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系列(四)入世推動農業改革  

    儘管中國已經于2001年11月10日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但是,她卻沒有在入世的同時對外公佈成員國的書面協定。一個月後,在國內公開入世成員國書面協定的呼聲漸起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才迫於壓力對外發表了英文版的入世協定,而直到去年年底,才在中國外經貿部的網站上公佈了協定的中文版。

    在入世協議中,中國政府承諾的將在未來五年內執行的開放農業市場的標準,如降低進口關稅等措施,已經超越了屬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南韓所執行的標準。因此,這一協議的簽署也倍受中國國內輿論的非議,中國國內的保守派苛刻地批評中國政府簽署的貿易協定,甚至稱這一協定的簽署無異於“賣國”。

    與此同時,在即將於今年秋天召開的中國共産黨第16屆全體代表會議上,由於一部分高層領導的任期將滿,不可回避的是,中共最高領導層的組成將産生很大的變動。

    這也是江澤民主席和朱鎔基總理不願意在加入世貿組織的同時對外公佈他們做出的讓步的實質內容的原因之一。面對著入世後的機遇和挑戰,他們這麼做無非是想給中國國內的各個相關部門一點思考和準備應對的時間。因此,暫時將協議內容對外保密的決定也可以説是出於降低政府內部反對力量的考慮。

    中國的領導層決定尋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不僅是要擴大引進外國資本和促進台灣與大陸的經濟融合,更重要的是想借用入世後的外部壓力推動中國所有制體系的改革和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在這些改革和轉變中,推動國內農業改革的進程更是成為了中國政府借外部壓力想要實現的最大目標,這也是中國下了最大的賭注的改革領域。

    根據中國同世貿組織簽署的入世協議,到2004年1月,中國將把農産品進口總體關稅(同比發達工業化國家)降低到15.8的水準上。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可以保護其國內農業的界限(與工農業總産出成比例的政府津貼的上限)也被規定在了8.5的水準上。同適用於發展中國家10的比率和適用於工業化國家5的比率相比,這一專門適用於中國的農業保護補貼比率恰恰處於兩者的中間水準上。

    這些措施將確保中國向世界各國敞開其農産品市場的大門,並將迫使其國內市場參與到同美國這樣的有實力的農産品出口大國的激烈競爭中去。而在此之前,僅僅是同日本關於三種農産品産生的經濟摩擦就幾乎發展成為兩國間的一場大規模貿易戰。

    中國農産品的競爭力顯然是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威脅論”難成氣候的要害所在。從中國國內的影響看,據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預計,入世後,中國的失業農民人數將在現有的1300萬人的基礎上繼續攀升,並將對其國內農業産生極大的打擊。為此,朱鎔基總理在2001年11月份的東盟汶萊峰會上也告訴東盟組織領導人説,農業仍是他最為擔心的國民經濟部門。

    中國的農業領域有大約1.5億剩餘勞動力。而農業人口擁有的平均可耕種土地面積僅是日本的三分之一,不僅如此,中國國內糧食價格還遠高於國際市場的標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有可能導致海外市場小麥、稻穀以及植物油等農産品的大量流入,而這將會毫無疑問地進一步影響到中國農民收入的提高。因此,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應對的話,從事種植農業的農民將會進一步減少,而從一開始就不十分樂觀的農村就業環境將變得更為艱難。與此同時,農業的困境將導致農民和城市工人收入差距的進一步擴大,如果聽任中國農業發展舉步維艱的狀況繼續惡化下去,中國社會穩定的根基就會不可避免地受到嚴重的影響。

    現在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入世必將極大地衝擊中國的農業。然而,即便中國不加入世貿組織,世界經濟的發展以及中國國內形勢的變化也不能保證能夠讓中國繼續保持穩定。在中國入世談判的15年中,中國農業政策存在的各方面的問題都曾被指出過,其中包括種植業缺乏資金注入、提高農村勞動生産力所必需的農業合作體制的不恰當、農村收入的低下以及導致農業資源配置和農業政策缺乏效率的政府地方保護主義等等,不一而足。

    儘管農業改革的呼聲早已有之,但是由於對問題嚴重性預計的疏忽以及既得利益者的阻撓,相對於中國其他領域的改革腳步,農村改革的發展腳步明顯落後,也沒有出現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之初的重大突破。在中國農村改革的這種狀況下,曾用於形容日本經濟狀況的那句話“失落的十年”似乎也同樣適用於中國。

    為把中國農業從當前所處的困境中解脫出來,中國的領導層已經下定決心,認真採取多方面的改革措施以提高中國農民的收入和農業國際競爭力。在推進農業改革的各項舉措中,中國政府正設法修改戶口登記制度,以允許農村居民更為自由地流向城市。除此之外,中國政府也在旨在降低農民負擔、提高農民收入的稅費改革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有預測稱,30年內,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面對這樣的人口前景,中國必須確保自身糧食的供應。與此同時,目前中國還有5億人口深受嚴重的水資源短缺之苦。不僅如此,沙漠化和污染也在中國蔓延。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中國走錯一步就將導致混亂,並將從根本上葬送中國人為之艱苦奮鬥了20年才獲得的初步繁榮。

    伴隨著這樣的發展環境,中國的領導層已經採取一些強力的手段(如市場自由化)來推動中國農業生産力最終獲得提高。儘管這些改革措施有可能導致短期的混亂,但為了確保中國長遠利益的實現,冒這些風險顯然是值得的。

    從民主制度的視角看,中國採取的這些為照顧和保護不同利益集團方方面面的利益的改革措施或許顯得有些不成熟,但是,在中國過去20年實行改革開放所積累的經驗基礎上,中國正逐步形成一種共識,即“即便改革要冒一定的風險,但是不改革,中國的未來就會有更大的危險。”

    實際上,日本如果想加強自己的農業的話,它也可以從中國的改革實踐中學到一些東西。

    朝日新聞(英文版)2002年2月3日


“入世”系列(二)亞洲各國應拍手歡迎中國入世
WTO與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
入世推動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化
入世承諾不是對內開放的底線
中國“入世”:三大熱點透析
有經濟專家認為 日元貶值意在應對中國入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