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生活的代價——都市未婚女性掀起“購房熱”  

    美國《新聞週刊》2002年6月3日一期文章:自由生活的代價——都市未婚女性掀起“購房熱”(作者:布魯克拉莫)

    原文題注:在中國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裏,風華正茂的單身女性們瘋狂搶購著價格不菲的公寓房,只為了追求屬於自己的一片自由空間。

    去年夏天,尤洋(音)與她的朋友一同漫步在上海的大街上。此時,不經意間聽到的一條宣傳廣告改變了她之後的整個生活。“來吧,讓我們自由地生活!”一個富有召喚力的聲音如是説,而大螢幕上則閃過一位位穿戴整潔、容光煥發的年輕男女。尤女士,24歲,一名外企行政秘書,飛快地記下了廣告中的地址,並迫不及待地在約定的時間內找到該地,與數百名其他年輕女性一起,簽署了自己的“生活契約”。她並不是參軍,也不是參加什麼千禧年禮拜活動,更不是參加化粧美容俱樂部。她所作的是一件更具革命性意義的事情:買新房。

    尤洋的新房地處揚浦江畔的一塊名為“青年匯”的新社區內,房子十分地小,甚至直到明年也無法入住。為了支付抵押貸款地月息,尤洋要花費自己500美元月薪的一半以上。但是,這是完全屬於她自己的房子。“我真的嚮往自由的生活,”她説,“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追求個性獨立。”

    近些年,中國的房地産業取得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快速發展;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股購房熱潮由於一股新生力量的加入而愈演愈烈:這股新生力量便是風華正茂的都市單身女性。為了追求徹底獨立的生活,年輕的職業女性們越來越傾向於在結婚之前自己買房,從而將中國4000多年的家長式社會模式拋在腦後。

    以“青年匯”這樣的小區為例,僅去年秋天的幾個月內,年輕女性們便搶購了全部913間單元中的60%;而單身男性僅買走了10%(其他由已婚夫婦和投資者買走)。中國的城市裏面到處都在延續著“青年匯”創造的神話。儘管很難得到準確有效的統計數字,但是有房地産專家指出,在上海等中國的沿海大城市裏,年輕的單身女性已經成為了購房消費群中的生力軍。眾所週知,這些都市女性以追求獨立而著稱。對房産開發商們來説,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商機;對都市白領階層來説,這又是兩性關係的一種輪換轉變。

    我們無需為城市女性如此的購房熱情而大驚小怪。中國的利率一直徘徊在3%到4%的低水準,而且中國政府也在以各種政策和宣傳來鼓勵個人購買住房。所以,整個中國房産市場蓬勃向上。吳潔(音),一位32歲的上海女性,去年以12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套兩居室的公寓。現在,她對房地産公司的求購電話應接不暇。“他們告訴我,我的房子已經升值了近一半,”吳女士邊説,邊品嘗著星巴克的香草咖啡,“而我卻説,謝謝你的好消息,不過請不要再打擾我了。”

    不過,既然房地産交易對所有人來説都是一本萬利的事情,為什麼有更多的單身女性——而不是男性——涌進市場呢?“一般,大多數男人都要等到結婚之後才會考慮買房的事情,”28歲的電訊職工韓嘉慧(音)説,“但是女人們則往往會走在前面,我們還需要等什麼呢?”韓女士迫不及待地想要逃離自己童年時代的老房子,在那裏,你需要與其他四個家庭共用一個廚房和一個洗澡間。去年,她花費4.5萬美元為自己和父親買了一套兩居室的公寓。

    購房不僅圓了韓女士終生的夢想,而且也幫助她重新認定了自己的價值。“女性需要經濟上的獨立,這很重要,否則一旦你的丈夫拋棄了你,該怎麼辦?你將變得一無所有。”她説。

    


張愛玲作品

    在中國的沿海城市裏,年輕女性越來越傾向於先發展自己的事業再嫁人。而擁有自己的房産成為了保證女性獨立於男性的一種標誌。“一間房子便可以給你選擇生活的自由,”一位29歲的湖南記者説,“如果你沒有房子,就等於你一無所有,所以你就必須得馬上結婚了。”中國最新修訂的婚姻法給予了男女私人財産以必要的保護:家庭財産不再全部歸戶主(一般是男性)所有,而是肯定婚前男女雙方的個人財産永遠歸個人所有。在過去,中國女性只要離婚便意味著失去所有的東西。新的婚姻法是中國社會在維護女性權益的道路上邁出的一大步。“越來越多的女性希望購買她們自己的房子,因為她們明白自己的房産不會再被任何人拿走了。”26歲的稅務師胡秀麗(音)説。

    有趣的是,大多數的年輕女性並沒有完全脫離傳統的思維方式,只不過是作了一些靈巧的變通而已。由於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很多現在的年輕女性都沒有兄弟姐妹,因此照顧父母老人的責任便落在了一個人的肩上。順理成章地,她們大多會把父母接到自己的新公寓來居住。

    舉例來説,胡女士的父親曾經親眼目睹了上海市從落魄街區到現代都市的整個發展過程,但是他卻一直為無法給全家買一套新房而耿耿於懷。如今,老兩口僅僅依靠其每個月120美元的養老金勉強度日。但是現在,憑藉著女兒的孝順以及女兒月薪900美元的白領工作,他們已經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房間。“我,便是父母現在所能擁有的全部。”胡女士説。

    上海的房産開發商們已經將眼光直接盯在了像胡女士一樣的年輕女性身上。諸如“年輕一派”等許多建設項目都在極力強調“獨立生活”的理念,並且用一些“女性化”的顏色來裝修住房。P大道——一座擁有520個單元的32層公寓樓——更是把女性理念發揮到了極至。在“P大道”售樓處的招貼廣告上選擇了一位快樂的都市女性作為宣傳形象,並且給出了一些善意的格言。第一條是:“忘記煩惱,忘記他,開始新生活!”如此的宣傳仿佛已經初見成效。在剛剛開始銷售的幾週內,P大道的公寓便被搶購一空,其中30%的個人買主(相對投資者而言)都是單身女性,其中,大部分都尚處22到25歲的花樣年華。銷售經理谷星榮(音)説:“我們發現亮色的單元往往有更好的銷售形勢,因為亮色是女性的最愛。”

    但是,有新居並不直接意味著自由和獨立。一位31歲的女行政人員搬了第二次家,新房是上海市郊的一座四居室的豪華別墅。(她拒絕我們在文章中透露她的名字,這其中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她的房子甚至比他老闆的還要大。)她的第一次搬家便把自己的父母從貧窮中解救出來,並且形成了自我價值觀以及追求獨立的個性。“10年前,我們家很窮,”她説,“那時,買自己的房子對我來説甚至連想都不敢想。”現在,她有了自己的新居,儘管裝修新居花去了她寶貴的假期,儘管她經常還要為抵押貸款的利息而躊躇不安。“並不是我急需一個新家,”她説,“我只不過是趕時髦而已,因為其他所有的人都在這麼做。我所有的朋友都有了新別墅,為什麼我就應該沒有呢?”不過,她現在有一些後悔當初的決定,“這一切來得太快了,”她説,“我喜歡我的新家,但是我也覺得它已經成了我的一種負擔,我反倒失去了自由和獨立。”

    尤洋同樣明白買房的壓力:由於要應付買房的抵押貸款,她甚至明年一整年都“揭不開鍋”了,同時她現在住房的房租也成了問題,——她每個月只剩下了140美元的生活費。“我再也沒有時間去逛街了,而且我再也不能買我喜歡的衣服、吃我之前最愛吃的食品了。”尤女士邊説,邊喝著奶茶。“但是,以長遠的眼光來看,這一切都值得。”與其他闖入房産市場的女性一樣,這位南京人已經理解到了“自由生活的代價”。

    中國網2002/6/3


中國:女性創業蔚然成風
世界報:中國存在性別歧視現象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