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事裝備國産化歷程(上)  

    美國NewMax雜誌2002年8月13日文章:中國軍事裝備的“國産化”(作者:亞歷山大尼蒙茲博士/Dr. Alexandr Nemets&托馬斯托德博士/Dr. Thomas Torda)

    “國産化”的歷史

    1960年7月中國和蘇聯關係的破裂決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也不是在短時間內驟然發生的。早在1958年中國的領袖們就已經預見到中蘇兩國關係的決裂是不可避免的。為了使中國因此而受到的損失降到最小的程度,中國領導人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在這幾年中,中國從蘇聯引進了大量最先進的技術,特別是軍工技術、軍民兩用技術和重型機械製造技術。

    1960年7月以後,中國人提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口號,完全憑自己的力量建設國家。中國人民集中力量開展了“國産化”運動。在當時“國産化”的主要任務在於消化和吸收蘇聯技術,使中國的軍事工業和民用産業能夠擺脫對蘇聯的技術依賴。國産化的主要方法是通過逆向工程學研究掌握蘇聯産品的生産技術,最終仿製這些産品。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中國全面完成了對蘇聯技術的消化吸收,中國的製造工業在蘇聯六十年代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已經達到了相對成熟的水準。1978年,中國實行的改革開放使中國人能夠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從而為中國技術的升級提供了條件。

    總體來説,到1984年前後,中國已經全面掌握了一整套蘇聯武器裝備和兩用裝備的製造技術。當然,這裡的裝備是指蘇聯1960年或者1961年的標準裝備。特別是以下幾種:

    ——東風5型洲際彈道導彈。蘇聯第一代洲際彈道導彈R-7的中國化産品。中國還仿製了第一代中程彈道導彈。

    ——東方紅一號衛星。它是第一代地球衛星。本身只是一顆試驗衛星。

    ——夏級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屬於以蘇聯技術為基礎的第一代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

    ——漢級攻擊型核潛艇。同樣屬於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

    ——明級常規動力潛艇。它的技術和設計思想超越了蘇聯W級和R級潛艇,已經跨入了第二代柴電動力潛艇的行列。

    ——第一代和第二代的驅逐艦、護衛艦和巡邏艇。

    ——殲-7殲擊機。是蘇聯第二代噴氣式超音速殲擊機米格-21的仿製品。

    ——轟-6轟炸機。蘇聯第一代噴氣式轟炸機圖-16的中國版。

    ——HQ(紅旗)-2地空導彈。第一代防空導彈系統。中國還仿製了其他一些蘇聯防空導彈産品。

    中國地面部隊的武器裝備都源自蘇聯陸軍1961年到1965年左右的作戰裝備。

    1984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五週年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天安門前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人民解放軍的上一次閱兵式已經是25年以前的建國十五週年大閱兵。1984年的這次閱兵式錶明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與1959或者1961年的蘇聯軍隊擁有了同樣的戰鬥力。當然,作為軍隊堅強後盾的國防工業也同樣達到了這樣的水準。

    在國産化的重型機械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三十萬千瓦發電機組。雖然蘇聯早已于1958年成功的開發了這一産品,中國卻是在二十年之後的1978年到1980年左右實現發電機組全部技術達標和全部零件國産化的。

    為什麼中國要用這麼長的時間才能掌握蘇聯已有的軍用技術和軍民兩用技術呢?原因很簡單:中國的工業基礎相當薄弱。在1949年以前中國基本上沒有自己的大型重工業,而在1950到60年的十年間中國重型工業是無論如何無法趕上蘇聯的。據個例子來説,製造米格-21殲擊機(中國産品為殲-7殲擊機)的噴氣發動機要求發動機製造工廠具備3微米級精度的金屬處理技術。中國最好的工廠直到1979年才掌握如此精密的製造工藝。所以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早期,在工業技術方面中國與蘇聯存在著二十多年的差距,中國人自己也承認這一點。

    1984年到1985年間,中國掀起了新的一輪自力更生的國産化運動。鄧小平曾經指出中國的技術要更新、要趕超世界先進有以下幾條路可走:一是進口外國的機器、電子設備和其他高科技産品,這個方法很簡單,但不保險;二是走國産化的道路,這相對來説要困難一些,但是是可行的;三是搞技術改造,這很困難;最後一條路就是閉門造車,完全靠自己開發新産品、新技術,這在實踐上是不太可能完成的。

    這一次,國産化的主要內容不再是軍事産品,而是高級的消費産品——彩色電視機、卡帶式錄音機、電冰箱、洗衣機等等。當時中國十四英寸(當時寫作十四吋)彩電的國産化率已經達到了75%。正是在這75%的基礎上,中國的國産電子工業得迅速展起了來。這次中國國産化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原因在於西方非軍事技術能夠大量涌入中國國內。這是鄧小平開展改革開放的重大貢獻意義之一。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早期,中國已經有能力生産數百萬種元器件,製造幾乎所有的現代化的消費性電子産品和電器消費産品。一國能夠製造所有電子産品的所有組件和備件,這是很了不起的。只有一項是例外,中國還不能生産積體電路。中國的積體電路依靠進口。但是這一點缺憾與其他國産化的成績相比微不足道,基本可以忽略。要知道,美國的積體電路也依靠從日本進口。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在産品國産化方面取得了很多重大成就。中國成為個人電腦(大型積體電路除外)和電腦週邊設備的重要生産國;中國能夠生産重型卡車、現代化的轎車、貨車和摩托車;中國還生産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MD)系列大型客機(除了發動機和部分航空電子設備)和法國的直升飛機;中國能夠生産門類齊全的現代家用電器産品,包括家用錄影機、DVD機、音響系統、空調、大螢幕彩電等等。

    迅速增長的經濟和技術潛力為中國提高“國産化率”(産品由中國製造的份額)。在國産化率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的75%上升到九十年代的90%以上的同時,國産化産品的品質得到了保證。只有那些“非常複雜精密或尖瑞”的零部件——中國自己生産成本過高的産品以及“處於世界技術前緣”的産品——還要從國外進口。(未完待續)

    中國網2002/8/21


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直升機市場
美報稱中國試射中程導彈欲突破美日導彈防禦系統
美報説中國軍隊已經現代化
中國軍事系列報道之三:中國再次採購俄羅斯驅逐艦(下)
中國軍事系列報道之三:中國再次採購俄羅斯驅逐艦(上)
中國軍事系列報道之二:中國的航空母艦夢
中國軍事系列報道之一:解放軍發展輕型裝備
《簡氏防務週刊》:中國將揭開“殲一10”戰機面紗(附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