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和她的能看見萬里長城的家  

    日本《AERA朝日新聞週刊》2002年6月14日一期文章:能看見萬里長城的家(秋尾沙戶子)

    能夠眺望到萬里長城的別墅群在北京郊外誕生,策劃人是一位年僅36歲的女企業家。萬里長城全長6000公里、號稱“唯一能從月球上看見的人類建築”。坐在自家客廳裏就能眺望到長城蜿蜒的城墻,這是一個獨具創意的想法。該別墅區位於長城東北1公里處,依溪谷而建。“建設一處獨具個性的別墅的想法,很久前就有了。但能在萬里長城邊找到這塊土地,全靠一位高爾夫球場老闆的指點。”作為一名房地産開發商,張欣(36歲)在中國已經廣為人知。她拉動了中國的“買房熱”,大膽地改變著中國。在向國人推薦新的生活方式中,她追尋著自己的人生價值。

    長城在山頂蜿蜒

    儘管這裡的別墅的最低售價也要600多萬人民幣,但問訊者還是蜂擁而至。除了能看到長城這一賣點外,亞洲年輕建築家們的競相參與也吸引了人們的關注。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台灣、南韓、泰國、新加坡以及日本的建築師們參與了設計工作。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説:“中國現代美術中包含著特有的哲學,而且沒有歐洲中心主義傾向。一般來説,在經濟高速發展中,建築師容易走上‘單純現代’型的道路,而他們(中國建築師)則更加成熟,感覺更具競爭力。”

    東南亞建築師們的設計多以玻璃和混凝土為素材,現代感較強。而中國和日本的建築師則將古風溶入現代設計理念之中。中國建築師使用了被稱為“版築”的傳統土墻,隈研吾則在設計中貫穿了“竹”的主題。而最受歡迎的正是中國和日本建築師的設計。從這兩座充滿個性的別墅中都能眺望到巍峨青山上蜿蜒的雄偉長城。

    張欣的成名之作是97年的高級公寓“現代城”項目。

    對北京市民來説,能住上現代化的公寓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張欣一手策劃的“現代城”正是人們心目中理想的住宅。

    “現代城”距離天安門不遠。紅、藍、黃、綠、橙色組成的彩色墻面和寬大的窗戶是其特徵。小區由5座32層的塔樓組成,平均每套住宅面積180平方米,總共225套迅速售完。張欣説:“人們生活富裕了,也自由了,但北京缺乏適闔家居的住宅。因此,我策劃並開發了‘現代城’。”

    現在,中國政府正在積極致力於城市建設。特別是取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的北京更是日新月異。包括高速公路在內的道路網路四通八達。古已有之的文化機構和學校遷移到了郊區,摩天高樓在市內拔地而起。

    中國進入城市建設新時代

    “城市也有青春時代。19世紀的巴黎、20世紀前半葉的紐約、20世紀後半葉的東京都曾經歷了青春時代。而北京和上海也即將迎來這個時代。21世紀城市建設的舞臺在中國。” 隈研吾這樣分析道。

    經濟的迅速發展帶動了中國的“買房熱”。富裕起來的中間階層隊伍日漸壯大。IT相關行業職員的月收入可達15萬至30萬日元(合1至2萬人民幣)。至於民營企業經營者的月收入,達到這個數字的三倍也不稀奇。“現代城”的購買者大多來自於這些人群。

    長時間來,中國的居民住宅屬於國營企業所有。97年起,居民買斷國有住宅的政策開始施行。例如,夫妻雙方都是老職工、老黨員的情況下,只需花費市價的10%就能買下現在的住房。同年,對貸款的限制也放寬了。這樣,人們可以貸款購買住房,房地産開發商也開始放手建設商品房。

    隨著經濟發展成長起來的中間階層逐漸不滿足於千篇一律的房屋裝修了。張欣注意到了這個現象。於是,“現代城”銷售的只是毛坯房,室內裝修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過去中國的住宅缺乏個性,狹窄而單調,而“現代城”強調通過裝修體現出更高層次的生活品質。當然,長城腳下的別墅中,這種“差別”最為明顯。

    張欣的父母都是出身於緬甸的華僑。東南亞掀起反共運動時,兩人回到中國。張欣出生後的第二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就職于某對外出版社的父母在這場暴風雨中離婚,出生於國外的母親帶著張欣來到了香港。回憶起香港的生活,她説:“我很不喜歡香港。白天在悶熱的家電工廠裏做工,晚上去學校上課。為了糊口,那段日子過得非常艱苦。”

    直到有一天,一位已經移民美國的幼時好友到張欣家玩。“在北京時,他曾和我一樣貧窮。而現在他穿著好衣服,説一口流利的英語,真令人羨慕。於是,我開始認真考慮這個問題:富裕究竟是何物。”

    懷有一顆愛國心的女強人

    張欣開始夢想著去美國。但是,在美國無親無故的她始終難以得到赴美簽證。於是,她轉而決定去英國。在香港工作五年後,她來到了英國。為得到獎學金,她拼命苦學,終於考入康橋大學,並取得了經濟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她進入了一家著名投資銀行工作。

    “當時,我老在想著中國的事情。雖然護照上的國籍是香港,但心卻在中國共産黨一邊。”

    4年裏,為尋找投資對象,她往返於世界各地。在積累起驕人經歷的同時,她心中對祖國的熱愛也在日益膨脹。1989年,懷著新的夢想,她回到了祖國。

    期待中國市場的開放——她看到了祖國未來發展的方向。94年結婚後,她與丈夫共同設立了房地産公司“紅石社”。希望中國富裕起來的夢想,就從這裡開始起步。

    推出“現代城”取得成功後,以97年的融資自由化為契機,張欣又投身於兩個大規模的新項目。除長城別墅外,另一個項目就是“SOHO新城”。

    “SOHO”指的是在家中也能工作的居住空間。這種理念出現在中國還是首次。張欣説:“當初推出時遭到許多人的反對,他們認為太早了,我也很擔心。因此,當看到售房第一天排起的長隊時,我高興地蹦了起來。”

    張欣也認為,在中國做生意,最困難的就是和舊體制的鬥爭,為此耗費了不少精力。“有兩點難處。一是在國內尋找投資者不容易,現在我的項目是和新加坡政府合作的。第二是官僚主義壁壘的存在。在條塊分割的行政體系中,必須説服立場不同的人,並得到他們的一致同意,為此真是心力憔悴。”

    紐約上市第一家

    對於張欣的發展前途,隈研吾評説道:“張欣注意到,現代美術和資本主義先進思想間可能存在結合點,這進而會成為國際市場上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這是她的過人之處。前些日子,她邀請美國的美術評論家到北京參觀了長城腳下的別墅。他們也認為,張欣的視角是泡沫經濟中日本房地産開發商所不具備的。”

    去年,張欣又啟動了新的SOHO項目,進一步推動了北京市民的“買房熱”。通過長城別墅等項目,張欣引導著中國人“住”的意識。同時,張欣也希望中國為達到全球標準的努力得到外國的認可。

    現在,“紅石社”正在為紐約證券市場上市做著緊張準備。如果能夠實現,這將是第一家在紐約上市的純粹的中國民營企業。

    中國網2002/6/18


自由生活的代價——都市未婚女性掀起“購房熱”
中國:女性創業蔚然成風
走近中國的化粧品女王——靳羽西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