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美國的“旮旯售”與中國的“收破爛”

張 彥

    家裏東西多了,如何處理?在中國,現在舊貨店還不普及,何況剩餘物資多半不夠資格上舊貨店。所以,我們除了送給近鄰好友,一般賣給“收破爛”的或者“廢品收購處”,多少有點收入,收購者也能因此掙點錢,廢物不廢,兩全其美,何樂不為?

    美國人同樣有這個問題,而且東西可能更多,他們是怎樣處理的?我在南加州女兒家探親的時候,特別就此在她所居住的小城市厄普蘭作了點小小的“調查”,發現還頗有值得參考的地方。他們多半都是在自己家門口擺攤公開出售,因為往往把攤擺在車庫前面或者庭院裏,就叫GARAGE SALE 或者 YARD SALE。中文似乎還沒有一個法定的譯名,姑且把它譯作“旮旯售”或者“庭院售”。出售的東西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價錢由主人自己定,有時可以便宜得難以令人置信。同時,這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也許你會買到你夢寐以求而又無處尋覓的好東西。這裡,住家房子一般都很分散,只能開車去逛,反正家家都有汽車。

    又不是有固定地址的商店,你怎麼知道哪兒有“旮旯售”呢?不用發愁,當地的報紙每星期五必有整版的廣告,告訴你這個週末在哪有售。這種廣告一條只有幾行字,文字特別精練,既要説明時間地點,又要告訴你出售哪類物品,好招徠顧客。有的還特別加上一句:“別來太早了!”怕你攪了他們週末早晨的懶覺。一般都只限于星期六和星期日,而星期六往往是最熱鬧的,好多人都想搶先一步可以有最佳選擇。去逛“旮旯售”的人,多半一手拿著報紙廣告,一手握著方向盤朝著目標前進。每到一地,沿途必有引人注意的“旮旯售”標誌為你導航,直到把你引到現場,那裏常常是路旁停滿了車。逛完一處,接著再上別處,一上午可以跑六七家,可能滿載而歸,也可能一無所獲,那就要看你的運氣了。

    “旮旯售”有各種各樣。絕大多數是這家人想把積壓多餘的東西加以處理,包括衣服鞋帽、家用電器、桌椅板凳、兒童玩具等等。當然,多半都是舊東西,但也有從來沒有穿過的新衣服,也有把自己商店裏賣不動的商品拿到家門口來賣,這難免有借此逃稅之嫌;有的因為要搬家而出售,這種情況往往東西就特別多,而且為了急於脫手,價格也就便宜;有的是為了幫助貧困學生,學校讓家長捐贈,然後由學校出面組織出售;有的是慈善機構出面組織市民捐贈,然後加以出售,這種規模就比較大,好像是一個露天的“跳蚤市場”,售貨員常常是一些盡義務的志願者。

    要進行“旮旯售”,應有當地的“許可”,而且應遵守若干規則,如必須登廣告以及貨攤不得侵入人行道等等。登一條廣告,最短的一天也得15美元,也有不理那一套的。多數人還是很認真的,有的甚至到圖書館去借閱有關書籍,研究如何製作醒目的標致,如何訂合理的價格。在這個小城市的公共圖書館裏,就有三本關於“旮旯售”的專著。

    有人認為,“旮旯售”的盛行,與美國的社會經濟有關。舉辦“旮旯售”的多半是中産階級,他們勤於更新換季,往往有較多的東西需要處理。美國人流動性大,搬家是常事,自然經常需要處理物資。這種現象,在西部加州尤為盛行,與這裡四季如春的氣候有關,東部寒冷地帶則有所不同。富有的上層人士對“旮旯售”是不屑一顧的,他們只去高檔商店買名牌貨,以貴為榮。但是,在美國社會中,絕大多數還是中産階級和低收入的家庭,“旮旯售”正好滿足了他們互通有無的需要。美國人只講實惠,不在乎什麼“面子問題”。特別是對貧困家庭而言,這種交易方式,可以説是一種福音,客觀上也有利於促進社會的穩定。

    美國人的這种經驗,對我們中國人是不是多少也有點參考價值呢?

    

     中國網2001年4月20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