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文化相容和文化碰撞 中國作家熱談“入世”

    參加中國作家協會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作家們這兩天座談時,留給記者的印像是:作家們並沒有“生活在象牙塔”中“一味地風花雪月”,而是屢屢談及“入世”等現實問題。

    上海、四川、北京及一些邊遠省份的代表團,都在座談討論中談到“入世”對於文學創作、文學出版等帶來的影響。

    中國加入WTO以後,上海作為中國最前沿、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會首當其衝面對歐美強勢經濟的衝擊和強勢文化的影響。對此,上海作家梅朵説:“入世”以後,我們既有機遇又有挑戰,會面臨文化相容和文化碰撞,對此我們將具有清醒的認識和十分的信心,高揚民族精神,同時樹立高度的責任感,使我國文學更好、更健康地發展。

    上海作家協會主席、作家王安憶説,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是世界的潮流和趨勢,“入世”以後我們都將成為地球村的村民,關鍵是我們文學創作者以何種姿態進入地球村。而對作家個人創作而言,生活會有所改變,因而我們面對的和將要描述的生活素材也會有很大、很多的變化。

    作家們由此談及文化“入世”,一致認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對此,文學評論家曾鎮南説,“入世”之後,我們的生活、心理、情感乃至生活習慣、生存狀態等,都會發生巨大變化,這雖然對文學的影響不是十分迫切———因為經濟生活、當代生活的變化,經過作家們的感受、加工、描述再流入筆端,還是需要相當一段時間和過程的。但經濟基礎遲早會影響上層建築,也遲早會影響到文學藝術。尤其是對於那些十分敏感的、描述當代生活的、生活在“旋渦”和“中心”的作家們來説,會有更大的影響。當然“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以加強文學的民族性來進入世界文學之林,還是十分必要的。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金炳華在此次“作代會”講話中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外文化交流將更加頻繁。在世界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意識形態和審美趣味的多樣化格局將不可避免。我們的作家應在世界文化大交流的背景下,以健康的心態,廣泛吸取世界優秀文化的豐富營養,創作出具有濃郁民族風格和鮮明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

    被稱為“出版改革家”的作家出版社社長張勝友在“入世”前後正在積極組建“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在此次“作代會”上,他重申,我國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在“入世”之後都會發生深刻的變化。加入WTO之後,黨對意識形態的領導不會變,還會得到加強,但同時也要強化、挖掘、研究文化産品的市場功能。發展文化産業就是要有文化産品,這種文化産品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佳統一。而我們手中掌握有許多文化品牌,是參與文化競爭的優勢。文學市場也是應該既有純文學精品,又有暢銷書。

    曾以《惑之年》、《無雨的日子》都市題材小説蜚聲文壇的中年四川女作家母碧芳曾屢次談到文學翻譯問題。她説,作為一名作家,我有許多這樣的經驗———現在文學翻譯成為我們走出世界的障礙。同時,許多作家雖然出國訪問,但在文學、出版等方面的交流上,語言存在障礙。“入世”以後會更緊迫地激勵年輕一代作家,注重語言交流。也許哪一天,作家們除了用母語寫作之外,還可以用英文直接寫作。同時應該“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縮小與世界的距離。

    年輕一代作家也敏感地關注到這個問題。青年散文家烘燭説,中國“入世”以後,面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要參與文化方面的競爭。這意味著,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化的聯繫與溝通將更加密切,中國的文學將更加趨於開放性,在世界上贏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關注。同時,也為中國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提供了更多成功的機會,同時也賦予了他們更重大的使命和更積極的動力。新世紀中國文學應該抓住這一機遇,為世界文化寶庫增光添彩。中國當代文學應該像足球一樣——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對於對世界變化最為敏感的作家們來説,在新世紀第一次盛會之時,“入世”引出許多課題、許多思考。

    《中國青年報》 2001-12-21


筆下功夫值幾文 作家文人收入懸殊
近訪洪峰:“洪老前輩”和第二部布老虎
另類地詮釋“藝術在別處” 六七十年代作家群露芳容
二月河軍人本色——訪著名作家二月河
香港作家的稿費
作家協會“動作”起來
中國作家知多少?
訪書市“大腕”金麗紅
林海音的文學世界
別讓版稅迷惑少年
———有關人士就少年作家一書成名話喜憂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