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婦女頂起金融行業半邊天  

    毛主席説過,婦女能頂半邊天。

    中國金融行業可能就是這一比喻在現實中的一個印證。

    以股票分析師鄭□為例。她在去年一度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當時她準確地預計到,以硬通貨計價的中國B股股價將很快大幅上漲。

    她出版了一本名為《B股大贏家》(B Shares Are Big Winners),她在書中爭論説,以硬通貨計價的B股估價過低。這本書于2000年12月擺上各書店的書架,兩個月之後,中國向當地投資者開放B股市場,這引發了一輪大幅反彈,上海B股在3個月中暴漲了240%。

    在隨後B股的持續上漲中,她的書售出了3萬冊,有一段時期,凡是鄭□向客戶推薦的B股股票都會上漲。不斷有記者採訪這位暫露頭角的中國股市專家。

    這位31歲的上海人説,她接受過很多采訪,並成為很多刊物的封面人物。最初,被人關注讓她感覺很愜意,但之後,她開始意識到,這是一種對時間的浪費。

    去年5月末,牛市達到了頂峰,股價開始逐漸下滑。她失去了頭頂上的“光環”,記者也很少給她打電話了。

    但鄭□在B股市場上的起伏並沒有影響她對金融市場的熱情。她繼續在上海世基投資公司(Shanghai Shiji Investment Co.)作一名分析師,而且希望最終成為一名基金經理。

    這個夢想是極有可能實現的,因為鄭□只是諸多在中國金融行業贏得聲望的女性之一。這可能有些奇怪。中國並不以擁有自由平等的風俗而聞名,而且,在世界上很多地區,金融行業大多是由男性主導的。

    然而,中國婦女正在金融領域中取得進展。由於金融行業在大陸還屬於一個相對較新的行業(中國的股票市場直到1991年才推出),婦女在這一行業取得職業發展是有可能的,在這個行業中不存在根深蒂固的觀念:男性應該主宰一切。今後幾年,隨著金融市場逐步完善,例如引入期貨市場,觀察人士認為,女性從業人員具有應對這些轉變的靈活性。

    海通證券(Haitong Securities)債券部門總經理喬桂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海通證券是在上海交易最活躍的債券經紀商之一。

    喬桂雲曾是上海社會科學院(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的一名研究員,于1993年加入海通證券的研究部門,並於1998年調到債券部門任職,去年,她被提升為總經理。

    她説,她的下屬大約有一半是女性。

    喬桂雲説:“就我看來,女性僱員更加仔細,考慮問題更週全,而且很少犯錯誤。”

    另外一位金融市場的女明星是平安保險(Ping An Insurance)債券投資部門首席債券投資經理余文傑(Wendy Yu)。

    在大學畢業並獲得了生物醫學學位之後,余文傑于1992年加入這家中國主要保險公司。當時,中國股市剛剛推出僅一年。

    余文傑當時對金融市場的了解甚微,因此,她在平安保險的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部門接手的第一項工作對她來説是一項挑戰。但她做得十分成功,一年後,她就開始領導一個有兩名助手的團隊。

    她説,在(領導這個IPO團隊的)的一年中,我學到的知識比我在MBA課程所能學到的還要多。

    35歲時,余文傑後來加入了一個股票投資小組,然後在1998年加入了債券部門。

    回顧職業經歷,余文傑認為,平安保險給予她和其他女性僱員充分的職業發展機會:該公司的11位高級管理職位中有4個由女性承擔,其中包括首席財務長和首席投資長。

    數據似乎證實了中國金融業並非對女性不友好。

    根據上海市政府的數據,1999年在上海金融部門約有40%的從業人員為女性,而婦女當時佔這座城市勞動力總數的15%。

    不僅如此,上海社會科學院(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的研究員夏國梅(Xia Guomei)稱,在這些女性從業人員中,有許多是負責人。她説,一項調查顯示,在上海的金融公司中,有40%的領導崗位是由婦女擔任的。

    她表示,儘管具有傳統思維的人士認為金融工作更適合於男性,女性仍取得了上述成就。

    當然,中國不是女性員工的天堂。性別歧視現象依然很普遍,而且正如世界上其他地區的婦女一樣,中國的職業女性需要在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生活之間作出艱難的選擇。中國當前的普遍觀念,特別是老一輩人的觀念,更增加了作決定的難度。普遍的觀念認為,照顧子女應當放在工作之前優先考慮。

    例如,對於平安保險公司的余文傑來説,當她丈夫去英國學習時,她就不得不把女兒放在杭州親戚家中,杭州距上海約有兩個小時的火車車程。

    她説:“2001年的每個週末,我都要去杭州看望女兒。每次我離開杭州時,我的女兒都會哭。”

    但從某些方面看,余文傑也許還算是幸運的,因為從她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她的老闆還是通情達理的,並不認為身為母親就會影響她的事業。

    而鄭□在基金公司尋找工作時就沒那麼幸運。

    她説,當她向一家上市的投資基金申請工作時,他們表示他們不需要女性。理由是我已經結婚了,但還沒有孩子。如果有了孩子,她也許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反映了性別歧視的此類事例不勝枚舉。但頗受歡迎的雜誌《現代家庭》(Modern Family)的副主編林華(Lin Hua)稱,即便如此,婦女的就業環境比過去好多了。她還出了幾本關於女性問題的書籍。

    林華生於1953年,是在共産黨執掌政權後第一代能接受大學教育的女性。但在始於60年代末期的文化大革命(Cultural Revolution)期間,她與其他知識青年被送到了農村地區,“向廣大人民群眾學習”。林在黑龍江省的一個農場生活了9年,那是中國最北部的一個省,氣候十分寒冷。

    林説,她最近與過去在黑龍江一道工作的14位女性聚首。她説:“我計算了一下,她們現在賺的錢合在一起與我一個人的工資差不多。”

    此外,40多歲的女性與男性發現更難找到好工作,原因是在鬆鬆垮垮的國營企業工作多年後,他們通常缺乏僱主們希望員工具備的技能,如掌握英語及專業技能等。

    鄭□並沒有放棄成為基金經理的夢想,她們這一代比林華那一代具有更多的優勢。中國最近允許建立中外合資的基金管理公司,而且有朝一日還可能會為私營基金開綠燈。鄭□設想有一天能在這樣的公司工作,因為她認為,這些公司將根據能力,而非性別來評估基金經理。

    她説:“我希望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基金經理,分析師不是我的理想。”

    華爾街日報2002/6/23


張欣和她的能看見萬里長城的家
自由生活的代價——都市未婚女性掀起“購房熱”
中國:女性創業蔚然成風
世界報:中國存在性別歧視現象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