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部部長徐冠華:核心技術是引進不來的

    “經驗告訴我們,戰略技術、核心技術是引進不來的,只能下決心自主創新。”中國科學技術部部長徐冠華首次在公開場合表明這一觀點。

    他是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02年學術年會上發表演講時做此表示的,“我們引進的目的是為了消化吸收和在更高層次上自主創新、實現跨越”,他指出,“原始創新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指導思想上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在産業技術和高技術發展中,我們主要立足於跟蹤當前的國際水準,習慣於做外國人已經做過的工作。今天,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我們必須調整這種以跟蹤和模倣為主的發展思路”。

    他給出一組數字,我國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已經多年空缺;在産業技術領域,我國的發明專利只有日本和美國的1/30,特別是高技術領域的發明專利,大部分或絕大部分為跨國公司所有。

    徐冠華説,“長期以來,跨國公司通過搶注專利,特別是高技術領域的專利,設置了重重的專利壁壘。如果我們僅僅跟蹤國外的技術,很難在這種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專利;如果一味地在這種技術基礎上發展産業,就會在專利問題上和跨國公司産生諸多法律糾紛。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再多再好的成果,再接近國際水準,也很難形成新的産業”。徐冠華向在座的60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科技精英呼籲:“我們要從觀念上有一個改變,就是橫下一條心,要創新、要跨越、要走在他人前面。”

    徐冠華承認,在寬容原始性創新失敗方面,中國科技界做得不夠,和國外相比有差距。中國現在鑒定科研成果的評價最低也是國內先進水準,再就是國際先進、國際領先水準,幾乎沒有遇到過哪個項目失敗。他直言:“這本身就不符合科學技術探索的客觀規律,因為既然是探索,就意味著有可能失敗。”

    這位過去曾長期在科研第一線的院士部長認為,中國科技界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很多,比如學風問題、評估問題等等,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科技界選定和評審項目時,往往習慣於選定國外已經做過的工作、跟蹤人家做過的工作,因為這些工作成功的把握比較大。他警告説,如果長期滿足於此,將十分不利於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

    徐冠華特別強調,中國加強原始性創新必須鼓勵冒必要的風險,寬容可能的失敗。政府要從制度上加以保證。(趙明 魏開明)

    《中國經濟時報》 2002年10月15日


董建華:香港將以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
南京叫響“科技創業城”
誰為科技創新買單?
鐵道部部長傅志寰:科技創新推動鐵路大發展
我國著力構築國家創新體系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