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美國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追求

于麗華 歐陽榮華 陳亮

    二次大戰後,美國老年人佔人口的比例以使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增長。很多老年人完全沒有料到自己居然可以活那麼大年紀。20世紀初,美國65歲以上的老人僅有310萬,佔人口的4%。年高85歲以上的老人更少。到了90年代,根據1990年的數據統計,美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3200萬,佔美國總人口的12%;85歲以上的老人多達280萬,佔總人口的105%。自1940年以來,最老的老年人即年紀超過85歲的這一組老年人,成了在所有年齡組中增長率最快的一組。美國社會老年人口的增長,被社會學家稱為"頂點"和"基礎"交織型增長。也就是説在老年人絕對年齡增長的同時,他們佔人口總數的比例也不斷增長。如果社會對老年人的態度不改變,如果老年人自己對老年人的態度不改變,將會影響整個社會的生活品質。

    70年代美國相當一部分學者對老年學的看法就已相當成熟。醫學博士、精神病學家、著名的老年學專家羅伯特巴特勒説:"科研應注重創造健康、生氣勃勃、自給自足的老年,使從靠人照應到死亡的那段生活越來越短,而不僅僅是延長壽命。"這一理論為許多學科接受。80年代中,美國護理學除了其他的護理理論外,出現了奧瑞的自我護理理論,一改一百多年來護理學一直以無微不至的照顧病人為己任的面目。這一理論把病人分為三類:全面護理、部分護理和自我護理。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護士的任務是幫助病人完成和縮短從全面護理到自我護理的過程。它的理論基礎是自我護理的程度和身心健康的程度成正比,自我護理促進身心健康。

    這一理論為美國醫院、養老院和家庭護理組織廣泛接受。住院的病人,70歲以下的大多數被認為是可以劃入自我護理的病人,70歲以上的許多病人劃入自我護理和部分護理,只有那些頭腦不清醒的少數老年病人和急症病人,才被認為是全面護理的病人。醫院裏屬於自我護理的病人,每天的晨浴、上廁所都是自我料理,三頓飯由工作人員送到床邊後,自己吃飯。有特殊需要時,自己按鈴叫護士。醫護界接受了這一原則:凡是病人自己能做的,一定讓他們自己做。美國醫護界都很熟悉的一個醫囑是:臥床休息,但保留上廁所的特權。自己照顧自己成了一種特權,何樂而不為呢?

    從70年代到80年代,研究85歲以上的老人成了美國老年學研究的重點。因為這部分老年人中無法獨立生活的人最多,需要他人照顧的最多,花費政府稅收資助的健康保險也最多。據調查,85%的65歲以上的老人有程度不同的慢性病,其中13%的人病情相當嚴重。而到了85歲以上,就有30%的老人生活無法完全自理。1984年的一項老年學科研表明,在美國有80%到85%照應老人的工作是由家裏人和親戚做的;有220萬的老伴兒、成年的子女和親戚照應著110萬老人。所以幫助85歲以上的老人延長自我護理或部分自我護理的時日,不僅能提高他們本身的生活品質,也會促進整個社會的生活品質。喬治亞州雅典城的喬治亞大學設立了一個百歲老人科研項目,長期跟蹤研究住在喬治亞州百歲以上的老人。有意思的是現在美國有的百歲老人在百歲之前閉口不談自己的年紀,一旦活過了一百歲,就不再忌諱告訴別人自己的年紀了。

    美國現行的社會安全法中有一條款,名為"退休收入評定"。它無形中為62歲到69歲的退休人員繼續或重新工作的收入封了頂,規定若他們的收入超過一定標準,他們靠社會安全法領取的退休福利金就會相應地減少。具體地説,1992年,退休領社會福利金的人員,年齡在62歲到65歲之間的,年收入若超過7080美元,他們的福利金將相應減少;年齡在65歲到69歲之間的,年收入不得超過9720美元。因此,許多繼續工作的退休人員,甚至他們的僱主都"自覺地"把他們的工作時間限定在不致減少退休福利金的範圍內。顯而易見,在社會年輕勞力已過剩,需要老年勞力退出勞力市場時,這一政策對社會有好處。若社會真的進入年輕勞力不足期,這一政策就會變成作繭自縛的過時黃歷。"退休收入評定"對70歲以上繼續工作的人的收入不再封頂,但又有多少幸運兒經過了62歲到69歲的緩衝期,能夠掙出那份不用封頂的收入呢也不是沒有。

    在老年人常做的對社會有好處的活動中,做義工已成為越來越多的美國退休人員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據調查,有四分之一的65歲以上的美國老人每週平均做4個小時的義工。美國人做義工的傳統源遠流長。1831年到1832年間,法國政治家托克威爾在深入廣泛地研究了美國社會後,指出民眾和宗教生活中大量的義工活動是美國民主成功的關鍵。他説,美國強于當時的歐洲國家之處就在於美國人傾向於義務地聚集起來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問題。本世紀60年代以前,許多美國中産階級家庭女主人只相夫教子主持家務,家庭之外的社會活動主要是義工活動。她們中的許多中年婦女成了社會義工活動的中心人物。60年代後,雙職工的中産階級家庭越來越多,義工活動受到影響。近年來,社會活動家越來越意識到退休老人是義工活動的寶貴的人力資源。

    根據近年的調查表明,常做義工的老年人一般有以下這些特點:高中以上的教育程度、有專業和技術專長、已婚、有較高收入、身體好和有宗教信仰的退休老年婦女。6種義工活動是他們最常做的:做教練或個別輔導,和人直接打交道;許多留美學生家屬都曾有過輔導他們學英語的義工老師,這些老師可以説100%的是退休人員。第二種常見的義工活動是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諸如給非盈利的公共場所種花,在醫院送水、推輪椅,等等;三是參與公益事業的籌款集資活動;四是參加董事會理事會,監督某一事業單位;五是在一些辦公室裏工作,幫助收發來往信件等等;六是開車,幫助接送沒有車的其他老人或較貧窮的人,帶他們去買食品,或看醫生。義工投入勞動最多的地方有:宗教組織、醫療衛生部門、社會服務部門和老年中心。

    1990年,在一所基督教長老會辦的養老院中,有一位70多歲的做義工的老人。那兒的工作人員都叫他"老爸爸"。他個子小小的,戴一個淺蘭布的圍裙,這是那家養老院男性義工的工作服。他在養老院全面護理部推輪椅。護理員早上幫那些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洗好穿好,架到輪椅上後,"老爸爸"把他們推到餐廳、活動室、理髮室或理療室去。護理員們都喜歡他,不僅因為他為護理員繁重的工作減輕了負擔,而且因為他對每個人都持很友善的態度。他説,他的"媽媽去世前住在這兒,我天天來看她。她過世後,我還來,做義工。"這家養老院每天為自願工提供一頓免費中飯。他一人早晨開車過來,上午推輪椅,吃頓中飯,下午到活動室裏與人聊個把小時天兒就回家。這成了他每天的日程。很多醫院、養老院都為義工提供一頓免費餐。義工參加義務勞動所消耗的行車里程,年終報所得稅時,可申報減稅。

    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是年輕時生活方式的延續。獨立自主在美國生活方式中分量很重。有不少老人退休後從北方搬到南方熱帶、亞熱帶氣候的佛羅裏達州,或搬到中部沙漠氣候的亞利桑那州,很大的動機是為了延長獨立自主的年份。因為溫暖炎熱的氣候減去老人冬天掃雪的負擔,而乾燥的沙漠氣候可使有關節炎的老人減少發病的機會,延長了自我照應的時日。加上這些炎熱的地區在空調普及之前發展緩慢,相對來説,房地産比較便宜。老人賣掉原來比較貴的住房,買下比較便宜的現住房,一進一齣,可省下一筆錢做自己的養老金。在服務産業相當成熟的美國,有錢常常就等於有自主權。經濟上獨立自主,獨立生活是絕大多數美國老年人所遵循的生活原則。孩子長大離家後,許多美國人從大房子退到小房子。退休後,若體力下降,就會從小房子退到單元房,以減去庭園管理,諸如割草之類的事。如果體力繼續下降,他們就會從單元房退到部分護理居住。到完全喪失自我護理能力時,萬不得已才退到養老院。絕大多數老人都是一步步退卻,不輕易放棄每一步,能自己做的絕不求人。

    西方諺語説:上帝要毀掉一個人,先毀掉他的頭腦。反過來説,上帝要存活一個人,就會讓他們保持頭腦清醒。這一説法用來形容美國老年人的生活,可以説是再確切不過。許多美國老年人利用電話和存款,找人幫忙做自己做不了的事,用這種方法自己照應自己一輩子。1998年8月13日的亞特蘭大大都市最大的一家報紙,報道這年6月去世的一位小學退休老師,她自己把自己的葬禮都照應得好好的,真叫人不得不佩服。這位住在亞特蘭大效區考伯縣的派思女士活到90多歲,退休前是小學一年級的老師。她一生過著默默無聞省吃儉用的生活,卻在近40年的時間裏,從自己的工資和退休金中,不張不揚地拿出50多萬美元捐助給教堂和教會學生。從1997年冬天起,她的身體狀況開始走下坡,她便籌劃起自己的葬禮來。在葬禮上自己穿戴何物她都一一交代,對每項費用安排得週到細緻。她一生沒有結婚,出葬時她的學生為她抬棺材。葬禮結束時,每個學生拿到75美元,這是派思女士生前安排好的,是作為他們誤工一天的補償費。為了不讓老朋友們破費買鮮花,她專門給人留下25美元作此用。

    (摘自《莊重諧謔與美國的婚姻和家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定價:15.00元。社址:北京鼓樓西大街甲158號,郵編:100720)

    

    《書摘》2001年9月27日

相關新聞

重慶七十歲以上老人國慶起享受九項特殊優待

老年人旅遊三不宜

北京要成立首家走失老年人收容中心

古稀子百歲母三輪遊遍華夏

美國三成養老院存在虐待老年人現象

我們老年的生活靠什麼保障

出境遊構成發生變化

九月“帶老人出國轉轉”

老年癡呆有救!我國研製成功治療健忘症藥物

“銀發旅遊”走俏中國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