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的名義:一齣2002年的鬧劇

    美國《科學》雜誌通訊記者的一次純粹是出於好奇的採訪,竟被演繹成一段神奇的、帶有戲劇色彩的故事———

    查爾斯曼根本沒有料到,自己在中國的一次普通的採訪,會被人用來大肆渲染。他對這一光怪陸離的現象感到費解。

    曼是美國《科學》雜誌新聞部的通訊記者。9月6日,他拜訪了在北京飯店5301 房間辦公的美寶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徐榮祥。

    當時,徐剛剛掀起一場“生命科學大革命”。8月16日,即美寶集團的所謂“科技爆炸日”,徐在中國科技會堂向數十家媒體宣佈了一條“爆炸性新聞”:他已經完成55個人體組織器官的原位和體外複製,證實人體生命之謎是潛能再生細胞,並將在今後5年完成全部206 個人體組織器官的複製。此言一齣,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鄒承魯院士、北京大學幹細胞中心李淩松教授等多位科學家紛紛對這項“超過諾貝爾獎水準的成果”表示懷疑,認為潛能再生細胞的概念不過是徐的杜撰,5年內複製全部206 個人體組織器官也根本不可能。

    面對來自各方的質疑,徐利用公眾報告會、《科技日報》聽證會等各種場合,來表達他的觀點。在9月2日發佈的一份《學術及法律聲明》中,徐特別提到,“科技爆炸日”後的第二天,他帶領全家到山東老家為其母親上墳,並在墳前表示,“你兒子又要進行生命科學大革命了,因為人民需要生命科學革命,從今天起,我已經把我的全部壓上了這一個革命,請母親保祐我!”徐同時辯稱,他們的“組織器官”概念是指生命活動的功能單位,不同於大眾的“臟器器官”概念,一些人否定他們那項巨大的工程其實是因為無知或別有用心,“這樣的成果對老百姓是福音,而對個別的權威和企業是噩耗。”

    對曼的來訪,徐顯然極為看重。曼身後的《科學》,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良好的聲譽,如果這份雜誌能夠認同他的聲音,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由於徐堅持要給曼放映長約2個小時的幻燈,整個訪談持續了足足4個小時。訪談期間,徐的三位科技助理也同時在座。這三位科技助理分別是“國內醫學博士、留美醫學碩士和留歐醫學碩士”,而曼自己也帶了一位講著一口流利漢語的美國人做翻譯,所以“採訪進行得非常順利”。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科學》認同了徐榮祥的“生命科學大革命”?

    根據美寶集團網站刊登的《美國〈科學〉雜誌專訪錄》,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美國著名的《科學》雜誌特派記者來北京對徐榮祥教授進行專訪,不僅説明《科學》對世界生命科學發展的敏銳,更説明徐教授這項走在世界生命科學前沿成就的重要價值”,“《科學》的專訪記者看完幻燈資料後激動地説,當前世界的生命科學家們均在尋求攻克在體外培養成活增殖的幹細胞難關的各種方法,而徐教授已經實現了皮膚這個人體最大器官的原位再生,並能在體外培養出具有功能的組織單位,這將大大地推動生命科學的發展,並表示將儘快首先作為科學新聞較詳細地報告給讀者,同時希望徐教授能在《科學》上系統發表”。

    隨後,關於“徐榮祥教授接受美國《科學》雜誌記者採訪”的各種報道,以及曼採訪徐的照片,不斷出現在國內一些報紙和雜誌之上,有的報紙甚至以一個整版的篇幅刊登“根據錄音資料整理”的“專訪內容摘錄”。

    “我從來沒有想到他們會把訪談記錄拿出去發表,更沒有想到會有報紙刊登不是自己記者採訪的內容。”得知這樣的做法以後,曼感到非常驚訝。他還在電子郵件中告訴《南方週末》,美寶集團網站和那些中國媒體上面的文字,有很多不實之處。

    實際上,曼不是《科學》的常任記者。他上次來中國,也並非由《科學》特派,而是為另一家機構做報道,順便採訪了徐。曼想做的是一篇關於中國幹細胞研究的報道,前後採訪了大約20位研究人員,徐不過是其中一位。之所以採訪徐,是因為他對引起爭議的徐感到好奇。事實上,直到今天,《科學》並沒有刊登任何有關採訪徐的報道。

    曼一再強調,他從來沒有對徐的工作表示過認同。“作為記者,你通常需要採訪各種各樣的人,但這並不代表你認同他的説法。在幹細胞研究領域,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哪個科學家能夠取得徐所聲稱的那些成就。我告訴徐,如果他真的克隆出了那麼多(55個)人體組織器官,無疑是一個重大科學突破。不過,除了一篇新聞稿以外,他沒有拿出任何證據來證明他的説法,”曼説,“我確實向徐建議過,如果他的工作屬實,可以給《科學》投稿,但這不等於我認為他的工作屬實,或者認為他的工作會被《科學》接受。”

    這樣看來,曼的一次不經意的採訪,完全是被人以《科學》的名義戲劇性地進行了闡述。

    那麼,徐後來有沒有向《科學》投稿?他的研究工作會不會被《科學》接受呢?《科學》雜誌中國代表郝火斤説,《科學》和其他學術刊物一貫的原則是,不發表新聞界已經報道過的研究結果,為了使投稿人不受新聞界干擾,《科學》也不會告訴新聞界收到了哪些投稿,這樣才能保證研究結果首先經過同行評議並得到認可之後再成為新聞,而不是像國內新聞界那樣經常報道一些“科學家”自己發佈的“科研成果”。

    另據北京一家綜合性日報10月30日的報道,儘管《科學》雜誌的記者“邀請徐榮祥教授能夠將這一科學成就在《科學》上發表出來,讓世界了解,同時他也希望徐榮祥教授再回到美國進行科學發佈”,但徐明確表示,“我的研究和研究成果只屬於中國,我的祖國是中國,我的事業也在中國。”如此説來,“極富有愛國心”的徐,大概是不屑于向《科學》這樣的國外雜誌投稿的。

    關於《科學》記者那次採訪的情況,記者本想聽聽徐的説法,但徐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以徐抽不出時間為由,沒有接受採訪。(李虎軍)

    南方週末2002-11-21


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及我們需要移植“整個科學”
中國IT強國夢
費加羅報:中國已成科學巨人
中國數學未來在於增強創造力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