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醫療]積重難返 英國患者首先需要耐心

    在英國,誰要是生了病,他就必須有很大的耐心,除非他能支付得起私人診所昂貴的治療費。但是,這個島國在私人醫療護理方面的支出甚至還不到其國內生産總值的1%。而在德國,這部分支出的英國的3倍。幾乎所有的英國人都利用家庭醫生和國家衛生局的醫院。

    根據英國統計局的資料,到2002年3月底,英國有100多萬病人在等候做手術,其中20多萬人已經等了半年多。從1981年起,醫院病床的數量由20萬張下降到13.5萬張。在英國,每1000個居民平均擁有大約4張病床,而在法國和德國,這一數字為10張。

    長期以來,外國人也把英國的醫療衛生體系看作不可治愈的“英國病夫”。即便如此,英國人還是對他們1948年成立的國家衛生局感到驕傲。在“祖國”既不給失業者也不給退休人員發放足夠補貼的英國,國家衛生局是最後一個社會福利成就,它經歷了“撒切爾資本主義”時代,並且劫後余生。畢竟國家衛生局還能保證每個人享有免費的醫療福利。因為這部分費用由國家稅收來墊付,所以經濟學家讚揚説,它不會增加工資成本。

    國家衛生局的醫療基礎措施是絕對不差的——至少人們在評價時不應該受德國醫療衛生體系的影響。英倫三島上的人們的平均壽命完全達到了歐洲的平均水準。新生兒甚至被認為在醫療方面受到了特別好的照顧。英國的醫療體系中的首要問題是一直普遍存在的短缺經濟和指令性經濟。迄今為止,還沒有一位政治家敢於把國家衛生局改造成真正現代化的機構。

    雖然現任財政大臣戈登布朗希望通過投入更多的資金來重整這個體系,但他無論如何也不想動搖國家衛生局的基礎。相反,首相布萊爾預感到,只靠資金投入和國家干預是不夠的,而有必要進行徹底的改革。如果按照他的想法來進行的話,不久患者就可以在他們的保健方面擁有一點發言權了。這樣一來,今後國家衛生局也能利用私人企業的服務。

    但是,舊的桎梏無處不在。在這個自由市場的國度,還不能自由地選擇醫生。每個英國人必須在其所居住的城區找一個普通醫生登記,而這些普通醫生的診所總是人滿為患,尤其是在城裏。但是,患者必須找普通醫生看病,別無他法。因為只有普通醫生才可以決定患者是否有必要進醫院治療或者找專科醫生診斷。

    在國家衛生局成立不久後,英國人享受全額醫療衛生保險的時代就一去不復返了:從那時起,英國患者必須自己支付看牙或購買某些藥物的費用。雖然國家對一些藥片和藥水給予部分補貼,弱勢群體的醫療費用也能得到補償,但是,誰需要及時的醫療救助,誰就得自己掏腰包。

    《參考消息》2003年1月24日


回眸一笑有益無害 科學家揭開笑的奧秘
澳大利亞醫生造“死亡機器”
無國界醫生組織評十大被遺忘人道主義事件
英國醫生將創造歷史——操刀換人臉
科學家揭開快樂源泉:家人、朋友和寬恕的心
國際頂尖整形醫生:"全臉移植"並非科幻
[國外醫療]德國醫療事故主要靠庭外解決
尼日利亞:非洲酋長愛去華人醫院
埃及一"腦外科醫生"只有小學文化
手術中主刀醫生竟上銀行存錢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