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味]另類江南之鎮遠
楊雄

    在中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中,有一個古城叫鎮遠。它位於接近湘黔鐵路的北端,隸屬黔東南州。那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淵源的水鄉城市,貴州唯一形若江南水鄉城市的古城,因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素有“滇頭楚尾”、“入滇咽喉”、“湘黔鎖陰”之稱。

    另類江南

    踏上鎮遠古城的街道,你首先察覺到的,就是那裏的樓房與江南水鄉的房舍極其相似。飛檐翹角的屋頂,淡灰色的墻體,一幢幢排列有序,依傍著清幽的舞陽河畔。水波盪漾,樓影顫動,漂浮不定。

    形若江南水鄉的四合院建築怎麼會出現在貴州這樣的環境中呢?並且,像古城鎮遠這樣的水鄉建築在貴州也不只這一處。在安順地區和黔東南州的隆裏古城,這樣的建築比比皆是,若説鎮遠有山有水,這樣的建築在那裏出現尚可理解,可是,在那兩個地方,卻沒有像舞陽河這樣碧波盪漾的水,而水鄉建築式的樓房竟然也存在著。

    倘若真要究其原因的話,那麼我們可能就要穿越時光隧道上溯到明朝了。

    明洪武初年,明太祖為了將一直未肯臣服而踞守在雲南的元朝巴扎刺瓦爾密一舉掃平,便發動了多次的“平滇”戰爭,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在洪武十四年(西元1381年)九月,以穎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將軍,永川侯藍玉、西平侯沐英為左、右副將軍,帶兵30萬從湖南原溪、沅州進入貴州而進行討伐滇黔的軍事大行動。這次戰爭歷時近兩年,明軍每攻下一地,就留下一部分官兵在那裏駐守,一邊演兵練習,一邊耕種田地,以防地方武裝東山再起,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屯田駐軍”。

    這些明朝官兵大約6000多人,有的是帶著家眷來的,他們駐留下來後就再也沒有回去,在貴州養家糊口,度過余生。沒有成家的,後來也娶了當地的女子成了家。水鄉和山地血緣、文化融合。這段歷史為中國文化拓展了一個精彩的脈絡和更為廣闊的空間。

    江南水鄉的四合院就這樣與貴州的山地民居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風味別致的建築。這可以説是中國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跡。並且,曾經用來娛軍的軍儺後來也演變成獨具特色的地方戲。在貴州一些屯軍之地至今還有人還穿著明朝時期江南水鄉的服飾,沿襲著明朝江南水鄉的一些習俗,而這些幾乎成了江南水鄉文化的絕版,因為即使在江南水鄉,現在也很難得見到這些珍貴的文化現象了。

    儒、釋、道三教合一洞

    鎮遠古城不但是西南大驛道上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塞,而且還是一個重要的文化傳播之地。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它不僅是江南文化的集中地,也是儒學、佛教、道教文化重要的傳播之地。

    在鎮遠衛城的盡頭處有一個佔地達兩萬平方米,由北至南長達一里多的龐大的建築群。這個氣勢不凡的建築群共有大小100多間亭臺樓閣,它們錯落有致地分散在舞陽河畔的中河山麓。這其中既有雄偉肅然的寶殿,也有淩空高倚的閣樓,曲廊迴旋,亭臺相接,飾以蔥郁的藤蘿古樹和若隱若現的山洞,非常的壯觀、神秘和氣派。這,就是鎮遠的王牌景點,被譽為與甘肅麥積山、山西懸空寺齊名的中國古代三大“空中建築”之一——青龍洞。

    青龍洞建築群的獨特之處並非全在它倚山而建的造勢,還在於它曾經是儒、釋、道三教文化的共同傳播之地,並曾經因此而揚名于印度、緬甸、寮國等東南亞國家。

    從中河山麓拾級而上,便來到了青龍洞的山門處。進入大門後,你會逐一地看到呂祖殿、觀音殿、中元禪院、老君殿和聖人殿等代表著儒、釋、道三教風格的建築。

    讓人感到納悶的是,儒釋道三教本該是“道”不同,不相與“謀”的,可如今卻為何湊在了一起呢?更何況自古以來,大凡是和尚佔了山頭,道士就得另外“開灶”,二者是無論如何也不應該湊在同一山頭的。可在鎮遠的青龍洞,二者竟然就湊得如此的“親密”。

    或許,道士張紫陽和王重陽的説法正好可以對青龍洞三教合為一處的建築風格做一個比較完美的詮釋:教雖三分,道乃歸一。

    但是據有關史籍記載,其實“鎮遠現象”並不是三教同時出現的,差不多是一個教派走了,另外一個教派隨之而來。先是一和尚來此建立了廟宇,再是張三丰來此修煉,緊接著,王陽明也隨後而來。那時期,由於鎮遠穩控了西南大驛道和沅江的上游,下湖南,通雲南而去寮國、緬甸、印度等國家,從而使得鎮遠不僅成了軍事上的重鎮和商業往來的大都會,還使它也成了儒釋道三教進行交流和傳播的一個重要文化中心。

    S形舞陽定太極

    當源遠流長的舞陽河來到了鎮遠後,就在中河山腳、青龍洞下來了一個S形的大拐彎。這舞陽河不拐彎則罷,它這一拐彎竟然就讓平凡的鎮遠在瞬間就變得超凡脫俗、不可思議了。好端端的一座城,就被它這個突如其來的S大拐彎一劈兩半,並蜿蜒成形,巧奪天工地構築成一個天然的陰陽八卦太極圖,南北兩端的府城和衛城成了太極圖上的陰陽兩點,頓時就顯得陣勢逼人,氣度不凡。

    明太祖時期,朱元璋派兵攻打雲南,在途經鎮遠時,一大將軍登高俯視,立時就被鎮遠的地理氣勢給震懾住了。於是,在攻下了雲南後,他便下令在鎮遠建立城廓,並派兵在此屯田駐守。接著,又在鎮遠分別設立了鎮遠衛、平溪衛、青溪衛、偏橋衛四個形成犄角之勢的衛所。隨後,又在鎮遠城的周圍設立了多達120多個可相互呼應的軍事屯堡,並派了近五六千人在這些屯堡裏駐守著。鎮遠因此而成了西南大驛道上一個舉足輕重的軍事重鎮,鎖陰湘黔。

    一場戰爭既平息了政治風波,穩定了時局,同時也滋生出一種新的文化來,這是當朝者始料未及的,也是歷史上一個具偶然性的文化奇跡。

    民族風情繽紛絢麗

    鎮遠的民族風情繽紛絢麗,淳樸誘人,就連吳敬梓也在《儒林外史》裏將這裡譽為“歌舞地”(見第四十三回“野羊塘將軍大戰,歌舞地酋長劫營”)。

    一年中,這裡幾乎月月都有熱鬧非凡的民族活動舉行。往往這個民族的活動剛剛過去,另外一個民族的活動就又開始了。比較典型的有三月三侗族情人節(也稱“播種節”),是離鎮遠約30余公里的報京侗寨最盛大的節日。四月八苗族牛王節、五月五龍舟節、六月六苗族吃新節、七月七侗族歌會、八月八土家族嗩吶節、九月九苗族豐收節等。

    當然,在這所有的節日中,最為盛大也最為熱鬧的當屬五月五的龍舟節了。鎮遠的龍舟賽事由來已久,據(嘉靖)《貴州通志-風俗》記載:“鎮遠府,端陽競渡,府臨河水,舟楫便利。居人先期製造龍船,繪畫首尾,集眾扮演戲劇。”

    在鎮遠,就連十一二歲的後生都能將船隻劃得貼水而飛。我們在鎮遠採訪拍攝時,曾得到一夥熱情的鎮遠後生的幫助。他們大多只有十一二歲,划船技術卻個個嫺熟無比,令人嘆服。

    昔日繁華的水陸都會

    鎮遠地處湘黔驛道與沅江水路的交匯處,緊控西南大驛道通往雲南和緬甸、印度、寮國等國的要塞。曾經戰雲密布的古城鎮遠,因為佔據了這樣一個特殊的地理位置而一度軍旅往來,商賈雲集,使得它成了一個“舟車輳輻,貨物聚集”的水陸大都會。

    從雲南到鎮遠有21站,從雲南到鎮遠的貨物大都是依靠人挑馬馱的方式,到了鎮遠後,就可以順著水路而沿著沅江一路到達常德。這樣難得的商機激發了雲南的商人們,後來雲南的客商就跟著來到了鎮遠。隨後,江蘇、四川、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以及廣東、廣西的客商也相繼聞風而來。這樣便利的水陸交通樞紐為鎮遠的商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到了清朝時期,鎮遠的商業就成了“黔省一冠”。

    外地客商的進駐,自然也會帶來他們故鄉的文化,比如一些習俗、戲劇等。在鎮遠,我們發現有一個規模宏大、建築風格雄偉壯觀的會館叫“天后宮”。據專家分析,舞陽河作為楚、黔、滇歷史上的水上通道,而多福建旅居商賈和為官人士,這座“天后宮”就是旅居鎮遠的福建客商和為官人士共同籌資修建的,因而又被稱為福建會館,是鎮遠八大會館之一。

    鎮遠有名的“八大會館”都設有自己的戲樓等娛樂性質的建築,每到節假日,他們各自來到自己所屬的會館休閒娛樂、聊家常、談生意、看戲劇。

    鎮遠作為一個繁榮的水陸大都會究竟曾經繁榮熱鬧到了哪種程度呢?鎮遠流傳的這句諺語就描述得非常生動和形象了:“鎮遠街,人擠人,挑窯罐的被撞破,擔桐油的擠不出城。”

    如今,在鎮遠的街道上漫步時,看到滿街林立的商埠和那飛檐翹角的吊角樓,我禁不住穿越時光隧道浮想聯翩。我覺得那時候的鎮遠景象儼然一幅《清明上河圖》。

    金羊網


[旅途]黔邊遊感悟民族風情
組圖:貴州月亮山原始森林
組圖:中國西南地區發現明朝的最後一批遺民
組圖:黔東南的聲音之旅
[旅途]洞中苗寨漫記
組圖:赤水處處出美景
圖文:貴州鎮遠古鎮  
[旅途]自駕破車遊貴州
貴州旅遊村寨管理
武陵仙境——梵凈山(圖文)
貴州——黎平會議會址紀念館(圖文)
最刺激的馬嶺河漂流
黔東旅遊線主要景點
黔南旅遊線主要景點
黔西旅遊線主要景點
黔北旅遊線主要景點
黔中旅遊線主要景點
古鎮.流水.人家
——寫在黔東南的路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