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IT強國夢

    中國大學每年有46.5萬名理工科大學生畢業,這是稍遜於美國的數字。

    還有北京基因研究所已成功解析大米的遺傳學圖。

    7家半導體工廠計劃,截止到2004年其生産的半導體數量要達到世界第二的水準。

    這些是在外部世界不易評價其深度和規模的中國高科技産業的一個側面。國家主席江澤民于8日在共産黨第16屆全國代表大會(16大)開幕式的政治報告中提出:“以後要以資訊技術(IT)産業達到經濟上的繁榮。”闡明瞭“IT立國論”。20世紀末達到小康水準的經濟增長是得益於石油化工、鋼鐵等重工業和勞動密集産業,就是説截止到2020年再次將生産力提高4倍的動力應由IT領域來承擔。足見立志屹立於地球村的中國高科技的氣勢之宏偉。

    △懸殊的差距、驚人的潛力

    現已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在尖端産業中的基礎還處於薄弱階段。“盜版”稱霸的無視智慧財産權的風氣是發展IT産業的最大絆腳石,而且風險投資企業的貸款對象“資本市場”還處在“幼兒”階段,還有目前中國的軟體開發實力不及印度。去年研究開發費的支出額是不及美國(2330億美元)20分之1的110億美元。

    但是中國已經將自己的衛星成功發射到地球軌道,還正推進載人宇宙飛船。據悉,曾于10月在得克薩斯與江主席會面時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也提出了中國尖端技術應用於武器開發的可能性。

    象徵中國潛在力量的企業“本土”因特網設備企業為“華為”。據《商業週刊》最近一期發表的文章稱,總公司設在深圳的華為以思科和Notel等世界性企業為對象,進軍訂貨戰並以低於其他企業25~50%的價格,給對手增加了巨大壓力。

    △“是為了市場,還是為了技術轉移?”

    外國尖端企業更加提高了中國的潛力。雖然美國等發達國家將中國分類為“長期危脅”國家,但是各個企業為了搶佔擁有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將技術和資金全部拿到了中國。

    愛立信、阿爾卡特、摩托羅拉、Notel、朗訊、通用電氣等世界性企業通過合作轉移了技術並把目標定在市場擴大上。在9月份台灣半導體公司決定向大陸投資9億美元,這也是活躍兩岸之間的尖端技術交流的前奏。

    中國政府還正熱衷於招回在美國的4萬多名中國籍科學家的事業。

    最近,中國成功解析大米遺傳學圖,也是中國科學院給為尋找“即熟練又廉價”的研究人員而來到中國的美國康奈爾大學中國籍研究組設立基因研究所後結下的碩果。

    南韓《東亞日報》2002/11/10


費加羅報:中國已成科學巨人
中國數學未來在於增強創造力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