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關係的“頭等大事”

    俄羅斯總統普京12月2日訪華期間,有市場人士分析,普京訪華除了加強與中國的關係外,更實際的一面就是敲定與中國的長期石油合作戰略。相關的數據是,2001年,中國從中東地區進口的石油數量約佔進口石油總量的48%,同期,中國從俄羅斯的石油進口只佔總量的4%。但匯豐證券的一項最新統計顯示,在2002年的頭8個月,中國進口俄羅斯石油飆升至石油進口總量的70%,達每日5萬桶。

    中俄能源協議猜測

    仍在醞釀中的中俄能源協議,可能的主要內容有,除中國繼續大量向俄國買進石油之外,中俄天然氣合作項目更是重點———中國每年從俄國科維克金氣田購買200億立方米天然氣,大約是現在中國四大重點工程之一的“西氣東輸”工程輸氣量的兩倍。

    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中石油及其俄羅斯合作夥伴OAOYukos(盧克斯公司)即將完成對該項目的可行性研究。Yukos的一位管理人士稱,預計該管道將於明年開始動工建設。中國有意獲得俄羅斯的大量原油供應,作為從波斯灣地區進口原油之外的另一選擇。

    不過,中石油高層人士隨後出面澄清,普京訪華期間兩國高層就中俄雙方將簽署價值25億美元的一條長達2260公里的原油管道協議的有關細節進行了商討,但是尚未簽署商業合同。對此,新華社的報道是,普京和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保證中俄原油和天然氣管道合作項目將按期實施。

    長期研究石油安全問題的鐘偉博士分析,這次協議沒有象外界所預期的那樣順利簽署,最大的原因可能是雙方在一些細節問題上還存在一些分歧。

    就中國方面來説,從西伯利亞運送原油到中國東北大慶的這條輸油管道,對於提高我國東北地區在全國的經濟影響力,緩解東北經濟目前存在的問題,都有不可忽視的潛在影響力。若把原油輸送到大慶,對資源正在枯竭的大慶來説,未必沒有“救命”之功效。

    而對於俄羅斯來講,美國最近在中東和中亞的表現令俄羅斯頭痛,其不僅已取得某些中亞國家的軍事基地或領空飛行權,還向中亞能源動手,其中土庫曼天然氣管道工程已開工。而俄羅斯經濟對石油天然氣已有較大依賴性,石油天然氣如果沒有好的買主,價格將大幅下挫。這樣一個本來從各方面看來都非常圓滿的協議之所以拖延,原因就在於雙方極有可能在價格上還在商榷。

    中國的石油安全

    中國加快能源戰略轉移的最大原因顯然源於中東問題,戰爭對油價的威脅正在加大,美國副總統切尼12月2日發表措辭強硬的言論,表示要對伊拉克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行動,國際石油價格12月3日隨即再度逼近每桶30美元的15個月高點。另外一些對衝基金估計石油産量將不能滿足本年冬季的需求,大量買進原油期貨,更使得油價節節攀升。同時,消息顯示,在聯合國武器檢查員抵達伊拉克之際,美國已悄悄將石油儲備增加至歷史最高水準,以便應付戰爭中斷石油供應的緊急情況。美國存放在得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戰略石油儲備,估計達到6億桶,足以抵銷因戰爭爆發伊拉克減少的石油供應。對於市場而言,如果美國不對伊拉克開戰,那麼世界石油價格又會因此劇烈下跌。

    對此,歐佩克的反應是在石油産量上進行控制,以圖抬升油價。本週它在維也納開會時可能會表明減産意願。

    另一方面,中國能源進口的“路徑依賴”十分明顯,迫切需要開闢石油進口的新通道。2001年,中國從中東地區進口的石油數量約佔進口石油總量的48%,從亞太地區進口約佔進口總量的22%,從非洲的進口量佔18%。而上述三地區石油進口的運輸都必須經過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是美國全球戰略中明確必須控制的世界16大咽喉水道之一,“過分依賴”馬六甲海峽對中國的國家能源安全必然構成威脅。

    現實情況是中國對於能源安全極為敏感,在過去10年中,世界石油需求增量的四分之一來自於中國。國土資源部部長田鳳山前不久公開表示:“對於進口的高度依賴會大大增加石油資源的供應端風險,並損害中國確保石油資源安全,經濟安全和政治安全的能力。”

    種種制約因素迫使中國開始著手部署石油戰略重大調整一個重要的跡象是,俄羅斯四大石油公司計劃耗資15億美元在北極港口莫爾曼斯克建設深水港,作為向美國出口原油的基地,讓超級油輪在那裏滿載俄羅斯石油運往美國。

    有觀察家表示,如果俄羅斯向美國大量出口石油獲得成功,將是“911”事件之後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秩序變化。受這一變化影響的,並不只是美俄兩國。

    200億元戰略儲備計劃

    隨著中國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度增加,能源戰略目前在中國有了特殊的意義。能源安全已成為困擾中國的一個問題。據中石油西北指揮部的一位資深人士透露,中國原來的戰略石油儲備幾乎為零,中國過去沒有戰略儲備油田或天然氣田。但目前國家已經基本確定將新疆、陜甘寧、川渝、青海四大油氣區作為中國的四大戰略儲備田。國家將有計劃地將某些勘探好或開發好的油田(天然氣田)封存或減量開採,以作為戰略儲備資源。有消息顯示,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的各種方案已經在決策部門傳閱,但並未正式立項。

    中國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處高輝清博士表示:據測算,中國戰略石油儲備宜從15天的儲備量起步,逐步達到30天的儲備量,按照一年2億噸的加工量計算,起步儲備量至少應當是800萬噸,10年內應當達到2000萬噸,整個系統完全成熟需要20年。800萬噸石油,按照20美元每桶價格計算,需資金130多億元人民幣,加上配套系統工程100億元,總共至少需要200多億元人民幣。

    在資金方面,高輝清建議可以借鑒日本、德國等國方式,通過發行長期國債、財政撥款、建立儲備金、設計新稅種等方法解決,但不能向石油商和生産企業轉嫁。中石油集團、中石化集團、中海油總公司三大石油企業,以及中化進出口公司等有石油及相關産品進出口權的公司,都可參與其中。此外,國家計委可能會設立類似“國家石油儲備辦公室”

    這樣的宏觀管理機構,由國家物資儲備局負責石油儲備計劃和運作方案。(許聖如)

    ——21世紀經濟報道  


基督教箴言報解析俄中印三角
真理報:普京創建反美軸心?
中俄邊境合作在升溫
俄羅斯民間怎麼看中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