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書無所作為了嗎?

林建華

     在10月23日中國科協公佈的“2001年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的結果中,有一組數據頗引人注意。調查顯示,除了正規教育外,公眾獲取科學技術資訊的主要渠道是:82.8%的人通過電視;52.1%的人通過報紙和雜誌;20.2%的人通過人際交談;10.9%的人通過廣播;5.2%的人通過圖書;1.6%通過因特網。通過其他途徑獲取科學技術資訊的人佔3.3%。

    數據表明,在我們通常的資訊傳播渠道中,除了尚沒有在大眾中普及的因特網以外,在獲取科學技術資訊上,電視、報紙和雜誌、人際交談、廣播都比圖書所起到的作用大,這樣的格局無疑令很多人都大吃一驚。一片欣欣向榮景象的科普圖書市場,怎麼對公眾科學素養的影響力這麼低呢?

    李大光:圖書影響力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

    這次調查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科協科普研究所李大光研究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真分析了圖書對公眾科學素養影響較低的原因。他指出,同上一次7.5%相比,這次把圖書作為獲取科學技術資訊主渠道的公眾比例下降了不到2個百分點,這既是因為其他傳播媒介發展較快,增大了對公眾的影響力;同時也説明我們在圖書出版方面還有許多可以做文章的地方。

    調查表明,去圖書館借過書的人只佔被調查者的18.8%,他認為這個比例低得有點嚇人,但更詳細的數據分析表明,借書者的比例與受教育程度是成正比的: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借過書的只佔1.2%;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借過書的佔14.4%;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借過書的佔27.8%;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借過書的佔46%。

    李大光認為,雖然83%的人都通過電視這個渠道獲取科學技術資訊,但電視傳遞給公眾的其實只是一些提示性的東西,報紙和刊物能讓受眾有更深入的了解,但總體來説它們都只能傳遞一些比較容易獲得的知識,複雜的具有一定體系的知識,只有書本才是最好的傳播途徑。

    調查數據也充分顯示了這一點,如對“科學研究”的理解,有44%的被調查者聲稱自己了解這一概念,而測試卻表明,只有0.9%的被調查者懂得“科學研究”的涵義。事實上,這個概念電視是無法給公眾解釋清楚的,讀書少、受教育程度低的人自然不可能真正理解“科學研究”。

    其他的調查數據也表明瞭圖書在傳播科技資訊上的不可替代性。如只有15%的被調查者知道鐳射是怎麼産生的,能答出植物夜間會呼出二氧化碳的比例也很低,而這些知識往往都是需要通過讀書來獲取的。

    事實上從另一個角度分析,數據也更能客觀地反映出圖書在提高公眾科學素養中的重要性。調查數據顯示,學生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最高,達11.42%;其次是專業技術人員,達6.29%;而圖書對這兩個科學素養最高的群體的影響力卻都遠遠高於平均值。有20%的學生和16%的專業技術人員把圖書作為自己獲取科技資訊的主要渠道。

    劉華傑:電視對公眾科學素養的貢獻沒有數據顯示的那麼大

    北京大學的劉華傑教授是關注這次“2001年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的學者之一,在網上他連續撰寫了3篇文章來點評公眾科學素養的調查數據。在評價各種傳播渠道對公眾獲取科技資訊所産生的作用時,他的第一反應是,電視的影響力太大了,而電視的科學傳播水準又實在不高,這實在很值得注意;因特網開始顯示影響力,是可喜的進步;圖書的影響力卻不算大,很需要有所提高。

    他認為,公眾在獲取科學技術資訊的渠道上有很大差異,電視之所以影響力最大,因為中國人口的絕大多數是農民,而農民主要是通過看電視獲取科技知識的。他贊同學歷越高、知識結構越複雜的人,獲得科技資訊主要依靠專業期刊和圖書的説法。劉教授認為,電視此刻只是一種輔助渠道,甚至是可信度最差的一種渠道。由於一些電視從業人員的科學知識儲備較少,加之電視節目的快餐化,事實上電視對提高公眾科學素養的貢獻並沒有數據表現的那麼大。

    對於圖書,他覺得目前從科普這塊看發展勢頭還是很不錯的,很多人都懷著高尚的信念在默默地努力著。“5.2%的公眾把圖書作為獲取科學技術資訊的主要渠道,並沒能真正體現出圖書的巨大作用。”劉教授説。

    范春萍:網路媒介還無法構成對圖書的競爭

    從吉林人民出版社調入科學出版社不久的范春萍,因為在科普圖書出版領域的辛勤耕耘而為圈內人熟知。作為一名圖書編輯,在評價5.2%這一數據時,她認為這僅反映了一個單層次的情況。由於樣本是從全體公眾中抽取的,為了照顧抽樣的合理性,科學素養較低、主要通過科技資訊的初級傳播渠道獲取知識的人無疑在分母中佔的比例較大。

    她認為調查數據如果從多層面分析,就會在5.2%背後得出更豐富的資訊。讀書的人主要集中在城市居民、高學歷、腦力勞動者中,無論是按被調查者的職業來劃分,還是按被調查者的學歷來劃分,科學素養高的人無疑要依賴於圖書來學習科學知識。高科學素養的人是不可能靠看電視培養出來的。

    對比于其他傳播媒體,在傳播科學知識的作用上,范編輯對圖書很有信心。她認為書在傳播科技知識時更具有系統性,相比于報刊而言對知識的講解更詳細更具體;相比于廣播電視而言,不會轉眼即逝,而且可以隨身攜帶隨時學習;而且圖書可以分門別類進行出版,在閱讀時前後不斷翻閱對證,這都是其他傳媒所不具備的優勢。

    雖然這次調查顯示公眾通過網路媒體獲取科技資訊的增長速度很快,但范編輯認為,網路媒介目前還無法構成對圖書的競爭,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來看,圖書都是一種最適宜公眾閱讀、學習和進行研究的知識的載體。

    隨著全體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范編輯認為,圖書在提高公眾科學素養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大,而且具有不可替代性。

    《中華讀書報》2001年12月12日

    


公眾科學素養調查:千人僅14人達標
霍金將改寫《時間簡史》 讓孩子們也能讀懂時間的奧秘
書市現場點擊
科普出版人你們的科學素養如何
科學素養可以測度嗎
倡導科學文明 提高全民素質百餘種唯物論無神論科普類重點圖書推出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