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張平:我要當假改革的剋星

    隨著電影《生死抉擇》和電視劇《天網》的轟動,編劇張平也成了人們心中的“反腐鬥士”。到底這些大快人心的作品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在上周舉行的全國青年創作會議上,記者終於抓到這位大忙人,聽他簡短而坦誠地談了自己的寫作感受。

    雅號“山西第二信訪辦”

    “我的小説不是創作出來的,而是訪談得來的。”張平這樣總結自己的創作基礎,張平説,他不喜歡這樣的“深入生活”:到哪採訪,找誰採訪,都有人安排吃喝住行,有各級領導陪著,結果什麼真實情況都問不出來。

    他經常“混”在記者隊伍裏走訪基層,如果碰到合適的“點”,就“蹲”上一兩個月進行深入採訪。張平説:“我經常是帶著採訪計劃下去,但20個點訪談下來,原先的設想就全得推翻重來。基層的許多事情和我們以為的太不一樣了。

    因為我的小説反映了一點工人生活的真實情況,他們就把我視為代言人,主動來找我談心的人非常多,還有不少來信和來電,結果有人就送我一個“山西第二信訪辦”的雅號。

    矛頭對准假改革

    張平説:“對於一些假改革者,我是最深惡痛絕的,這些人打著改革的幌子大搞錢權交易,行謀私之實,危害老百姓的利益,是改革的最大障礙。我作品的主要方向,就是反對假改革的人,揭穿他們的面具。現在我們很多文藝作品過分強調娛樂性,刻意回避現實矛盾,但總得有人來關心和反映百姓疾苦,我覺得自己有這樣的責任。”

    對號入座沒有意義

    張平的很多反貪、反腐作品都來自真實生活,有些會涉及到採訪過的人或事,會不會因此惹來麻煩呢?張平坦率地説:“與我作品對號的大有人在,但認為我有所指、對我有意見只是少數人,我還為此打了兩年的官司。其實小説畢竟只是藝術作品,跟藝術作品裏的人對號入座,就沒什麼實在意義了。” 張平表示,在遭遇很多麻煩的同時,他也獲得更多人的擁戴,所以他會一如既往地寫下去。

    《新聞晚報》 2001年4月30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