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雲南旅遊業火爆探秘


    近年來,我國旅遊業迅速崛起,許多地方將特色旅遊作為文化特色加以發展。如何建設、發展特色旅遊文化,因此成為時代的課題。

    近幾年來,雲南各地爭相開發旅遊業,紛紛整理和展示各民族的文化特色,雲南26個民族造就了雲南文化的花團錦簇,雲南多種民族文化和豐富多樣的旅遊資源決定了雲南旅遊文化的五彩繽紛。如民族歌舞、民族風俗、民族服飾、民族工藝和民族建築等,豐富多彩,美不勝收。他們彈月琴、吹蘆笙、彈煙盒、吹葉子、擊銅鑼、敲象腳鼓,舞由情起,歌從心出;他們或刺繡、或挑花、或臘染、或雕刻,把生活的希望和審美觀融入其間;他們上刀山、過藤橋、越天險、戰驚濤,大智大勇;諸如此類積極向上、健康優美的民族文化特色,得天獨厚,可謂“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依雲栽”。

    改革開放以來,雲南旅遊業高速發展。據統計,1998年雲南接待海外遊客75萬人次,創匯2.5億美元;接待國內遊客2700萬人次,收入135億元,全年旅遊業總收入比1997年增長13.45%。1999年,在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的強勁推動下,雲南旅遊業各項指標均創記錄,接待海內外遊客3700多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5%,旅遊總收入達205億元,佔全省GDP的比重從1995年的5%上升到10%,翻了一番。旅遊文化特色就在這數以千萬不同區域、不同民族、不同國別的遊客來來往往中,按其規律逐漸整合。於是,大理古城出現了“洋人一條街”,穿著白族小褂的碧眼金髮,用半生不熟的漢語吆喝著“西山調”、大本曲,笑容可掬地向過往遊客招攬生意,“OK”得令人忍俊不禁。此類現象不只一處,東西文化在蝴蝶泉旁、納西古城、香格里拉、熱帶雨林、石林叢中合璧了,這種文化特色是雲南各族文化過去所沒有的,它已經突破了國別、種族和傳統的界限,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經過整合而新創出來的。

    當然,雲南民族文化開放性的特點,並非自今日始,幾千年來,多種民族繁衍于高山平壩、河谷湖邊,各自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開放性地吸納他民族的精華,特別是漢族文化和境外各國的民族文化,不斷地進行整合,形成一枝枝美艷的文化奇葩。據歷史文獻記載,漢族文化與雲南各少數民族的文化交流歷來頗為頻繁,現今我們聽到的納西古樂和通海洞經音樂中,就不乏唐宋漢家音律。在其他文化領域裏,如耕作文化、食文化、茶文化等等,文化交流的例子也不勝枚舉。雲南各族文化特色就是在長期整合中,棄粗取精,取長補短,不斷發展形成,從而達到出神入化、“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境界。

    同時,也就是在長期的文化整合過程中,越來越強勁了雲南各族文化的整合能力,其整合能力愈強,愈富有文化特色和文化生命力。

    

     《光明日報》2001年2月9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