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誤解科學

    0 一提起科學,人們便想到技術,仿佛發展科學就是為了獲得更高的技術,於是科學成了技術的手段,技術成了科學的目的。科學與技術被結成一體,叫做科技。技術又被具體為彩電、火箭、電腦之類的科技産品,除了給人提供一個更豐富更完善的生存空間之外就再無其他了。這時,人們誤解了科學。

    1 科學首先是作為文化而存

    在的。人在自然中生存;人解釋自然,為自然尋找秩序,為自己制定行為規範,就形成了文化。不同的立足點綿延出不同的文化。西方人把自然看作人類不完備的居所,所以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從中實現人的主體價值。中國人認為天人合一,天道即人道,人道即天道,所以要順其自然,在人與自然的和諧中體味天人之道。

    於是有了兩種迥然不同的文化源流。西方科學是從西方文化中一步一步地生長出來的,科學精神如其求真、求一以及它對簡潔和諧的追求都可以從西方文化中找到根蒂。如果説現代技術是一種種鮮艷的果實,那麼科學就是這些果實之所生長的一座森林,而西方文化則是這座森林之所生長的土壤。

    2 文化是一種血液裏的東西。

    一個鄉紳,他可能不識字,但他一舉手一投足無不瀰漫著儒家文化的氣息。作為中國人,無論你是穿西裝還是穿長衫,你都無法擺脫中國文化的印跡。從你尚未出生起,中國文化就已經開始浸潤你,點化你了。

    一位研究禪宗的哲學教授,他對禪的理論瞭如指掌,但他卻為在公共汽車上被踩了一腳而惱怒一路。那麼禪對於他來講,就只是他身外的邏輯框架,而沒有進入他的血液;如果他把惱怒與懊喪壓在心底,做出一副微笑,那麼他離禪的距離就更遠。

    文化是從內部生長出來的,不是能模倣出來的。

    3 學問有多種。從學問與研究

    者的關係看,可分為兩類:一類如礦物學,一類如心理學。一般來説,人們很難會因為研究礦物學而使自己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發生改變。礦物學是屬於身外的知識體系。心理學則不然,它是關於人的心靈的。人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會加深對自己的認識,在靈魂深處進行改造,獲得一種新的生存方式。

    作為文化的科學是與人的心靈相關的。然而不幸,眾多科技工作者及理工科大學生,只是把科學視為如礦物學一般的屬於身外的知識框架,一旦走出實驗室,走出工作間,他所學的那門知識便從其意識中一散而盡。這時,科學就只是他的謀生手段,而沒有進入他的血液,成為他的生存方式。

    4 人性是軟弱的,它總要找一

    種比自己強大的東西作為精神庇護所。近代以來,科學在與宗教的抗爭中獲得了絕對的勝利,科學便代替了宗教的位置,成了人們膜拜的對象。科學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人們也希望科學能夠引導人類走上永恒的幸福。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反過來造成了對人的異化,西方的種種社會病,精神症就是實證。現代科技使人類的力量越來越強大,而作為個體的人則逐步退化,作為生物的人的諸如視覺、聽覺、身體的靈敏程度的本能的東西正在喪失著。現代科技不僅是人類的衣裳,而且是人類的骨骼。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是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

    人怎樣才能不至於淪為現代科技的奴隸呢?

    5 20世紀初,西方人為了反抗

    現代文明對人性的壓抑,有一部分人自我毀滅,成為五六十年代嬉皮士運動的先驅;有一部分人到東方尋找濟世良藥,許多人修習日本禪、印度瑜伽以及中國的佛道功夫。對此,榮格博士説:“中國用幾千年時光建造起來的東西我們不可能以偷竊的方式得到,要擁有它,我們必須憑自己的努力贏得它。”“如果我們希望體驗到東方智慧的活力,首先我們需要的是對我們自己有一個正確的歐洲式的認識,我們的出發點應該是歐洲的現實,而不是瑜伽功法。”

    今天,我們在引進西方科技文化的時候,所面臨的正是同樣的問題。(田松)

    《北京青年報》 2001年9月11日



科學可以改進人類DNA
中國科技百強企業公佈
在高科技與資本之間當“紅娘”
克隆女劍客是邪教主教
科技興趣班黯然退出武漢青少年宮
食品科技面臨挑戰
科技頭獎三屆空缺的憂思
風險投資看好中國高科技市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