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轎子山,雲南的林海雪原
中國網 | 時間:2004 年1 月17 日 |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薄走泥丸”是長征途中毛主席豪氣幹雲的著名詩句。自2003年雲南省投鉅資開發烏蒙山脈轎子山景區,這座見證了長征歷史的名山,如今已成為繼玉龍雪山之後又一高原賞雪的好去處。

冬天的轎子山,一大早雲霧瀰漫,我們從祿勸縣轉龍鎮到山腳的四方井開車約有兩小時左右。一路上,當地嚮導聊起轎子山的概況如數家珍:總面積為84.85平方公里的轎子山景區屬省級風景名勝區,被稱為“滇中第一山”,它距離祿勸縣城142公里,距昆明176公里。主峰海拔4223米,山頂從11月中旬到次年4月中旬為冰雪期,積雪0.5—2.0米,厚處達五六米。植物覆蓋率高達90%,大部分地區屬於原始狀態,從2000米至4000米的主峰區,有32個杜鵑花品種,40多種野生哺乳動物。

透過車窗往外看,遠處,大雪溫柔地伏在雄壯的轎子山上,映襯著高遠的藍天,好美的一幅風景畫;近處,粉紅的山茶花星星點點地綻放在路邊的山崖上,還有一棵棵墨綠色的大樹,為色彩單調的冬天增加了些許生機。

車停在下坪子,這裡已是白雪的世界。12幢鋪有保溫頂的小木屋散落在雪地裏,營造出一種童話般的氛圍。據昆明市主管旅遊的副市長雷曉明介紹,2003年5月,副省長邵琪偉率省市有關部門領導對轎子山旅遊開發作專題調研,提出將其建成世界級旅遊精品;建成以吸引東南亞及昆明地區遊客的生態康體旅遊區。以此為指導,昆明市加大開發力度,打出“南有石林、北有轎子”的旅遊金招牌。據初步統計,轎子山景區建設到目前為止,投資450萬元,修通了7.14公里的旅遊專線;投資80萬元修建了3150米遊路;投資70萬元架通了下坪子到四方井的5公里輸水管道;投資450余萬元修建了轎子山變電站,架通了景區輸電線路,通訊設施也已完工。

高原雪山別樣美

從下坪子出發,我們向雪山挺進。銀裝素裹的天地讓人心情如冰晶一般透亮,像藍天一樣清爽,大家興致高昂地唱起了歌,“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為什麼這樣紅……”唱著、説著、笑著、鬧著,不知不覺已爬到海拔3000多米的山坡上,再往上爬,山勢更險,絕壁陡立,群峰崢嶸,而且積雪很深,有的地方沒過膝蓋。我們深一腳淺一腳地往上爬,快要到月亮岩的那一段路,棧道上的扶欄成了我們的“救命草”,個個雙手緊緊地抓著扶欄一點一點向上挪,完全是手腳並用,笨得像“狗熊”。轎子山上一草一木都是風景,這裡聖潔寂靜的美麗征服了所有人的心。陽光下閃著鑽石般光茫的積雪,頑強生長的苔蘚植物,孕育著滿樹花蕾的杜鵑,高大筆直的冷杉,還有壯麗的冰瀑。美景天成,移步換景。投進轎子山的懷抱,我們忘記了時間、空間,平日裏工作的勞累、生活的煩憂都被皚皚白雪融化得無影無蹤,我們已成為童話世界裏的小精靈,優哉遊哉地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景中享受快樂時光。在風景如畫的天池邊,當地的彝家漢子盛情邀請遊客一同載歌載舞,嬉戲打鬧,歡聲笑語回蕩在山間。遊客中有一名小男孩,今年只有10歲,和家人一起登上了海拔4000多米的轎子山。他説,我早就纏著大人要來看雪,今天,終於實現了這個心願,回去後我一定要好好寫篇日記,留下難忘的記憶。

我們回到下坪子已是下午5點多鐘。就要告別轎子山了,嚮導告訴我們,轎子山雪山與平原雪地的美截然不同,它是立體的、多樣的、變化的,從山腳到山頂有精怪塘、神仙田、花溪、一線天、佛光岩、木幫渡等景點,一般很難一次遊完,而且不同時間有不同景色;5月以後,轎子山上萬畝杜鵑成為花海,特別是一種名貴的黃杜鵑,花開如碗大,鮮黃燦爛,滿山遍野煞是壯觀。另外,還有高山天池、草甸、冷杉、綠林,那時的轎子山別有一番風味。聽到這裡,我們立馬訂下一個重遊的約會。

有歌有舞有看頭

“送妹送到大樹腳,大樹葉子團團落啦,抓把葉子揩眼淚,揩幹眼淚各走各啦。送妹送到大橋頭,要學海水團團轉,莫學長江不回頭。”彝族的山歌在夜色裏響起來了。當我們回到轎子山下轉龍鎮時,中山廣場上少數民族群眾的歌舞活動熱熱鬧鬧。鎮文化體育站站長張天偉跳得比平時更有勁、更開心,因為這天鎮裏剛好舉行民族八簡舞比賽,群眾熱情高漲,遊客興高采烈,看著廣場上男女老幼個個喜笑顏開,老張心裏熱乎乎的。轎子山下居住著17個少數民族,群眾素來能歌善舞。隨著轎子山旅遊業的發展,鎮里加大小集鎮建設力度,去年底投資40多萬元建起了中山廣場。每晚群眾到這裡唱歌跳舞。配合雲南推廣八簡舞(即8個民族的簡化舞蹈),轉龍鎮率先在全縣舉行八簡舞比賽,提高群眾的民族歌舞水準。看著這麼熱鬧的場面,我們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人們的歌聲純真自然,人們的舞步樸實大方,如同這裡的山水一樣,是震撼心靈的自然美。

我們沉醉在歌舞的海洋中,快樂的心情像小鳥在飛。轎子山之行,給人返璞歸真的體驗。昆明市旅遊局王光華局長説:轎子山的美可以歸納為——雄、奇、險、秀,這是一片極具潛力的處女地。目前,省、市政府及相關企業本著“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將投入上億元資金打造這一精品,到2005年交通等條件逐步完善後,遊客規模將達30萬人次;到2020年它將成為昆明市最具有國際旅遊吸引力的支撐性旅遊區,旅遊規模達到150萬人次。 (儲東華 熊明)

《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 關 新 聞
· 聽如煙往事 賞撫仙湖之美(圖)
· 背包一族玩轉雲南
· 走進版納望天樹
· 雲南·通海秀山古寺觀
· 崖壁上的石寶山石窟
· [旅途]雲南東川那紅土地
· 組圖:雲南可邑 可以點燃月亮
· [旅途]熱海蒸騰萬千景象
· 梅裏雪山第13-18日
· [旅途]大理 給我想要的自由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