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講“禮”不是見外

孟德威

    有人説中國是禮儀之邦。但我有個住在蘇州的法國同胞卻經常抱怨説:“中國人不講禮貌!”

    説得具體一點,他不滿的現象主要包括:不排隊,隨地吐痰,完全不把別人的舒服與否放在眼裏。他這樣説的時候,我有點難過:我深愛中國,當然也希望我的同胞對中國多説一些讚美的話,少點批評。不幸的是,他所説的不無道理。

    法國人對禮節問題特別敏感。我們從小就受到這方面的嚴格教育。父母會常常嘮叨:吃飯時不要把肘放在桌面上;嚼食物不能出聲音,不能説話,不能張開嘴巴;握手絕對不能伸出左手;咳嗽必須用手遮住嘴巴……我外婆對我媽媽嘮叨過,我媽媽對我嘮叨過,我當然對我的小孩也嘮叨。

    我們罵小孩不禮貌的時候,總會指責他的父母説:“這小孩被養得不好!”甚至有大家族(往往是貴族)的女主人專門寫書解釋,在某種情況下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才不至於失禮。法國幾乎每一家庭都有這麼一本;若要面對特殊的場合,我們會先參考這種《適當習俗指南》以免失禮。

    我來到中國,自然而然地把法國的禮貌也用在日常生活上:買東西就排隊,打的士就跟司機先説聲“你好”才説明目的地,下車時一定會説“謝謝!再見!”而我發現,司機朋友有時候會用驚訝的眼光看我,好像不太理解我為什麼要説“謝謝”。

    最令我費解的是,如果在家裏與阿姨、女友説“謝謝”,她們反而會抱怨,説我太見外。都是自己人,不用那麼客氣吧!我實在不是蓄意地要與她們保持距離,只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禮貌不是“做”給外人看的,禮貌就得從家裏開始。我們對在外禮貌而在家粗魯的人會強烈指責。

    就是因為如此,我在街上看到一對夫妻,若女的手上拿東西而男的空手,我的反應是:“這個男的沒有修養!”我跟女友去買東西時,當然儘量不讓她提東西。同樣地,我曾經跟她抱怨過:上車時,你不要開門,一定要等我幫你開,否則我會覺得自己失禮了。

    而她也不是沒有抱怨過。她説:在家裏只有我們兩個人,若處處要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合禮”,太累了,太不自在,沒有必要那麼拘束。前不久她甚至懷疑:外國人嘴巴的構造是不是與中國人不同?我們明明吃的是一樣的東西,為什麼她嚼食物有聲音,而看我嘴巴在動,卻聽不出任何聲音呢?

    我安慰她説,禮貌的本質是尊重人,而尊重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形式的差別無關緊要。因此我們可以互相諒解,互相適應,得到和諧。

    

    《環球時報》 2001年05月15日

    

相關新聞

法國反對德國關於歐盟機構改革的設想方案

法國譴責以色列在加沙地帶採取的報復行動

加拿大法國輿論抨擊美國導彈防禦計劃

法國女性地位表裏不一

小法官叫板大總統 希拉克被傳上公堂

法國對臺軍售案開庭 前外長迪馬可能入獄

大偷渡震驚法蘭西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