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今日中俄邊境

    日本《産經新聞》2002年10月8日文章:聚焦今日中俄邊境(山本秀也)

    到今年,中國和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地區間的邊境貿易開放已經整整15年了。在黑龍江上中國所轄的島嶼上,邊貿市場裏中國商品非常豐富,中俄兩國的商人在繁忙地進行著交易。但是,儘管兩國間的經濟交流非常活躍,但在長達4200公里的兩國邊境上,中俄間還存在許多歸屬未定的領土問題。歷史和現實交織在一起,這塊白樺大地的現狀讓人亦喜亦憂。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黑龍江南岸、黑河市郊區建有一個歷史陳列館。這裡是《愛琿條約》(1858年)的簽署舊址。當年俄國正是憑藉該條約從清朝政府手中割走了黑龍江對岸廣袤的西伯利亞地區。二十幾年前,陳列館開館當初的名稱是“反修(反對修正主義,即批判當時的蘇聯)紀念館”。作為一條內部規定,該館一直不對俄羅斯人開放。與筆者一起去參觀的美聯社攝影記者就被門衛誤認為俄羅斯人,差點被拒之門外。

    如今,中俄兩國間建立起了“戰略性合作夥伴關係”。陳列館成立當初的反俄色彩已經消失,館名也更改為“愛琿歷史陳列館”,成為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最近館舍得到重新翻修,成為了邊境附近最引人注目的建築之一。陳列館的介紹內容從史前生物、原住民族開始,各歷史階段的資料十分詳實。到參觀到近代俄國遠東侵略的歷史內容時,解説員説:“這條黑龍江原本是中國的國內河流。”

    陳列館中還設有蠟人展示區,場景反映了當年俄國人在黑河對岸城市屠殺中國居民的事件(1900年)。整個陳列館中並沒有寫有禁止俄羅斯人入內的標牌。但隨行的當地外事工作人員説:“1998年愛琿條約簽署140週年時,我們經研究決定撤除禁止俄羅斯人入內的標牌,但實際上還是作為一個內部規定被保留了下來。”一名女館員説,這個規定的理由是“這裡介紹的歷史內容會引起兩國間的對立”。

    活躍的邊境貿易

    與愛琿歷史陳列館的景象形成鮮明對照,黑龍江上中國所轄的大黑島上則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中俄兩國商人的生意熱火朝天。每天有500到700人名俄羅斯商人來這裡批發中國商品。到了冬季,這裡最冷時氣溫可達零下40度,卡車可以自由行駛在結冰的江面上。遠遠望去,對岸數百米遠處便是俄羅斯的布拉戈貝西欽斯克市。

    記得十年前訪問這裡時,滿目還是寒風凜冽的荒原。如今,這裡變成了一個中俄兩國商品聚集的交易中心,日成交金額多時可達到50萬元人民幣。中國産的皮鞋、毛大衣、皮包等是這裡的暢銷商品。提著大包小包,高聲討價還價俄羅斯商人的身影隨處可見。

    黑龍江是中國最北端的省份,1987年9月與對岸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開始了邊境貿易。據説第一筆交易是用黑河産的200噸西瓜交換到了當時蘇聯産的300噸化肥。

    此後,中蘇關係復蘇,隨著新生的俄羅斯的市場經濟不斷發展,邊境貿易規模逐年擴大。據黑龍江省政府統計,該省去年對俄貿易額達到17億9900萬美元。與1999年相比,兩年間增長了近兩倍。

    此外,中國還向俄羅斯輸送了大量建築工人。去年中國對俄勞務輸出協議金額達到31億4千萬美元。去年,從中國越過邊境進入西伯利亞的旅客數目總計達221萬。在貿易、勞務輸出等領域,中國正在努力“開拓全面的對俄交流”。但是,受到人口銳減和經濟低迷影響的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難處:“遠東地區移民的流入使得俄羅斯人在勞動市場上受到了排擠(普京總統)。”

    努力維護中俄關係的良好局面

    今年8月,中俄邊境上曾出現過一陣緊張。在邊境線上歸屬問題未定的哈巴羅夫斯克附近的黑瞎子島上,俄羅斯架設了一條通往本土的數百米長的浮橋。

    除了領土問題以外,中國漁民在6、7月的禁漁期內捕魚時被俄方巡邏艇抓住,也引起一陣糾紛。這給交流活躍的中俄邊境上蒙上了一絲陰影。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孔泉表示:“中俄雙方希望通過友好協商手段儘早解決有關遺留問題。”這意味著這些問題已經成為了兩國間外交磋商的對象。

    去年,代之以“中俄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兩國又簽署了“中俄善鄰友好合作條約”。從共同牽制美國的霸權地位到購買俄羅斯産的高端武器,兩國關係表面上呈現出了緊密和良好的發展態勢。

    但是,考慮到近來俄美在戰略領域的接近和俄方避免對華提供核心武器和技術時的謹慎態度,不能不認為兩國關係還有著嚴峻的一面。在外交和內政的各個領域,確保北方領土的安定是中國的一個重要課題。中國需要維護與俄羅斯的良好關係。

    * 愛琿條約

    謀求擴大東方領土的舊俄羅斯帝國利用英法紛爭的機會,在1858年與清政府簽定了愛琿條約。根據該條約,清政府將黑龍江以北的西伯利亞內陸地區割讓給了俄國。1860年簽訂的北京條約又使烏蘇裏江以東的沿海地區變為了俄國領土。兩條約的總割讓面積達100萬平方公里。

    中國網2002年10月15日


俄刊:為什麼俄落後於中國人?
伏爾加河畔的中國農民
中俄:新世界 老朋友
《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一週年 
誰編造了“中俄軍演”?
人民日報:中俄關係史上的里程碑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