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對日本採取報復措施

    中國政府在表示將對汽車等從日本進口的3種工業産品實行報復措施之後,于19日通過外交途徑正式通知日本政府,決定對這3種産品徵收“特別關稅”。這使得1972年邦交正常化以來不斷擴大的中日兩國通商關係有可能首次發展為真正的貿易糾紛。報復對象之所以選中汽車、手機等海外市場上具有象徵意義的日本産品,與其説是追求經濟上的報復效果,不如説更看重向國內宣傳一種政治上的對日強硬姿態。

    對日本象徵産品徵收特別關稅

    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對汽車、手機、空調3種産品做出報復決定後,正式通知北京日本大使館則是當地時間9點半。

    對於日本方面為何不事先通知的詰問,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對外貿易管理局副局長張克寧回絕道“18日公佈時正值半夜,事先沒能和日方取得聯繫。公佈內容只是表明政策,並不意味著實施具體措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章啟月也説“日方事先應當清楚中方將要採取的措施”,否認是“暗算”。

    負責此事的日本大使館高級官員雖然捉摸不透(中方)無視事先通知的真實意圖所在,但認為“不僅僅是通商問題,是不是中方對日本已經不耐煩了?”,指出這一事件的背景是中日關係正處於倒退之中,除通商摩擦之外,還有教科書問題、台灣前“總統”李登輝訪日、小泉純一郎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問題等等。

    中日貿易連續兩年刷新歷史最高值,今年更被看好將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在這種情況下,繼大蔥等3種農産品之後,中國産雞肉又因檢疫而被日本市場拒之門外,中方對此表現出強烈的焦躁。“為什麼不和日本的進口限制對抗?”中國國內和政府相左的氣氛不斷高漲。

    日方有意在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的基礎上解決與中國的通商摩擦。對此,中國以尚未入世為由,根據國內法採取了突然性報復措施,以應付國內的強硬論。

    這次成為報復對象的3種産品,去年從日本到中國的出口額分別為:汽車約42000萬美元,手機約9000萬美元,空調約5200萬美元,對通商的影響都很有限,同時這3種産品又是從80年代開始日本産品真正進入中國市場的象徵。不事先通知的震撼、象徵産品的選定——在這場貿易糾紛中中方打出的第一拳,重重擊中了經濟強國日本的面子。

    意在掌握對日談判主導權

    中國政府決定徵收特別關稅的3種日本工業産品,在對華出口中所佔比率很小,不會給日本經濟界帶來毀滅性打擊。但是,其背後卻隱約可見中方的戰略:對日本經濟界施加壓力,使對日通商談判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

    據日本貿易振興會統計,去年日本對華出口額為300億美元,而中國對日出口額升至550億美元,中國的對日盈餘為250億美元。這次,中國作為報復措施選定的對象産品——汽車、手機、空調,3種合計,日本出口額為56000萬美元,還不到對華出口額的2%,對日本經濟界來説,不會造成很大的損害。

    在這一意義上,可以説中方並沒有選擇“要害”。不過,看看和中國關係密切的3個經濟團體,就會發現他們和中國打擊的3種産品有著巧妙的聯繫。

    即日中經濟協會會長渡裏杉一郎兼任東芝顧問,日中投資促進組織會長豐田章一郎兼任豐田汽車名譽董事長,日中經濟貿易中心會長谷井昭雄兼任松下電器産業顧問。

    丸紅經濟研究所主席研究員美甘哲秀認為,“東芝手機、豐田汽車、松下空調,是溝通日中關係的經濟團體的首席産品,以它們為打擊對象,是發出的要他們勸服日本政府的絕妙信號。”

    日本政府臨時發動的進口限制,面臨著11月是否要真正發動的問題,觀察家認為“秋天參院選舉結束後,將不得不取消”。

    另一方面,由於在中國入世問題上中美間已就農業補貼問題達成一致,經濟界多數認為“這次對日報復不會帶來影響”。中國將在未來對日本採取強硬通商談判。

    

    日本《産經新聞》2001年6月20日

    

相關新聞

對中日貿易摩擦的思考應超越蘑菇、大蔥

中日貿易摩擦的原因及未來走向

中日貿易大戰,誰是受害者?

中日貿易戰端倪初現 中國公司農戶面臨災難

中國對日本貿易設限説不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