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科技創新買單?

    高科技領域的巨頭在研發方面的預算動輒以數十億美元計。例如,英特爾2002年的研發預算就高達40億美元,它在全球有75家實驗室,雇傭著7500名科研人員。從1991年到2001年,其研發預算激增了412%。

    據IDC的分析家馬克表示,要計算一個公司的研發投資回報並不象“1+1=2”這麼簡單。在投資沒有回報之前,企業通常會將這一成本轉嫁給客戶或自吞苦果。但馬克説,對於任何公司而言,研發投資都是必不可少的。他將不進行研發投資的企業比作是一個從不補充魚苗的魚塘,無論其中有多少魚,終有捕完的一天。

    在談到高科技企業的研發投資應當保持在多少時,IDC的分析家庫斯耐茲基表示,他相信研發投資在毛利潤中的比例應當保持在5%~10%之間,當然這也是可以變化的。關於這一問題,沒有一成不變、放這四海皆準的絕對真理。

    例如,根據發佈的季報和年報,IBM和惠普的研發投資分別是銷售收入的6.2%和5%。按金額算,IBM今年上半年的研發投資為23.3億美元,惠普今年頭三個季度的研發投資為29.2億美元。

    Aberdeen公司的首席分析家彼特説,在Itanium晶片的研發上,英特爾投入了10億美元的資金和10年的時間。這無疑是個巨大的投資,但英特爾認為這是值得的,因為這使它有機會問鼎64位高性能伺服器晶片市場。

    據IBM的發言人布萊爾表示,IBM的目標是,每在研發上投資1美元,就要賺回10美元。他説,通過精簡研發程式,並消除科學家和産品開發人員之間的“技術轉化期”,IBM已經成功地實現了這一目標。

    布萊爾説,當技術開發出來後,如果不能迅速地將它推向市場,佔領市場份額,獲得利益,技術本身就會迅速地貶值,我們就會虧本和喪失機會。我們已經發現,通過消除這一轉化期,我們加速了技術向産品的轉化過程。

    馬克表示,對於象IBM這樣的公司而言,最大的問題是如何領先技術潮流一步。其中的關健是,應當對那些未來3~5年內能夠成為市場熱點的技術進行投資。

    對於規模較小、沒有更多的資源從事新技術研發的小企業而言,美國聯邦政府提供了二項由國防部資助的計劃:小企業創新計劃(SBIR)和小企業技術轉讓計劃(SBTT)。2002年,這二項計劃為新技術的早期研發階段提供了7.7億美元的資金。

    儘管研發投資對於企業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尤其是對於小企業,更是如此。但研發畢竟是點燃創新引擎所必需的火花,創新將為高技術産業突出下滑的重圍,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打開大門。

    賽迪網 2002年10月1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