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本季南韓遊構想

    離開炒菜的日子,感覺會怎樣?

    在中國的土地上,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於是,要找這種感覺只有到他鄉,於是就可以在並不遙遠的南韓輕鬆地體驗一番“味”與“美”的韓式演繹。儘管南韓的旅遊資源並不太豐富,儘管南韓美食不一定會合你口味,但其中清清淡淡的文化韻味,相信會令此行不虛。

    構想之一:漢城古意

    在這個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將視線從滿是現代味兒的時尚與“韓流”上移開,並暫時抵禦南大門與明洞的購物誘惑,你將會發現什麼呢?這座古城將顯示出它留存的古意。

    南韓之家是許多外國遊客直面南韓傳統文化的第一站。這是個會令中國遊客倍感親切的地方,因為從“海鄰館”到“嘉樂堂”裏裏外外都是標準的漢字,正門、廂門旁,都是漢字楷書的楹聯,站在院子裏,未經油漆的木柱和飛檐柔和的曲線都讓人懷疑自己是否身在他鄉。南韓傳統的房子與院落都與我們的北方很像,只不過房屋是用基石上的木柱子支撐的。

    在這裡,遊客可以品嘗到正宗的南韓宮廷料理。其中“固則兒盤”是很有名的小吃,分成九格的圓盤子中擺著牛肉絲、筍幹、蘑菇等,正確的吃法是用中央擺的米做成的“面皮”裹著吃。此外,有一種外表很像老北京涮羊肉用的火鍋,只是比較小的東西,結果是用來盛湯的,一不小心就會鬧笑話,這東西在南韓叫做“神仙鍋”。酒足飯飽,還要在小劇場欣賞一番南韓的國粹,比如清唱、拋繡球舞以及各地民間舞蹈等等。

    接下來該去瞧瞧南韓的國寶級餅糕了,去之前很難想像餅糕為何會被稱做“國寶”,但我們驚奇地發現,竟然會有花四年時間學習餅糕以及各種傳統食品烹飪的本科生!南韓傳統飲食研究所博物館並不是政府開設的,它的創辦者是一位南韓國寶級的傳統食品製作大師。走進博物館的展廳,便會感受到中國文化對南韓的深遠影響,無論是春節、中秋,還是清明、端午,南韓百姓都要以相應的美食慶祝。所謂餅糕,是用米粉或是糯米粉或蒸或煮製成的,包括蒸糕、打糕、煎餅和煮年糕,聽來都很熟悉。結婚、祭祀要吃餅糕,孩子百歲、周歲和生日都要吃餅糕,可以説餅糕伴隨著南韓人的一生。每個時節的餅糕有每個時節的講究,比如春節要吃年糕和扁糕,農曆三月三要吃杜鵑花煎餅,中秋節時要吃松糕等。

    許多博物館都會為生計發愁,這裡卻不然,因為這裡有烹飪學校和培訓班。你不僅可以見到上面所講的本科生在乾乾淨淨的廚房裏聽課,也可以見到家庭主婦在認真地學煮湯。

    漢城最經典的古文化街——仁寺洞是不可不去的。仁寺洞街位於漢城江北區中心的塔谷公園左側,長不過約700米。據説,100年前的仁寺洞街密集許多經營宮廷用品的商店。如今的仁寺洞街仍然以古董店、古書店、民俗工藝店、筆店、傳統茶館為象徵。背後高樓大廈林立,商店卻大都是古樸的平房,從韓服娃娃鑰匙鏈到高麗青瓷,在這裡象徵南韓的大小物件應有盡有。上世紀80年代起以現代美術為主的畫廊陸續入駐此街,與固有的舊美術展館相映成趣。

    構想之二:水原排骨

    現在的水原,最出名的是三星電子;50年前的水原,最出名的是牛與烤排骨。

    對於水原的調料排骨,當地的旅遊手冊中有這麼一段看過便令人食指大動的文字:“加入麻油、蔥、蒜、胡椒粉、炒過的芝麻粒、梨、慶州清酒等所有獨家配料提味後,放在木炭暗火上烤過。所以,味道是不必説,單從菜形上都很難會有第二種選擇。”據説不少漢城人會開一個多小時的車到水原吃烤排骨,因此,外來人誰都難免對水原的排骨充滿期待。水原排骨的特點是喂料裏不用醬油和化學添加劑,色澤新鮮、味道鮮美。因為排骨的個頭大,也叫“王排骨”,平均長達7~12釐米。

    當真正見到烤排骨時,你就會發現它與咱們概念中的“大排”、“小排”大相徑庭,排骨旁邊的一塊塊鮮嫩厚實的肉被廚師有條不紊地片成連綿不絕的4~5片,真正烤起來時外表與烤肉區別不大。味道與咱們在“三千里”所吃的也相近,只是甜味要濃一些。南韓人對本土的牛肉青睞有加,因此本地牛排骨要比進口的貴上1/3,牛排骨也分兩種不同的部位,在當地名店中,最好的本地牛排骨200克一盤的就要賣到3萬韓幣(約合210元人民幣),當真價格不菲。而一份2萬韓元的進口牛排骨,一般有兩條(400~450克)。

    飽撮排骨後,必當遊歷當地美景。水原風光中最出名的是華城,華城被當地人自豪地稱為南韓長城,1997年便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長5.7公里的華城是朝鮮正祖在1794~1796年建造的,分佈著四個大門和各種暗門、水門、敵樓、烽墩、點將臺、角樓、炮樓等,建築上巧妙地採用了石材與氈料,可以防禦刀槍乃至火炮的進攻,被譽為南韓城建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在點將台下射箭是體驗古風的一大妙筆,遊客所用的弓不是射箭館中常見的反曲弓或是複合弓,而是南韓傳統的古弓。雖然遊客要應付的只是近處的箭靶,可20個人中也不見得有一個人能中靶,望著距離還要遠上兩倍的比賽用箭靶,大家只能慨嘆古代與現代射手的神勇了。

    構想之三:辣醬故里南韓遊構想

    如果你曾在南韓吃過“定食”(其中主要是拌飯),你就會發現,但凡比較出名的飯店都會説自己所用的辣醬來自淳昌,在南韓,淳昌就是高品質辣醬的代名詞。

    在造訪辣醬故里前,遊客還可以品嘗一些當地的特産,一是桑葉涼拌菜,就是吃養蠶用的桑葉;二是松葉汁,就是把松針榨汁處理,味道還相當不錯呢。下面該進入正題了,其實我們平常所吃的南韓辣醬並不怎麼辣,因為南韓的辣椒分普通辣椒和“清涼辣椒”,辣醬用的原料是普通辣椒,而“清涼辣椒”傳説能辣得人直打嗝(曾有緣品嘗,發現確實挺辣,不過打嗝還是誇張了些)。涼亭下,南韓老嫗擺開盆盆罐罐製作辣醬是淳昌一道特殊的景致。在她們面前的盆盆罐罐中,我們可以發現辣醬的秘密,辣椒粉、糯米糕、鹽、水、豆瓣粉還有少量大麥就是辣醬的原料,為什麼要用糯米糕呢,原來是為了讓辣醬有粘性。光知道這些還不行,做好的辣醬要放在壇子裏如釀酒般窖藏上1~2年,時間短了不夠醇厚,時間長了又會褪色,真不容易呢!淳昌的院落中隨處可見碩大的辣醬壇子,據説每年這裡要出産12000公斤的辣醬,還是限量生産,一公斤辣醬零售可以賣到9000韓幣(63元人民幣)左右,當地農民收入頗豐。

    構想之四:光州泡菜

    我們之所以熟悉光州,是因為這裡不僅上演了中國足球隊的世界盃處子戰,也是南韓擊退西班牙、創造進軍世界盃四強神話的地方。其實,這裡被譽為南韓的“味”之鄉,是著名的農産品産地和集散地,也是南韓泡菜最有名的地方。在光州2002泡菜大慶節上,遊客可以見到590多種泡菜!有人參泡菜、螃蟹泡菜,也有泡菜漢堡、泡菜比薩,當真讓人眼花繚亂。現場有不少遊客親手製作泡菜,很簡單也很有趣。

    説起泡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詩經》,南韓人考證《詩經》中所説的“菹”就是黃瓜腌制的菜,為泡菜鼻祖。南韓冬天漫長,腌制泡菜由此也成為南韓人冬日能夠吃到蔬菜的必需。現代意義上的南韓泡菜是16世紀才出現的,也就是我們目前能吃到的紅撲撲的南韓泡菜。泡菜的製作並不複雜,先將白菜、蘿蔔、黃瓜等在鹽水中腌制好,再將魚蝦醬、大蒜、生薑、辣椒等調料揉進去,就成了。古時候南韓人把泡菜藏在一種名叫“泡菜礦”的尖草堆裏,現在當然是用泡菜罈子了。

    有機會不妨去當地的泡菜工廠,看一看泡菜製作的現場,相信會增加不少食欲。泡菜裏含有豐富的乳酸菌,因此據説南韓的乳酸菌飲料賣得很不好。

    構想之五:全羅茶香州

    全羅南道是中國遊客很少涉及的地方,其實這裡是古時中、日、韓三國“海上絲綢之路”的中心,也是著名的高麗青瓷的産地和南韓國粹“清唱”的故鄉,歷史很是悠久。

    遊覽全羅南道,就不能不提這裡的茶。自從西元828年從中國引進茶種,南韓的茶文化也歷經了千載演變。寶山是南韓最出名的綠茶産地,擁有600多公頃的大韓茶園,産出的峰露綠茶有“細雀”、“中雀”等種類,口味清淡悠長。大韓茶園還是個景致優美的旅遊景點,擁有15000平米40年以上的參天杉樹,是很多南韓廣告和影片的外景地。林中欣賞南韓茶道是極富情調的,女主人在亭子中擺開案幾,款款行禮,然後悠然地洗杯、溫杯、沏茶,過程雖不如中國茶道的繁複精妙卻也韻味十足。品茶要分三口,一口為聞香,二口為品味,三口為感受茶之愛。品罷香茗,主人還要念一首“茶詩”才算結束。

    “茶禪一體”是南韓茶文化的精髓,要體驗這種精髓就要去全羅南道的六朝古寺禪岩寺。古木、紅葉掩映中的古剎始建於1400年,有600多年的歷史,但這裡種植茶葉的歷史已經超過了1000年。禪岩茶屬於野生茶,産量只有普通茶的1/50,且不採用炒茶的工藝,而只是蒸、曬,因此口味很清淡。與方丈老僧對坐小談,品一杯禪意十足的清茶,的確是人生難得的經歷。

    要體驗全羅南道的民俗,有一座依然保留著300年前朝鮮時代生活習俗的樂安邑城是不可錯失的。不管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依然有91戶居民安居在這裡的草屋中,雞犬相安,炊煙淡淡,村中的中文老師依然在用毛筆書寫著楹聯。這座為抵抗倭寇襲擊的小城五臟俱全,1410米的城墻外還有條小小的護城河,漫步其中,還可以發現當年“鎮公署”的遺跡。

     《精品購物指南》


10月28日起旅遊團隊赴濟州島旅遊免辦簽證入境
首批72名上海遊客免簽證直達南韓濟州島旅遊
鼓勵旅行社招徠遊客 南韓制定入境旅遊獎勵計劃
南韓出臺法規:調戲空姐罰百萬 死賴機艙囚三年
濟州島-沙溪龍頭海岸(圖文)
濟州島—天地淵瀑布(圖文)
親身體驗:世界盃之南韓吃住行
南韓掠影(圖文)
球迷看世界盃面面俱到 吃住行球賽門票安全大全
圖文:勤勞堅強的海女——濟州島一道風景線
圖片遊南韓首都漢城
南韓五日全景遊
南韓印象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