現代建築風格和明代建築的細節處理方式結合在了一起。實際上,潘先生創意中的“新城”模糊了中西建築風格的界限,就像北京人如今的文化境界一樣,現代卻混亂。似乎欣賞這種“大雜燴”式建築的消費者大有人在。“新城”的單元很快便銷售一空,在2000年,每單元售價約24萬美元的“新城”在北京市的房産銷售榜上名列前茅。

    上個月,潘先生的最新項目終於公諸於世——在長城附近的一系列週末度假別墅。該工程由12位亞洲建築師執筆設計,且完全採用中國國産的建築材料。實際上,讓那些習慣了使用義大利大理石的設計師轉而鍾情于中國産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當他們檢驗過中國産品的品質之後,即使是那些最挑剔的日本建築師也都閉上了嘴。為了令亞洲建築一鳴驚人,該項目中的建築模型還在今年的威尼斯建築節上向世界展示。

    現在,潘先生正致力於另一項重大工程的企劃:一座總面積達70萬平方米的建築群,他希望這個工程可以令北京市中心的面貌為之一新。潘先生認為,北京市區內的建築缺乏連貫性。“每個人都在説,中國有多麼悠久而豐富的歷史底蘊,”他説,“但是我想告訴世人,我們今天所打造的建築同樣會永載史冊。”説來説去,獨創一種和諧而博容的建築風格也許會是潘先生留給後人的最寶貴的遺産。

    中國網2002年11月22日


《時代》系列報道-中國文化新革命(4):“酷”之誕生
《時代》系列報道-中國文化新革命(3):衚同的藍調
《時代》週刊系列報道(2):興起在中央帝國的中産階層
《時代》週刊系列報道(1)文化新革命:百花齊放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