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走近非洲矮人國
劉夢熊

    俾格曼人是中非共和國的史前居民,是中非這片土地的開拓者。然而,經歷了數千年之後,他們仍停留在原始社會,過著原始部落生活。

    初遇“小矮人”

    不久前,我受命帶領一個農業專家組,飛越廣袤無垠的撒哈拉大沙漠,到中非共和國執行外援任務。在此期間,我們得知一個富於魅力的地名——蒙貢壩,世界上最矮小的人,俾格曼矮人原始部族的聚居地。

    蒙貢壩是中非南部的一座名城,坐落在姆班吉河畔。一幢幢風格迥異的建築掩映在綠樹叢中,地上綠草茵茵,環境非常幽雅舒適。這一帶因有著神秘的俾格曼人而聞名於世。俾格曼人沒有文字,但他們有自己的獨特語言。為了溝通語言,我們從蒙貢壩市政府請了一位導遊同行。

    正當我們因饑腸轆轆忙著“犒勞”自己時,一位同伴忽然“呀”地驚叫了一聲,我們隨著他的視線一望,也不禁呆住了:不知從哪兒冒出3個矮小的女人來。

    這是3個赤身裸體的女人。我們全都驚愕了!她們卻大大方方地向我們走來。斜眼覷見,一個是十來歲的小女孩,一個是十三四歲的姑娘,還有一個是懷抱孩子的母親。此時,兩位少女已來到我們面前,扭著腰肢跳起舞來。

    矮人,果然名不虛傳。那位懷抱孩子的母親算是高個子了,估計身高也只有1.3米左右,而最矮的那位少女,則使我聯想起工藝品市場上那玲瓏的烏木人像。她們的皮膚並非黑色,而是一種淡淡的淺棕色,除了身材特別矮小,在外形上與一般黑人無異;短而彎曲的黑髮,橢圓形的臉龐,扁平的額和鼻子,厚厚的嘴唇向外翻起,在棕色皮膚的襯映下,牙齒顯得特別潔白。令人驚奇的是她們成年累月生活在茫茫的原始叢林中,赤身裸體,任憑風吹日曬雨淋,皮膚卻仍細嫩而富有光澤。

    林中小村莊

    3位俾格曼女子的出現,預示著附近就有俾格曼人的居所。我們乘車繼續上路,忽聞車後一片歡叫,停車一看,原來是一群孩子在向我們招手、呼喊。

    但我們下了車,這群孩子卻消失在密林中了。我們只好跟著“汪、汪”叫著的棕毛狗阿裏鑽進一條林間小道。在古木參天、藤蔓遍佈的密林深處,七彎八拐,忽然眼前一亮,一個真正的俾格曼人“大村莊”展現在眼前。

    這是茫茫原始叢林中的一塊難得的空曠地,約一畝地大小。高高的熱帶樹,似一道綠色的城墻,保護著村莊,樹下一叢叢茂盛的香蕉,伸展著巨大的葉片,在微風中搖曳,像一隊哨兵守衛在城墻下。在村莊的南面豎立著一排排雲梯,它們是用硬木作柱子,再將一根根紅木棒用藤條捆在木柱上,高約八九米,供人們練習攀登之用,一群小孩正在雲梯上攀登。空地上稀稀拉拉地挺立著燒得焦頭爛額的大樹榦。導遊介紹,俾格曼人過的是遊獵生活,一個地方的食物吃光了,就要另覓新村址。空曠地上,散落著幾十個又矮又小的半圓形“窩棚”,在村莊的正中間有一幢長方形的茅草屋,猶如鶴立雞群,特別引人注目。

    “那是酋長的‘宮殿’”,導遊介紹。大家一聽是酋長的居所,趕忙尾隨著導遊進“宮”參觀。這實在是一間極普通、極簡陋的茅草屋,就像國內南方的“灰鋪”,惟一引人注目的是一張鋪地上的席子。

    這是一張用樹皮製作的獨特的席子,厚約2釐米左右,質地柔韌,表面非常光滑。導遊向我們介紹了它的製作過程:在茫茫的叢林中尋找一種熱帶特有的樹木,將大樹的皮層取兩端橫向割斷,再用木榔頭敲打樹皮,使其與木質分離,然後用利刀縱向割一條直線,把薄薄的木簽嵌入線內,慢慢地橇起,眾人齊使勁,就將樹皮完整無損地剝了下來,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席子。

    參觀完“宮殿”,我們接著參觀“民居”。在酋長“宮殿”的四週,散落著數十個猶如撐在地上的飛傘般的窩棚,這就是村民的住宅了。窩棚的建造非常簡單:一條條富於彈性的樹枝縱橫交錯兩端插入土中,編織成一個直徑1.5米、高1米左右的半球形的大罩子,用藤條牢牢固定,上面再蓋上一層厚厚的香蕉、油棕櫚葉當瓦片,即大功告成,整個窩棚的重量估計不過100公斤。

    每個窩棚都在朝“宮殿”的一面開一個約60釐米高的方洞,作為住宅的門。俾格曼人每天從這個門洞爬進爬出,地上的泥土被蹭得光溜溜的。

    我帶上手電筒,小心翼翼地爬了進去,想看個究竟,沒待直腰就頂著了棚頂,一股霉氣撲鼻而來。打開手電筒一看,地上均勻地排列著六七根手臂粗的木棍,一角放著一截新鮮的香蕉葉,上面堆著一條條手指粗、毛茸茸的毛毛蟲和圓鼓鼓的白螞蟻,除此之外一無所有——這就是他們的“家”嗎?

    “那些木棍就是俾格曼人的床舖,睡在木棍上可以避免皮膚直接與泥土接觸,減少濕氣的侵襲,而那些毛毛蟲和白螞蟻則是俾格曼人的高級食品。”導遊向我們介紹。

    別致的矮人舞

    俾格曼族的男女有明確的分工,男人以狩獵為主,婦女則從事採摘野果,抓蛇捕魚,種植一些木薯、香蕉等。別看她們身材矮小,頭上卻能頂幾十公斤重的香蕉,攀樹的技巧令人驚訝,還要撫養孩子……

    矮人究竟有多高?為求得個準數,在徵得酋長同意後,我們用鋼卷尺量了幾個俾格曼男子的身高,結果發現一般只有1.3米左右,1.45米就算是部落的“第一巨人”了,其體重也不過四五十公斤。別看他們身材矮小,個個長得非常結實,與身高相比他們的手顯得特別長,這可能是長期的攀援狩獵生活的結果吧!他們還喜歡在手臂和胸脯刺花刻紋。他們也是全身赤裸,身上似有一層細細的絨毛。

    只見他們採來翠綠的香蕉葉,平鋪在地上。他們又從各自的窩棚(住房)裏捧出一包包用幹香蕉葉包裹的“化粧品”———紅、黃、紫、棕、黑色顏色的泥土。我們頓時傻了眼,難道泥土也能化粧?

    但見他們將各種顏色的泥土放在香蕉葉上捻細,加少量的水拌成糊狀泥漿,塗抹在臉龐、胸脯和手臂上,因為沒有鏡子,不得不互相幫助,作最後的修飾。

    隨著酋長一揮手,參加舞會的男人女人、老人和孩童,總共四五十人,圍成一個大圓圈,伴隨著長鼓和“利肯貝”(一種用扁平木匣子和鋼絲製作而成的古老樂器)的“咚咚”“噹噹”之聲,翩翩起舞,真像一個大型歌舞團在演出呢。舞者顫動胸部,扭動腰肢,舞步千變萬化,面部表情豐富,邊歌邊舞,節奏愈來愈快,不時還倒地翻滾。那縛在臀部的茅草、樹枝,如尾巴不斷搖擺著,別有一番情趣。

    接著,幾個俾格曼姑娘,在長鼓和“利肯貝”的伴奏下,以緩慢的節奏和生動細膩的舞姿,表演了俾格曼婦女採摘野果、捕蛇、抓兔等生活情景,舞姿優美、形態逼真,贏得觀眾的陣陣掌聲。

    俾格曼人在變

    隨著紛至遝來的旅遊者,現代人的生活在猛烈地衝擊著俾格曼人的寧靜生活。俾格曼人也在悄悄地變化。

    每年四五月間,芒果樹上挂滿了一串串豬腰似的芒果,這是中非人的重要食物之一。每逢芒果成熟時節,俾格曼人就化整為零,三五成群,向四面八方遷移,在森林裏搭起臨時的窩棚,靠採摘芒果度日。芒果季節一過,他們又陸續地遷回到“大本營”——蒙貢壩的原始叢林中。

    近年來,勃亞利農業站附近的森林裏,有幾戶俾格曼人在吃完芒果之後,沒有遷回到“大本營”而留了下來。婦女們採摘野果,男人們到附近的村莊幫人開荒、劈草、採摘咖啡等,竟打起零工來了。勞動半天(因天氣炎熱,中非為半日工作制),只能換取一點木薯、香蕉等作為報酬,這恐怕是世界上最廉價的勞動力了。他們還將剩餘的獵物拿到公路邊上去出售。

    俾格曼人的衣著也發生了不少變化。居住在叢林深處的俾格曼人仍是赤身裸體,不習慣於穿衣服。居住在林間小道兩側的俾格曼女人們,當有客人到來時,她們就圍上一塊花布作裙子(大多是外國旅遊者贈送的),以示文明。有的部落蓋起了木棍泥巴作墻壁、鐵皮作瓦片的“小洋房”。

    《生活時報》


組圖:彩虹之國南非風情
[名人在路上]水均益 一路遺憾
[異域]享受非洲原始美
外交部:國內赴南非團組注意安全謹慎出行
非洲旅遊安全手冊
攀登乞力馬扎羅峰
喜憂南非
肯亞國家公園天敵獅子羚羊竟成“母子”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