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新世紀我們征戰癌症

    儘管人類與癌症的鬥爭可以上溯到兩千年前,但戰勝癌症真正的進展差不多都發生在20世紀。儘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癌症仍然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腫瘤控制任重而道遠,但從現代醫學科技發展的趨勢來看,21世紀有望戰勝癌症。

    20世紀後期全球和我國癌症發病基本狀況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1996年全球癌症新發病例1000多萬,我國每年癌症發病人數大約160-200萬,約佔20%;每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約700萬,我國為130萬,約佔全球總死亡人數的18%。癌症居全球人類主要死因的第三位。20世紀後期近20年間,世界和中國的癌症發病數—直呈逐年上升之勢,上升了近一倍。今後的20年中,可能還將上升一倍。因此,可以預計,在21世紀上半葉,癌症仍將是對人類生命健康危害最大的重要疾病之一。

    近期的調查表明,我國現患病人數在300萬以上。在27億個家庭中,平均每90個家庭中就有1個癌症病人。腫瘤死亡分別列我國城市和農村居民死因的第一、二位。毋庸置疑,我國雖然是發展中國家,卻已成為癌症大國。1975年以來,我國男女癌症新病例總數基本達到或接近全球發病總數的1/5。目前,胃、肝、肺、食管、結腸、乳腺、宮頸癌等為我國最多發的惡性腫瘤。胃、食管、肝、肺、結腸癌是近20年來我國男性最多發的惡性腫瘤。女性食管和宮頸癌呈逐年下降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胃、結直腸、肺、肝癌均逐年遞增,尤以肺、肝癌增長速度十分驚人。

    我國常見腫瘤發病趨勢

    20世紀後期,消化系統的胃、肝、食管、結直腸癌佔了我國癌症發病總數的57.8%:胃癌佔全球胃癌總數1/3左右;食管和肝癌則接近或超過全球食管和肝癌發病總數的一半。如果糧食污染、食品衛生和飲食結構等諸多問題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消化系統腫瘤可有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保持高發勢頭。

    近20年內我國男性肺癌新病例增加了21.35%,女性肺癌新病例增加了18.26%;男性發病率增長了20.44%,女性增長了15.77%。在大氣與環境污染日益加劇,煙草沒有得到廣泛控制的情況下,估計男女性肺癌在我國未來20年將有較大攀升。

    乳腺、胰腺、前列腺、卵巢等部位癌症一度是西方國家高發腫瘤,近年已開始在我國呈流行之勢。隨著生活水準提高,飲食西化,年齡結構的改變及其他因素的影響,這幾類癌症今後在我國將有—定幅度的增長。此外,白血病、膀胱癌等的增長速度也不容忽視。我國宮頸癌曾一度佔全球發病總數的28.5%,但1980年以來呈直線下降趨勢,可能與在宮頸癌高發區現場進行—、二級預防和病因學研究及診治水準不斷提高有密切關係。若宮頸癌能按年平均5%的速度遞減,21世紀初我國就有可能基本消除宮頸癌的危害。

    加強癌症預防是我國癌症控制最經濟有效的途徑

    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的經驗證明,癌症是可以預防、也是可以治愈的。美國經過70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開始得到控制。由於環境致病因素的阻斷,如大力戒煙,加之全美癌症早診率的提高,美國2000年癌症總治愈率達到70%。美國科學家已經從本國診治癌症的經驗中看到,把可以通過預防或早期救治大量病人的衛生資源耗費在晚期或終末期病人身上,不但看不到效果,而且是一種不公正。國內外的醫療實踐都證明,腫瘤的期別越早,所需資源越少,而且效果越好。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副主任魯風珠提出,借鑒國外經驗,從長遠利益、經濟效益和社會需求出發,我國在腫瘤防治上,提倡提前消費,即將大量用於治療晚期癌症患者的經費用於發病學預防上,從而有效提高早診率、治愈率,繼而降低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既是有效遏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促進腫瘤防治工作走向社區的最佳途徑,也有利於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多學科參與腫瘤綜合防治

    我國著名的腫瘤遺傳學家吳院士為我們勾畫了多學科參與腫瘤綜合防治的美好前景。他指出,進入新世紀,防重於治的思想將逐步深入人心。腫瘤遺傳學研究將為預警和早期發現腫瘤患者提供分子標誌,從而推動攜帶型儀器的研製。不同學科的人才———除傳統的腫瘤診斷與治療專家外,從事數學、基因組學、生物資訊學、電腦科學和現在還無法預見的新學科的專家將會參加到腫瘤防治大軍中來。醫生根據個體的基因組背景和癌細胞中基因組變化,為病人設計個體化治療方案,使治療更有效,副作用更小。限制腫瘤擴散、浸潤和轉移,使患者長期帶瘤生存的目標可能即將達到,吳院士強調,科學的進展並不意味著大多數患者都能享受到科學成就的好處。經濟發達、科學普及和環境保護等在降低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中所起的作用將超過科學技術的發展。

    全社會關注兒童腫瘤防治

    在兒童腫瘤防治上多有建樹的胡亞美院士表示,腫瘤已是威脅兒童生命的主要殺手,希望有關領導和醫務工作者給予重視。她希望開展對全國城鄉有關兒童腫瘤發病與死亡的調查,有計劃地開展防治工作。今後對難治性兒童腫瘤應檢測其基因特徵,以提高診斷水準,併為治療個體化創造條件。新世紀,基因治療也將進入兒童疑難腫瘤臨床。她介紹説,由於臍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白血病成功率

    較高,希望在大城市建立臍血庫,並聯網。同時,進一步開展父母的骨髓供其小兒移植。

    腫瘤研究的主攻方向———癌前病變發生與逆轉機制的研究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規劃”中腫瘤研究項目的首席科學家程書鈞院士提出,把癌前病變發生與逆轉機制的研究作為21世紀我國腫瘤研究的主攻方向。他的意見得到採納後被列為國家“973”規劃首批啟動的項目之一。他介紹説,目前直接參與該項目的有70多位科學家,其中包括11位兩院院士,11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內從事腫瘤研究的重要機構幾乎都程度不同地參與了這—研究。不少高校和地方政府對這一項目高度重視,並給予經費支援。他介紹説,現在到腫瘤醫院看病的病人中相當多屬於中晚期。他預言,在新世紀,隨著對癌變規律認識的深入,對癌前病變的控制、預測腫瘤遺傳傾向性的基因分析方法等研究的突破,腫瘤醫院將經歷由治療中晚期病人、到治療早期病人、再到預防腫瘤的變化過程。腫瘤醫院將來會成為腫瘤預防的保健機構———到醫院來的多是身體健康的人,醫院保存著他們的健康檔案;為他們提供預防腫瘤的新資訊;檢查他們是否帶有腫瘤易感基因?檢測有沒有癌前病變?如何防治?到那時,人類戰勝癌症將成為現實。(郭力)

    《科技日報》 2001年9月12日



布賴恩柱克醫生:神奇藥丸扼制血癌
番茄醬有助於降低患前列腺癌
天津醫學專家提出肝癌最新分型
性功能障礙與癌症關係密切
腫瘤檢測劑在閩問世 從此一滴血可查癌症
澳科學家發現手機致癌病理
免疫系統超突變反應可能引發癌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