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奢華讓人反感 華人在菲律賓不太合群  

     近日,曾有“菲律賓電影女王”之稱的華裔女富商李楊麗華準備拍攝一部以“正面反映菲律賓華人生活”為主題的電影的消息,重新引發了筆者對菲律賓華人生活及地位等問題的關注。

    在過去30年裏,李楊麗華一直是很成功的電影製片人,她的電影非常有爭議,但卻屢屢獲獎。她製作過的影片,有被當地勢力巨大的天主教會抨擊的艷情片,也有馬科斯政府統治期間所拍的反政府電影。據説,她本人非常富有,可常遭菲人誤解和嫉妒,這或許是她決心拍攝此片的直接動因。

    一部分華人的奢華生活確實讓人反感

    的確,同許多國家情況一樣,菲律賓的華人也被當地人認為是血液中流淌著天生的狡黠與機巧,善於經商與致富的高智商族群。而少數富裕華人的奢華生活做派,確實時常招致菲律賓中産階級人士的艷羨與反感。

    同菲上流社會的家庭一樣,富裕的華人家裏一般都有用人和司機,更甚者還有警衛、保鏢及花工等。儘管篤信天主教、樂天順良的菲律賓人對此已習以為常,但是,華社一些有識之士卻認識到了貧富懸殊之後埋藏著的長久隱患。曾經擔任前總統華人顧問的陳國仁老先生就幾次對筆者表示他的擔心,他認為儘管隨著祖籍國的強大,菲中兩國友好關係的深入發展,冷戰時期華人們惶惶不可終日的景象一去不復返,但是,華人仍應擯棄“上流社會”陋習,潔身自好,以免菲人積怨突發。

    很多華人已經完全融入當地社會了

    在菲律賓8000萬人口中,華人約130萬左右,而有華人血統的菲律賓人據説近1000萬。不少名人賢達都表示或不回避自己擁有華人血統。1999年11月朱鎔基總理訪菲前夕,記者專訪當時的外長西亞松(SIASON),這位享有盛譽的資深外交家的開場白竟是“江澤民主席是我的舅舅”,他幽默地承認他本人有華人血統,是中國人的好朋友。記者從菲律賓朋友那裏得知,凡是名字尾碼帶SON的,比如菲律賓前國家警察總監、現參議員拉克松(LACSON),以及把前總統埃斯特拉達拉下臺的前省長辛森(SINSON)等,都帶有華人血統。最有名的還有現任菲律賓總統阿羅約的丈夫及紅衣大主教辛海綿等。但是,在普通菲人眼中他們已不再是華人,因為他們講菲語,生活也已菲化,完全融入了菲律賓社會。

    幾十年前,華人為了生存,想出不少能快速“融入當地社會”的法子,有的與菲人通婚———在原配之外,再娶一名菲女;更多的是花錢買菲律賓人的姓氏,在各類需註冊的官方文件上,達到“真假難辨”的效果。記者不少華人朋友的英文名或西班牙文名,就與中文名毫不搭界。連祖宗姓氏都背棄了,多少可以體現這些背井離鄉的同胞們身處異國的不易。

    華人不直接參政,他們更願意用錢來結交權貴

    雖説在菲律賓不到2%的華人控制著近60%的國家經濟命脈,並有機會參與金融、交通運輸、通信等關鍵部門的經營,但經濟領域的超前,並不能掩蓋華人在政治舞臺上的滯後。以筆者看,後者才是衡量華人是否融入菲律賓社會的尺規。

    自1982年華人開始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後,在政壇嶄露頭角的華人算起來已有10多位。但多數華人還是鍾情于花錢買平安、結交權貴的“短平快”做法。反過來,在不滿足現狀的勤勞的華人眼中,菲人太多地承襲了西班牙拉丁式的浪漫與慵懶、樂天與閒散。正因為如此,直到現在絕大多數華人家長仍反對子女與當地人通婚,“娶了一個,負擔全家”是他們慣用的藉口。當然,對以從事販毒、走私或非法小零售業為主的極少數新移民來説,他們的態度又另當別論了。

     《環球時報》2002年9月27日


美國華僑華人不了的“熊貓情結”
難回到從前:曼哈頓華人的這一年
新加坡華人過中秋慶祝活動多
阿根廷華人華僑賑濟阿根廷災民
打入紐約“燈飾”區:華人找尋經濟新出路
馬來西亞華人創辦第一所大學拉曼大學
加移民顧問:90%以上華人移民顧問公司將面臨倒閉
華人締造墨西加利近代文明史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