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書摘:華人是首富嗎?

    以存款論英雄

    初到英國的第一個週末,特意拜訪了一位中國博士生家庭,電話聯絡時他們表示週五、週六都不方便,只有週日下午有兩小時的空。對方自稱湊合著棲身在政府救濟貧民的公房裏,在此安身的住戶皆是低收入者,或乾脆依靠救濟金過活的底層貧民。這位先生享有英國政府每月420英鎊的獎學金,週末就趕著去中餐館端盤子撈外快,歇一天都嫌浪費。他太太則全職在中餐館廚房裏打雜,一星期幹六天,每天下午兩點去餐館報到直到午夜一點收工,週五、週六生意繁忙時則要熬到深夜兩點才能回家,每月收入1000英鎊。望著她那充滿血絲的雙眼以及憔悴蠟黃的臉色,不由暗自嘀咕,原來這就是常聽説的所謂“打工臉”。該太太來英五年至今英語仍一竅不通,從未拜訪過英國人家庭亦無當地西方朋友。不過這些似乎並不妨礙她給我這個剛從國內跳到西方的“老土”,上一堂英國情況掃盲課。她開口的第一句告誡是:“千萬別嫁給英國男人,英國人都比中國人窮,沒什麼錢。”嚇了我一跳,如此説來她僅僅到英國幾年就已迅速發跡且富過本地洋人了。見我愣愣的樣子她繼續款款道來:“別看我們來英國沒多久,那也比英國人富裕,已有5萬多英鎊的存款了。那些英國人在銀行裏幾乎沒什麼現錢,倒是欠著幾千英鎊、上萬英鎊債務的比比皆是。”以擁有多少存款論英雄,在此意義上她自我感覺良好,對於無積蓄的英國人顯現出居高臨下的優越感。

    一位朋友洋洋得意地發感慨,當初他踏足英倫時投宿的那家英國房東,這五年來絲毫無長進,原來什麼德行現今一如既往,而他自己這幾年下來買了房又置了車早已風光起來。我脫口而出難怪老外當中國人都是暴發戶,難得中國人這些表面的光閃閃作派受人于話柄。這位先生在華人公司做事年薪扣稅前是1.2萬英鎊(收入稅及國立保險稅共佔30%),而一介英國秘書黃毛丫頭年薪扣稅前是1.6萬英鎊。為何英國人總是給外人以窮哈哈的印象呢?主要是生活方式上的差異,英國人手指縫嚴重漏銀,吃光、喝光、玩光三光消費。細道來,首先中餐材料比西餐材料便宜許多,我們華人日常三餐的青菜、豆腐、鮮肉都不貴,尤其是由於洋人不習慣吃動物內臟及不懂得享受豬頭、豬腳、魚頭、鳳爪、雞翅等等,因此這些東方美味在市場上如同白送一般廉價;而西餐講究的火腿、熏肉、香腸、奶酪、鵝肝醬、魚子醬、橄欖油以及法式、意式複雜的調料,再配合佐餐的葡萄酒、威士忌、香檳等價格都不菲,西洋人食物的花費是一筆可觀的開銷,加上日常泡酒吧、咖啡館、上館子等消費習慣都無法守住財。再就是英國人不情願露富,一則見聞講一國人的英國房東總是沒完沒了的哭窮,對於他遞過來的400英鎊房租千恩萬謝,就跟接獲了救急費似的。一天中午客廳傳真機上飄下來一張紙,這位同胞立住腳瞥了一眼,驚得挪不動步,鬧半天這位整天修修補補拾搗那輛老爺車的“潦倒漢”,手中握著價值200萬英鎊的股票。

    一則消息,一位申請英國永久居留權的國人,其申請表上財産一欄赫然填著10萬英鎊。移民官員實地家訪後無論如何不相信此君擁有10萬英鎊的身價。疑問是,有這麼一筆鉅款,不去黃金海岸曬太陽度假,卻仍舊蝸居在名聲惡劣的貧民區陋室裏;不去享受豐富多彩的夜生活,卻仍舊沒日沒夜地窩在中餐館出賣苦力。豈不是遇見巴爾扎克筆下的守財奴了,中國人真是不可思議。的確海外中國人擁有大筆積蓄者比比皆是,但都是省吃儉用辛辛苦苦攢下的,巴望日後衣錦還鄉。記得有次中國學聯組織大家出外郊遊,到了目的地白人司機對著全車人介紹了一些當地著名的風味餐館。他的話音剛落,眾國人無一位下車進餐館,而是紛紛打開自己隨身攜帶的飯盒吃了起來。至今記得清清楚楚那老外司機的吃驚神態,最後只有他這一介車夫下到餐館裏去用餐。還有一次當地華僑舉辦國慶晚會每位收費13.5英鎊,國內同胞到場的只有20多人,據説不少人嫌貴不來了。桌上免費提供礦泉水和橙汁,門外設有酒吧,吧臺侍者抱怨凡遇有中國人的晚會銷售額最慘,倒是桌上供應的免費飲料添了又添,還不如印巴人舉辦的活動收益高。

    消費方式洋人華人的差異

    華人為何被視為富裕階層,或許可從華人與西方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費模式得出一些結論。有一則笑話説的是,在天堂裏,一位英國老太太與一位華人老太太相遇了。中國老太太感嘆道:“我省吃儉用辛辛苦苦一輩子,昨天終於攢夠了買樓錢,剛住了一天自己的新房,就升天了。”英國老太太不以為然地回敬:“你這一生也太可憐了。我住了一輩子自己的家,昨天才最終還清了借款,今天無怨無悔地遷到天堂。”的確對於金錢的概念東西風刮得不盡相同,洋人拼命存餞的勁頭興趣不大,類似“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維大行其道。有別於中國人居安思危、細水長流,存款越多、家底越厚睡覺才踏實的積蓄概念。西方人不大有“閒錢”放在銀行裏睡大覺,講究“物盡其用”享受花錢的樂趣高於存錢的理性。倫敦街頭一則流行的廣告詞是:“不僅僅活著,我們要的是享受生活。”從中餐館的生意就可明顯看出這一生活哲學,月初領到薪水那幾天,餐館每天顧客盈門生意出奇的興隆。最典型的例子,英國女王的母親百歲皇太后,拖欠著銀行480萬英鎊債務,仍舊吃香的喝辣的。以前我打工的那家飯店曾雇用了一位英國小夥洗碗,他只幹了一個小時就溜之大吉,聲稱無法忍受如此艱苦,還不如坐享失業救濟來得省心輕鬆。

    一年後,有天在街上遇見這位舊同事,今非昔比判若兩人。原來剛剛從天上咣鐺掉下來100萬英鎊的遺産,是他那八桿子打不著的遠房無兒無女的叔叔遺留給他的。老牌英帝國大凡中産階級以上家庭,多少都有一些祖傳財産。

    至於錢的去向國人、洋人也大有差異。一位香港朋友,在英國、香港、內地皆有房産,算下來不動産至少有200多萬英鎊,但她將物業都租賃出去,自己租住在貧民區公寓裏。日常去廉價商店購物,到快餐廳吃西方人稱之為“垃圾”的便宜食品,別人請客進了高檔西餐廳甚至連菜都不知怎麼點法,日子過得跟窮人似的。這令洋人感覺實在怪異,甚至批評中國人不懂得什麼叫生活和活著的區別。這位女士買樓時一次付清80萬英鎊現金,驚得洋人花玻璃眼珠瞪得老大差點沒暈過去,被當做新聞傳來傳去。洋人感嘆,連一介貧民區不起眼的失業小婦人都如此大手筆,可見中國人都是百萬富翁絕非空穴來風。這位女士不工作曾向政府討要失業救濟,英政府發現她擁有大筆存款便拒絕發餉。她憤憤不平訴説救濟金制度不公平,她的那些存款都是辛辛苦苦從牙縫裏擠出來的血汗錢。英國人聽不懂這一套,只反覆強調你若將存款降下來,才有資格享受救濟金。她當即在人家辦公室發起脾氣來,指責英國的救濟金政策是縱容敗家子。事後她對我感嘆説中國人勤勞節儉真吃虧,還不如早早揮霍光然後痛痛快快地坐吃資本主義救濟。

    當然這僅是個別例子不具普遍意義,不過華人較注重投資房地産,因而流傳由於香港人打破頭移民買樓,致使倫敦的房地産不斷飆升的繆論。另外,華人即使自己節衣縮食,也情願送子女就讀昂貴的私立學校,以及喜愛開名車,加上銀行裏等身的存款等等露富的表面現象,都使外人誤認為華人富裕。只可惜他們無緣見識華人克勤克儉、處處精打細算的理財方式以及超時工作、體力透支的另一側面辛酸。一位中餐外賣店老闆娘,常年在廚房裏操勞手指粗大,她雖然有十幾個金戒指,可憐她連一個也套不進去。中餐館老闆娘臨生孩子前三四天,還在廚房裏照樣每天忙活十幾小時,待生産後也不坐月子,沒幾天就又重返“戰鬥第一線”,沒日沒夜地苦幹起來。這種吃苦耐勞的人生,猶如一百年前狄更斯時代底層苦力階層的形象寫照。

    華人不僅需經濟上露臉更需政治上翻身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公佈了全英1000名首富排行榜,其中見不到幾個華人的影子,甚至趕不上印巴富翁壯觀,這顯示華人並非首富而是還不夠富裕。華人在英國位居第三大少數民族,卻一向以不積極關心當地社會及政治著稱。甚至華人本身也不團結,當遭遇種族歧視困擾時,往往顯得軟弱無力,既不能與黑社會對抗甚至不敢與警方合作。比如英國警方對待華人報案,警察雙手一攤提出:“抓人可以,你們華人有勇氣挺身出庭作證嗎?”英國議會中有黑人、猶太人、印巴人等少數民族議員代表其族群利益,惟獨見不到華人議員面孔,是惟一一個在國會中沒有代表人的非白人民族,華人于政治上“沉默一族”般地自我放逐,致使華人于英國政界一直缺乏自己的代言人。英國華人為經濟上出頭露臉奮鬥的同時,當務之急也應力爭于積極從政治方面打個翻身仗。當然致富躋身富豪行列,這對於任何民族都是光榮的目標,對於社會的發展也有積極意義。顯然旅英華人如何在英國提高自身的經濟地位,從而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社會及政治地位,仍然任重道遠。

    (摘自《相識西風》,(英)郭瑩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中華讀書報 2001年6月13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中國專家呼籲加強華僑華人研究

全球華人支援北京申辦奧運會

加拿大華人與唐人街

等待一生 洛克鎮華人終可買地

加籍華人名醫謝華真將出版中文版《健商》

南非華人捐助當地窮人

芝加哥華人創辦全日雙語播出電視臺

英國華人不熱衷選舉

英愛國華僑購回被八國聯軍掠奪的中國文物

英國大選臨近 種族主義抬頭
白人和亞裔打起來了


英國26日開始的種族騷亂原因何在

英國又發生種族暴力衝突事件

旅英華人高新科技商業協會成立

電視片《根》展示海外華僑華人奮鬥史

旅法華人就業刮目相看

英國婦女生育率降至70多年最低點

海外華人為祖國和平統一奔走呼號

英國華人社團請願要求布萊爾澄清有關口蹄疫假報道

海外華人與“新黃禍論”

英國華僑華人呼籲台灣當局推動祖國和平統一

英國紐卡斯爾華人過“破五”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