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見所聞]中國人紛紛去印度掙錢(圖)

可能在一些中國人的腦海裏,我們的鄰居印度,除了古老神秘以及近年來名氣頗大的軟體業外,更多則是貧窮落後、天災頻發的印象。事實上,這個有著10.3億人口的南亞大國不僅是經濟總量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發展中國家,而且在過去12年中,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率更是保持在6%左右。數月前,美國高曼薩奇公司在一份預測報告中稱,按目前速度推算,印度在2050年將成為美、中之後全球第三大經濟體。近年來,印度穩步發展的經濟、日漸放寬的投資環境、巨大的市場規模及蘊藏的潛力都如同一塊巨大的磁石,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加入到來這裡“淘金”的行列。

民營企業唱起主角

邁入新世紀以來,在中印政治關係大幅改善的背景下,經貿往來呈現出了雄厚的發展潛力。權威統計資料顯示,中印貿易額由1999年不到20億美元,猛增到2003年的50億美元,3年就翻了一番。僅今年前9個月,中印貿易額就達到53.3億美元,同比增長54.8%,其中中國對印度出口額達到23.7億美元,同比增長28.4%。許多經濟專家預測,今年兩國貿易創下70億美元新紀錄的目標已指日可待。

目前,印度已成為中國在南亞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國經貿合作已從單純的商品貿易逐步擴大到包括工程承包、技術貿易和相互投資在內的經濟技術合作。在其中,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營公司開始成為主力軍。

記得3年前記者剛駐站時,只有幾家“國”字號公司在新德里開設了辦事處。而近兩年,無論是在新德里,商業城市孟買和金奈,還是印度“矽谷”班加羅爾以及南部科技城海德拉巴,都可能偶遇忙忙碌碌的中國商人。記者從中國東方航空公司新德里辦事處獲悉,去年東航開通的北京—新德里航線,在經歷了初期的蕭條以及“非典”時的停滯後,如今又是“賓客滿座”,即使航班已恢復到一週兩班,有時也是一票難求。

某中國公司駐印度辦事處由於設立時間較長,住房較為寬鬆,對印度情況十分熟悉,是一些初來乍到的中國商人首選的落腳處,一度被大夥戲稱為“總接待站”和中印經貿關係的“晴雨錶”。總代表南先生對記者表示,以前來印度做生意的中國人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張“老面孔”,而如今來這兒的人至少翻了好幾倍。

“中國造”名聲開始打響

一些印度媒體同行對記者表示,以前印度人怎麼也不相信中印貿易能達到今天50億美元的程度。即便去年年初,不少印度人還對中印能否在2008年實現雙邊貿易額100億美元持懷疑態度。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印都以大量、低薪的高素質勞動力見長,似乎更是一種競爭而非互補的關係。可現在看來,一方面中國科技研發能力正在大幅提高,産品高技術附加值不斷增加,基礎設施也優於印度;另一方面中國還有大量尚未消化的剩餘勞力,勞動力成本不會立即大幅提升,因此中國貨的綜合競爭力較高。照如今的趨勢,兩國政府今年達成的2005年實現雙邊貿易100億美元的目標都有些保守。

一位印度商界人士也對記者説,長期以來,印度市場上中國貨很難見到。由於缺乏了解,“中國製造”在印度某些人眼中幾乎是品質無保證的代名詞。隨著近年中國商品的涌入,印度各界對中國商品的印象有了很大改變。從印度“燈節”期間遍佈市場的玩具飾品,到隨處可見的電子器材與電腦配件,“中國造”的名聲開始叫響。尤其是電子、燈飾、玩具、服裝、鞋類、陶瓷、傢具、建材等中國産品在當地市場最受青睞。他還告訴記者,不久前他曾偶然品嘗中國的紅葡萄酒,口味之純正竟讓他以為是法國原裝進口貨。如果能有渠道從中國進口這種酒,肯定會受到印度上層人士的喜愛。

只要留心,到處都是商機

一位在印度做生意的德國商人曾告訴記者,“今天的印度市場就像10年前的中國市場一樣,到處充滿機會。”對此,無論是記者親身體會,還是許多前來印度考察的中國人都有同感:只要留心,市場廣袤的印度,商機到處都是。

自1991年啟動經濟改革進程以來,印度經濟實力穩步增長,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印度國內生産總值在全球新興經濟體中名列第二。如今,印度已經開始推進第二階段經濟改革,除農業(不包括種茶)、原子能、鐵路、房地産、零售、傳媒外,印度已經放鬆或廢除了絕大多數對貿易、外商投資和外匯的控制,允許私人投資幾乎所有的行業。銀行、保險、手機、機場等許多此前不對外資開放的行業也歡迎外國商人投資。此外,印度盧比已可在經常項目上兌換,並將實現在資本項目上兌換。現行基本關稅也有望在今後三年內從35%調低至20%。在《印度2002—2007年進出口政策》中,政府還批准經濟特區內企業的外國直接投資比例可達100%,投資總額不封頂。特區關稅和稅收按“外國領地”對待。國內其他地區産品進入特區也享受出口産品的免稅待遇。國外産品進入特區還免征關稅。

記者在印度東部商都加爾各答偶遇一位前來當地洽談業務的杜先生。杜先生考慮近期要在加爾各答開設一個倉儲物流中心。屆時將根據當地用戶的需求,大規模採購中國知名的電子、機械以及日用消費品,憑藉加爾各答地理上的優勢,將産品輻射到印度以及南亞各地。在他看來,儘管印度投資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隨著中印兩國政治關係的改善,無論是從經濟層面,還是從印度市場的容納能力以及中國産品的競爭力出發,中國企業和商品進入印度市場的時機已經成熟。

來自北京的壽先生告訴記者,印度豐富的木材資源、香精、水産品、手工藝品、皮革和醫藥半成品不僅品質好,價格優勢也十分明顯。如果能大批出口到中國市場,肯定大受歡迎。而中國的白色家電、五金、日用品、輕工業産品價廉物美,在印度具備相當的競爭力。

“湖南三一重工”集團印度公司董事長李雪松還告訴記者,總公司之所以決心要在印度紮根,除了勞動力資源豐富外,更為重要的是,印度中央以及地方政府都正在加快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以目前正在動工、連接全國四大城市的“金四角”高速公路網為例,預計總投資額將達4800億盧比(1美元約合45盧比),商機不言而喻。

去印度,準備要充分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儘管印度商機巨大,兩國合作前景廣闊,但考慮到中印兩國政治體制、風土人情以及文化傳統的差異,中國人來印度“淘金”前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首先,印度是聯邦制國家,在許多遠離中央政府的邦,地方保護主義意識嚴重,中央政府也無可奈何。一些地方工會組織勢力非常強大,而地方政府為拉選票,不敢得罪他們。對此,專家建議中國商人應加強對印度市場、相關法律法規、從事經貿的習慣做法進行詳細的先期調研,選擇到那些經濟活力好、購買能力強並對外資給予稅收以及雇工優惠政策的地方發展,避免匆忙進入。

其次,與官方打交道一定要有耐心。必要時寧可多花些錢,聘請當地知名的諮詢公司,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再者,目前印度商界甚至政府一些人士仍對中國商品存在恐懼和防範心理。因此,在鞏固傳統商品市場的同時,中國人要積極探討新的合作形式,如發展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開展工程承包等。堅決制止一哄而上和相互削價競銷,避免在傾銷問題上授人以柄,讓自己陷於被動。

此外,應在印度尋找信譽好、實力強的合作夥伴,並聘請知名的律師。印度的商業法律法規體系十分龐大,外國人往往會被弄得“一頭霧水”。因此找一個可靠的、有能力的、有一定影響力的合作夥伴極為重要。同時,最好利用印度員工管理公司,他們熟悉當地的情況,便於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

相關連結

中國商人前往印度可向印度駐華使館以及駐上海總領館(只負責上海地區)申請三個月一次入境和半年多次往返的商務簽證,費用均為340元人民幣。以前,前者1周時間就可拿到。但若要申請後者,則至少需要等待2個月,因為印度駐華使館要將申請人材料送往國內審批。如今,在中印關係大幅改善的背景下,赴印商務簽證費用不變的同時,效率比以前提高不少。印度駐華使館有權直接發放半年多次往返簽證,申請人1周內就能拿到。但提醒注意的是,申請人必須要在申請材料中,附上印度客戶的營業執照副本,並註明多次往返。

此外,印度公司稅分國內公司和外國公司兩種,前者稅率是35.875%,後者為41%。如果外國商家直接在印度成立合資公司,就能享受國內公司稅率。至於印度個人所得稅,如果年收入超過86萬盧比,個人所得稅就是33%。外國公民只需對在印度的收入支付所得稅。(錢峰)

印度手工藝品在中國擁有相當的市場潛力。

《環球時報》 2003年12月


半年時間扭虧為盈 中國人救了美國國企(圖)
23名中國人欲圓“美國夢” 受騙至帛琉
紅磨坊大掙中國人的錢(圖)
[海外生活]中國人,別到哪都擺闊
[他鄉見聞]中國人闖蕩越南股市(圖)
[他鄉親歷]中國人如何在美國開公司
遠東有多少中國人---中國記者遠東行
中國人在以色列:目的不同境況迥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