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網路版主在2001年的讀書隨想

      今年似乎沒有發生過特別引人注目的文化事件,因此也沒有出現特別引人注目的書籍,比如説像前些年爭閱《顧準日記》或者《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甚至像去年的《上海寶貝》。今年炒得比較熱鬧的是足球記者李響的《零距離》,但那是體育類書籍,熱鬧熱鬧而已,一般認為不登大雅之堂。

      經常遇到朋友問我“最近有什麼值得推薦的書”,那時候我總是腦子裏一片空白,也不好意思總是建議人家去讀茨威格或者黃仁宇。甚至不好意思推薦村上春樹,今年市面上倒是又印了他不少書,像薄薄的小冊子《夜半蜘蛛猴》,居然也叫價二十多塊,明顯是想搭《挪威森林》的順風車,實際內容卻連前者的下腳料都談不上。這個現象在今年的圖書市場上很典型,再好比説如果你對渡邊淳一或者張承志還保留著閱讀興趣的話,當然可以買到他們的新作,但我保證你會失望。

      2001年是新世紀的第一年,按説應該有一種龍精虎猛的新氣象。但至少對於圖書市場來説,卻剛好相反。我寧願把今年稱為圖書“挖潛”年,也就是猛吃前幾年的老本,如同我前邊提到的那個情況。造成這個情況的原因,我想應該從兩方面説。一方面,整個原創能力的確處於萎頓狀態。這很容易理解,舉個例子,像周國平那樣精於思考的作家,居然會跟崔健合作《自由風格》,而且還把話語權猛往對方手裏推。我不是説作家只有牢牢攥住話語權才是好作家,但話語權的確是作家的本能,而像對話錄那樣的東西,只是創作力衰退時迫不得已的下策,這個現象我們已經在很多大家那裏見識到了。只有像梁曉聲那種腎上腺型作家,才不會遇到這種問題,只管一本接一本地憤怒下去好了。余傑可能不太滿意自己的腎上腺型作家的地位,不太滿意以往那種引一段史料然後憤怒一段文字的寫作類型,因此嘗試對歷史進行更深刻的解讀,但似乎他馬上就遇到了與仇家合流的尷尬,我是指余秋雨那種煽情的風格。至於達到林語堂《蘇東坡傳》那個檔次,我們還是把希望寄託在明年比較現實一點。原創能力這個東西很奇妙,恐怕不能簡單説是什麼具體原因造成的,但今年整個原創能力的低迷卻有目共睹。

      圖書市場的疲軟,另一方面的原因來自讀者。只要讀者保持某種狀態,哪怕沒有好書,也同樣可以掀起追捧的浪潮,《中國可以説不》和《上海寶貝》就是典型的例子。但今年的問題在於,讀者似乎沒有像往年那樣讀書的心思。原因之一可能是給接踵而至的好消息燒迷糊了,又是申奧成功,又是足球踢進世界盃,年底又入了世,找地方樂一把還來不及,哪有心思讀書。不同的年份,有時是行動年,有時是思考年,今年無疑是個行動年,沒功夫製造什麼文化熱點也在情理之中。原因之二,可能是由於普遍的浮躁心態。今年也可以説是方舟子的學術打假年,讓他逮著的傢夥可真不少,這反映了學界普遍的浮躁情緒,而這種浮躁反過來又敗壞了讀者的胃口,你怎麼可能面對層層黑幕依然頂禮膜拜呢?讀書的熱潮,必須建立在公眾對知識界的無條件信任上,而現在這種信任的基礎無疑是動搖了。從這個意義上説,方舟子再多出幾本打假專著,恐怕也無法引起他期望的轟動,因為他所摧毀的人們對於知識的信任感,同樣也會反作用於他自己身上。

      浮躁是無處不在的,其中學位貶值是一個重要方面。可能人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追求所謂的高學歷,因此今年的閱讀很大程度上表現出功利特徵:只讀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也就是眾多的垃圾教材,卻對那些一眼看上去似乎沒什麼用的書不屑一顧。而我們知道,所謂知識和情趣,多半是在“不為什麼”的心態下培養起來的;沒有這樣的心情,也就沒有值得一談的閱讀。剛剛入世,就有很多高校打算開辦WTO專業,潮流所及,據説國內短時間內出版了三千多種關於WTO的書籍,而像美國、日本,人家的同類書籍不過才一百多種。這説明瞭什麼?説明我們的出版界今年特別善於製造垃圾。

      我攪盡腦汁回憶,那些我平均兩個禮拜逛一次的大小書店和書攤。我想起來了,在那些書店或者書攤上,圖畫越來越多,文字越來越少。今年我還是買了很多書,有的是重復購買,像湯因比的《歷史研究》,我又買了這本書的圖文並茂版,還有什麼探索者系列之類的,一本書也就五六萬字,配上一大堆插圖,就敢買到三四十元。對於這種現象也許不宜過多批評,因為它們至少可以加快我的閱讀速度,很有成就感的。“我想起來”的內容,還有作家們的年齡似乎越來越小。我不知道,要是買一本六歲兒童寫的長篇小説來讀,到底是挑戰你的智力水準,還是挑戰作者的智力水準。

      還有網路文學臭了街的名聲。儘管已成票房毒藥,但藥性在今年似乎仍然繼續發作,可惜了像王小山那樣的人,沒趕上好時候。

      還有對美式暢銷書的克隆。你爸爸到底是窮是富,你的奶酪到底被偷走沒有?無論什麼人跟我探討這種問題,我的回答一概是:“何必追捧那些美國垃圾?那些主題先行,然後往裏兌水的玩藝,難道值得一讀?”我寧願不無偏見地推薦他們讀歐洲人寫的書。只要是歐洲人寫的,準沒這些臭毛病,至少你可以讀到一些真誠的思考,儘管有時候憂心忡忡,不像老美那樣傻樂起來沒完沒了,還硬要給你講道理。我覺得在這方面,美國人和我們中國人倒是一個脾氣,難怪他們的暢銷書在我們這邊也一樣暢銷。(李方)

    《青年時報》2001年12月31日

    

    

    


從那些杜撰的故事裏尋找快樂──2001年小説速讀
誰在暢銷 誰在流行?——2001年暢銷書分析
推薦:2001年度好書
2001年書情猜想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