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創業正是好時機
——中國僑聯海外學者為國服務考察團隨行側記

    各項優惠政策已經實施,嶄新的留學生創業園區虛位以待,當地政府對留學生創業禮愛有加,這是中國僑聯與中國科學院共同組織的海外優秀學者為國服務考察團走過北京、天津、上海、溫州、寧波看到的共同景象。一直陪同海外學者考察的中國僑聯副主席郭麟恭説,為了科教興國,國家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門下發了《關於鼓勵海外留學人員以多種形式為國服務的若干意見》,為海外留學人員以多種形式為國服務開闢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僑聯于8月29日至9月6日組織了這次活動,希望能為海外學者搭一座橋,讓他們多一個機會親聞親見,找到適合自己發揮才幹的舞臺。

    空間廣闊

    在天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及保稅區幹部的年輕與朝氣,建築物的現代化及藝術氣氛給考察團成員留下了深刻印象。9月1日下午,考察團在天津著名的利順德大酒店舉辦與天津各部門的項目洽談會。洽談會原定於2時30分舉行,記者提前來到會場,沒想到洽談活動沒等到宣佈開始,各位學者已在寫著自己名字的座位上就座,分成物理、地質、礦業、醫學、生物學、經濟、學院等區域。英國倫敦大學分子藥理係高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夏初臨女士的身邊一直有人等候,天津醫藥集團、天津大學制藥工程系、天津醫科大學等都與夏女士進行了專業交流和合作意向的探討。夏女士雖然説了一下午話但仍然願意接受我的採訪,她為此次活動特意製作了一些一目了然的彩色圖表,指著圖表向我解釋她那深奧的專業研究成果。她説,國內學者基礎研究的素質很高,她願意與他們合作研究課題,也願意擠出時間回國講學;同時,出生在溫州的夏女士對醫藥方面的商機也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在英國主持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於腫瘤早期診斷的無創傷阻抗CT的王偉博士為此獲得國際專利,他也一直在用手提電腦向前來洽談的人講解,他説他希望在常見惡性腫瘤的早期探測方面與中國有關科研、商業機構聯合開發。澳大利亞莫納斯大學的陳定遠博士與天津理工學院商談講學事宜。從天津到澳大利亞進修學習、現任職于西澳礦産能源部的高勱女士認為,為國服務沒有高低之分,講學、幫助培訓、溝通中國與海外的聯繫也是為國服務,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身份、時間選擇一個最佳的方式,為國服務的空間很廣闊。

    捷足先登

    考察團的成員們在一天緊張的活動結束後,幾乎每天晚上都要自發地聚到一起繼續討論。在溫州雁蕩山的月色下,早幾年學成回國、現任中科院電腦所副所長的樊建平博士説:“我認為現在是中國知識分子報國的最好時機,海外學成的人回來有比較好的硬體,還能有一定的啟動資金,有研究的自由空間和時間,我們感謝上蒼都來不及,如果做官沒‘霸氣’(指開拓、負責的精神),經商沒力氣,科研沒成績,那我們還憑什麼抱怨?”

    在溫州高新技術産業園區創業服務中心和溫州數位城,樊建平博士探討電腦所的科研成果能否在溫州這塊民營經濟發達的土壤上轉化為産品,他的想法很受溫州的歡迎。比如他們的數字人體技術能否用於溫州的製衣業設計?能否在溫州數位城成立一個實驗室,帶動當地電腦人才的培養?考察團的趙箭先生已經在溫州實施他的供電系統管理與事故報修電腦控制系統,他對他的軟體開發和系統整合非常有信心,對在溫州的項目成功也很有把握。他提出,如果海外學者把自己的科技優勢與溫州的民族資本、市場能力結合起來,這對回國創業成功和把溫州的傳統産業做大都有益處,值得實踐。他説他剛回國時曾經失敗了幾次,但沒有放棄,慢慢地積累了經驗,現在他任首席執行官的大道電腦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已經在中國建成了多個他們開發的大螢幕顯示控制系統,涉及電力、供水等公共事業。

    除了趙箭先生,此次考察團的赫英斌、閻長明先生等都已經在中國開創了自己的事業。據統計,現在北京的中關村平均每天誕生一家留學生企業。機遇不會永遠存在,更多的人選擇捷足先登,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需要理智

    考察團一到寧波,大家感慨這裡不愧是座擁有中國第二大港口的歷史文化名城。剛到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考察團便每人領到一份印有自己名字的投資分析書,一本一目了然的《寧波市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項目索引》,讓人感受到這裡服務的細緻和務實。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張軍的一番講話也很實在,他自己也在海外工作學習多年,他更多是以同窗好友而不是官員的身份為大家提醒、建議。他説:“海外學子在中國創業的最佳時期就是現在,過去雖然政府也一直鼓勵留學生回國創業,但政策、體制、自身的發展水準還不成熟,還沒有提供必要的保障;而將來回來的人越來越多,發展的空間小了,雖然我們的政策不會變,但人才也是個市場,也會遵從市場規律、供求關係。”他希望海外專家學者在考察創業環境時不要只盯著優惠條件,而是要關注基本配套設施,關注服務;不要只關心別人答應你什麼,還要判斷他能做到什麼。

    回國創業除了考察創業環境外,張軍強調學者們對自己也要有一個理智清楚的判斷,要把自己所學與國家的實際發展情況結合起來,要花時間了解國情,雖然已有種種優惠政策,但不能期望自己可以超越法規和經濟規律,也要遵從國際慣例。他舉例説曾經有留學生為了保證技術安全,不允許當地的投資合作者參與管理,要求銀行無抵押貸款等。他認為如果只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創業也很難成功。

    雖然中國正在用有些人形容的“優惠得不能再優惠”的條件支援海外學子回國創業,但和任何事物一樣,它不可能盡善盡美。留學人員在具體的創業過程中會發現一些具體問題,對此也需要理智的態度。考察團一位學者的話讓我很受啟發,他説:“如果中國已經是發達國家了,每人平均1萬美元了,還有誰需要我們來創業?我們還來幹什麼?”優惠是機遇,困難也是機遇,不管在哪,從來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1年09月10日

相關新聞

海外學子燕歸浦東

知識型海外華人:耀眼的群體

李嵐清副總理會見海外優秀留學人員

中國鼓勵海外留學人員歸國創業機制更加靈活

錢其琛會見海外優秀學者考察團

海外優秀華僑華人專業人士來華考察一週

海外學子歸國創業的故事

“將自身事業融入中國經濟發展!”
——海外華僑華人專業人士談回國創業


海外華僑華人來華創業心態日漸成熟

海外華僑華人專業人士探索來華創業之路

羅豪才:海外學人在西部開發中實現抱負

有夢才能成真
——海外華僑華人專業人士談到中國創業


中國鼓勵海外華僑華人專業人士來華創業

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多種形式為國服務《意見》全文

“百名海外華僑華人博士西部行”代表團訪問貴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